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漢語同義詞中,存在著大量的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以下簡稱“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是指現代漢語中含有同一個語素的單音節動詞和雙音節動詞所形成的同義詞。[1]單雙音節動詞必須具有同義關系。例如:“學—學習”“走—行走”“信—相信”等;單雙音節動詞必須含有同一個語素,即雙音節動詞由某個成詞語素構成,單音節動詞也必須含有相同語素。現代漢語中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一直都是學界研究的焦點和難點之一。
一、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的分類
筆者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為語料,對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的釋義模式進行了進一步的整理。
(一)同素同義單雙音節釋語完全相同
通過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筆者發現極少部分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的釋語完全相同。例如,“尋—尋找”是一對同義詞,詞典中,對“尋”“尋找”的釋義如下:[2]
【尋】動詞,找:尋人/尋求。
【尋找】動詞,找:尋找失物/尋找工作。
(二)用單音節動詞解釋對應的雙音節動詞
部分雙音節動詞用對應的單音節動詞解釋。例如,“關—關閉”是一對同義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關閉”的釋義如下:
【關閉】動詞,①關:門窗都緊緊關閉著。②企業、商店、學校等歇業或停辦。
(三)用雙音節動詞解釋對應的單音節動詞
極大部分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的單音節動詞通常都用對應的雙音節動詞解釋。[3]例如,“學—學習”“幫—幫助”“考—考試”“睡—睡覺”等是幾組典型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這幾組同素同義單音節動詞都采用了以上提及的釋義模式。例如,“學”“學習”是一對同義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學”“學習”的解釋如下:
【學】①動詞,學習。②動詞,模仿。③學問:博學多能。④指學科:政治經濟學。⑤學校:小學/大學。⑥名詞,姓。
【學習】①動詞,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②動詞,效法。
從語義上來看,“學”“學習”采取了以上釋義模式,即用前者解釋后者,而對前者進行具體的說明。
二、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語義差異
通過以上所列舉同義詞的釋義,只能看出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的共同之處,很難對二者進行差異分析。但不難發現,通過在單音節動詞的前后加意義相關的語素,可以構成新的雙音節詞。在大部分情況下,單音節動詞加新增語素之后,會受到限定。因此,新構成的雙音節詞與單音節動詞在意義上產生明顯的差異。雙音節動詞在語義范圍以及搭配范圍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對應的單音節動詞則較自由。筆者主要從搭配對象、語義范圍等方面的差異對典型的幾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進行分析。
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與對應的雙音節動詞相比,部分單音節動詞的搭配范圍較為廣泛,其搭配對象有生命、無生命皆可。但對應的雙音節動詞通常限制于無生命的對象。例如,“閉—關閉”是一對同義詞,“閉”“關閉”的釋義如下:
【閉】動詞,①關;合。②堵塞;不通。③結束;停止。
【關閉】動詞,①關;②企業、商業、學校等歇業或停辦。
“閉”在所搭配的對象方面不受一定的限制,而“關閉”則多與無生命的對象搭配。例如:[4]
(1)門是閉(關閉)著的,薄薄的,一眼就能看出它不牢固。
(2)他們談論著那些一閉(*關閉)眼睛就想起來的往事。
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的雙音節動詞一般更傾向于與抽象名詞搭配,而單音節動詞則與具體名詞搭配。例如,“捉—捕捉”是一對同義詞,“捉”“捕捉”的釋義如下:
【捉】握:捉筆;
【捕捉】動詞,捉:捕捉逃犯。
“捉—捕捉”是典型的一組以單音節動詞來解釋對應雙音節動詞的同義詞,但二者的搭配范圍有所不同,“捉”通常側重于表達具體事物的名詞,而與其對應的雙音節動詞“捕捉”則通常由抽象名詞作賓語,例如:
(3)他的課余活動又增加了踢小足球和玩捉(*捕捉)人的游戲。
(4)這款相機利用自帶的感光器捕捉(*捉)光線以供電。
大部分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的單音節動詞搭配范圍較廣。例如,“省—節省”是一對同義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省”“節省”的釋義如下:
【省】①儉省;節約。②免掉;減去。③姓。
【節省】動詞,使可能被消耗掉的不被消耗掉或少消耗掉。
同義詞“省—節省”中的單音節動詞“省”與“節省”相比較,前者搭配范圍比后者更廣,與具體名詞、抽象名詞皆可搭配,而后者則偏向于抽象事物。例如:
(5)開高速的時候更安全、省(節省)精力。
(6)我們昨天省(*節省)了兩頓飯。
三、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語體色彩差異
