王燕萍
(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手術室,山東 棗莊,277000)
手術室是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其護理效果對麻醉及手術的順利進行具有直接的影響。以往,對于患者的護理多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更多工作側重于手術的配合,而忽視了患者本身的感受。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改變,患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要求手術室護理工作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1-2]。因此,為患者選擇最佳的護理模式對其十分關鍵。近年來,舒適護理不斷應用于手術室中,且優勢突出,為進一步探討對手術室的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4 例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簡述舒適護理的實施過程與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4 例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2 例。對照組男20例,女性12 例;年齡20~70 歲,平均年齡(45.35±4.36)歲;手術類型:骨科8 例,婦科8 例,普外10 例,腫瘤5 例,其他1 例。研究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22~71 歲,平均年齡(46.67±4.52)歲;手術類型:骨科7 例,婦科9 例,普外9 例,腫瘤6 例,其他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者;符合相關疾病的手術指征者;依從性良好者;無意識障礙者。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伴有精神疾病者;依從性差者;意識障礙,無法溝通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常規化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告知患者常規術前注意事項,做好術前準備,調整好手術室溫濕度,定期消毒,凈化機運行良好,保持手術室無菌狀態。核對好基本信息,調整好體位,建立靜脈通路,協助器械護士準備好器械,術中做好配合,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后,陌生的手術室環境會導致患者出現害怕、恐懼的心理,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患者進行交流,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適時調節手術室溫度、手術視野燈光等,根據醫囑調節好輸液的速度,避免發生外漏的情況,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做好患者的隱私保護,加強術中患者的保暖護理,增加患者舒適度,避免因為術中出現低體溫進而出現不良的應激反應。在手術結束后使用推車將患者轉移回普通病房修養,在轉運前需對引流管、輸液管、引流袋等進行妥善固定,其中輸液瓶需由1名家屬手持,盡量保持輸液管垂直向下,以避免局部回血;引流袋應放置在患者身體平面的下方,避免引流管出現彎折、壓迫等情況,必要時可使用膠帶對輸液管或引流管進行輔助固定,避免在轉運過程中出現脫落的情況。轉移過程中注意平穩性,并做好保暖工作,盡量減少皮膚裸露的面積,避免出現術后低體溫癥。轉運途中要注意周圍環境,盡量避免推車碰撞,以免顛簸造成患者應激反應。
研究組患者采用手術室舒適護理模式。(1)心理護理。對因需要手術治療而產生擔心、害怕等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前做好訪視工作,向患者介紹相關的環境,做好和患者家屬的溝通,做好術前宣教,告知相關注意事項,解決患者及家屬的疑惑,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同時講解成功案例,了解手術效果,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進行手術。(2)術前檢查。手術前1 d 護理人員需要先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掌握患者術前檢查結果,待患者進入病房后,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地介紹自己、問候患者,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對手術的相關過程及術中需要配合的要點等進行講解,獲得患者的信任。(3)巡回護理。在手術開始前,需先對室內的溫度、濕度等進行調整,其中溫度需控制在23~26 ℃,可根據外部環境溫度靈活調整,也可在進入手術室時詢問患者,根據其個人感受調整至舒適溫度。濕度需控制在55%~60%,注意保持各物品表面的干燥性,如為層流手術室需在每次手術前開啟空氣置換設備。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應先幫助其熟悉環境,并指導患者選擇舒適體位,但需根據手術類型調整體位角度,確保其在最佳舒適度的情況下開展手術。在麻醉師給藥過程中,可與患者進行交流,并輔助其維持體位相對不動,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待麻醉藥物注射完畢后,與局部麻醉患者進一步交流,幫助安撫其心理波動,并介紹手術準備工作的狀態,使其做好心理準備。(4)術后舒適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身上的血漬、消毒液等擦干凈,然后做好傷口護理,注意保暖,協助醫師將患者送回病房,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情況,對其告知術后相關事項,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班工作,然后在術后的2~3 d 對患者進行回訪,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5)術后隨訪。在手術結束的第2 天,由參與手術的護理人員進行查房工作,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其身體恢復情況,并在溝通時評估其心理狀態。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感覺疼痛,評估是否具備下床活動的能力,協助其開始嘗試床周活動,叮囑家屬盡早配合患者完成床下活動,以便幫助其恢復下肢功能和腸道蠕動能力。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在不影響術后恢復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如患者表示存在明顯的疼痛,應立即聯系麻醉醫生,根據其實際情況調整術后鎮痛方案,提升術后恢復階段的舒適度,減少疼痛所引發的各類應激反應。
①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SAS 以50 分作為臨界值,SDS 以53 分作為臨界值,其評分越高說明其焦慮及抑郁程度越嚴重[3]。
②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低體溫、感染、發熱等,并發癥發生率=(低體溫+感染+發熱)例數/總例數×100%。
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醫護人員態度、操作技能、環境等,總分為100,分為十分滿意(90~100 分),滿意(70~89 分)和不滿意(<69 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④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利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問卷涉及內容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均為百分制,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佳[4]。
應用SPSS 23.0 軟件對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SAS 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SDS、SAS 評分比較 (±s,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2 55.75±3.24 30.24±2.64 57.46±3.65 33.26±3.17對照組 32 56.33±4.21 45.35±3.98 57.69±3.54 44.36±3.51 t 0.618 17.897 0.256 13.276 P 0.539 <0.001 0.799 <0.001 SAS 評分組別 例數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干預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研究組 32 86.48±9.47 88.24±7.05 89.04±6.69 90.12±5.25對照組 32 75.15±8.09 77.11±7.10 78.13±6.80 81.19±5.33 t 5.146 6.293 6.470 6.752 P<0.001 <0.001 <0.001 <0.001
由于患者對自身疾病和手術方式認知不足,對預后往往無法正確預期,因而在進入手術室前開始緊張、恐懼、焦慮。負性情緒會直接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神經功能、血壓指標等,應激反應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如心率升高、血壓升高、肌肉緊張等,不僅不利于手術的正常開展,還可能會在手術過程中引發各種意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6]。在護理中,手術室護理是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手術進度。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良好的作用。舒適護理其本身體現的是人性化理念,以患者為中心,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同時還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7-8]。舒適護理可有效緩解負性情緒對生理功能的影響,使患者應激反應大幅降低[9-10]。
將舒適護理模式用于手術室護理中,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詳細了解患者的情況,術中進行舒適護理,保暖和隱私護理,術后及時回訪和指導等一系列的措施,如術前的訪視可以更加了解患者基本的信息,然后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11-12];術中的護理措施中,有心理疏導、體位護理及保暖措施等,能夠使患者舒適,避免相關并發癥的出現,促進患者積極配合;術后及時回訪,能夠促使整個手術室護理的完整性[13-14]。本研究中,經過對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方案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對手術室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更好的穩定患者血壓,消除其負性情緒,進而促使患者更好的進行手術[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手術室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改善護患關系。另外,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對手術室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模式,不僅改善了其心理狀態,同時也獲得了患者的良好滿意度,還減少了并發癥的出現[17-18]。
綜上所述,對于手術室的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模式,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好,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