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在語體色彩方面上的差異也較為明顯。這種差異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一)書面語色彩
通常情況下,在書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雙音節動詞,而對應的單音節動詞則在口語中更為常見。例如:
“看—觀看”
(7)我很期待周末跟他一起看電影。/我很期待周末跟他一起觀看電影。
“學—學習”
(8)我寒假回家要學做飯。/我寒假回家要學習做飯。
“聽—聆聽”
(9)你可以通過聽音樂忘記悲傷。/你可以通過聆聽音樂忘記悲傷。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三組同義詞中的單雙音節動詞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以互換。但與單音節動詞相比,對應的雙音節動詞口語色彩較淡。
除以上例子中的雙音節動詞書面語色彩濃于單音節動詞外,還有幾組同義詞中的單雙音節動詞在這方面有明顯的差異。例如:
“變—改變”
(10)你出現以后,他完全變了。
(11)這種情況非改變不可。
與例(11)中的雙音節動詞“改變”相比,例(10)中的單音節動詞“變”的口語色彩更明顯。
“停—停止”
(12)那人影停了一小會兒,似乎在左右環顧。
(13)他們停止了前進的步伐。
由以上列舉的例(12)與例(13)中可以看出,例(13)中的雙音節動詞“停止”與例(12)中的單音節動詞“停”相比,前者的書面語色彩更濃。
“等—等待”
(14)我明天上午九點在校體育館等你。
(15)前來觀看最熱烈賽事的熱情觀眾只好遺憾地等待10日的龍舟競賽。
由例(14)、例(15)可以看出,在這一組同義詞中,“等”的口語色彩更濃,而“等待”的口語色彩相對較淡。
以上列舉的單雙音節動詞中,與對應的雙音節動詞相比,單音節動詞的書面語色彩較淡。但在不同語境中,雙音節動詞的口語色彩較濃。
(二)口語色彩
筆者在整理過程中發現部分雙音節動詞的口語色彩濃于對應的單音節動詞。例如:
“敗—打敗”
(16)敗給一個素不相知的敵人使他們大為吃驚。
(17)沒錯,只要有熱血就不怕被打敗。
“敗”表示失敗、打敗(敵人或對手)義,多用在“立于不敗之地”“功敗垂成”等固定用法中。不難看出,與例(16)中的“敗”相比,例(17)中“打敗”的口語色彩更濃。
“悔—后悔”
(18)悔不該放棄這次機會。
(19)盡管如此,我還是不會后悔。
“悔”表示懊悔、后悔義,多用在“悔不當初”“悔過自新”等固定用法中。總體而言,以上列舉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雙音節動詞的口語色彩更濃。
四、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句法功能差異
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不僅在語義上有明顯的區別,在句法功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句法功能上的差異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一)所帶賓語的差異
同素同義雙音節動詞中,單音節動詞與雙音節動詞在不帶賓語或帶賓語方面也有所不同。多數情況下,單音節動詞均可帶賓語,而雙音節動詞則與之相反。[5]例如:
“聊—聊天”
(20)房東太太跟她聊電影,她卻一聲不吭。(*聊天)
“變—變化”
(21)這個小男孩長得很高,嗓子正在變聲。(*變化)
在例(20)、例(21)中,單音節動詞均可帶賓語。例(20)中的單音節動詞“聊”對應的雙音節動詞“聊天”是離合詞,不可帶賓語。而“變化”雖不是離合詞,但同樣不可帶賓語。
有一部分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的單雙音節動詞均可帶賓語。例如:
“愛—愛惜”
(22)你真是個又善良又愛父母的孩子啊。
(23)無論如何,你都應該愛惜自己的身體。
在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存在極少部分單雙音節動詞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互相替換,且均可帶賓語。例如:
“背—背誦”
(24)我記得上次是倆人一起背(背誦)課文,這次是指著窗外的店名教她認字。
“改—改變”
(25)不能改變方式,但卻可以改變(改)方向。
在例子(24)、(25)中,“背”與“背誦”,“改”與“改變”可以互相替換,且這單音節動詞“背”“改”與雙音節動詞“背誦”“改變”均可帶賓語。從以上列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所帶賓語方面,單音節動詞與雙音節動詞有較明顯的差異。部分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均可帶賓語,但多數情況下,雙音節動詞側重于帶體賓,而單音節動詞則既可帶謂賓也可帶體賓。[6]
例如:
“改”:改刊/改色(體賓);改產/改訂(謂賓)
“改變”:改變口氣/改變計劃/改變樣式/改變戰略(體賓)
“補”:補白/補倉/補花(體賓);補報/補救/補射(謂賓)
“填補”:填補空白/填補缺額(體賓)
(二)所帶補語的差異
通過查閱北京大學BCC語料庫,筆者發現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單音節動詞帶補語的能力較大,而雙音節動詞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單音節動詞可與諸多類型的補語搭配,例如:
“關—關閉”
(26)我關(*關閉)了電視,關(*關閉)了燈,心久久不能平靜。(結果補語)
(27)走的時候幫我把門關(*關閉)上。(趨向補語)
(28)我們這兒的攤主都提建議,市場能不能暫時關(*關閉)一下。(數量補語)
(29)你房間的窗戶能關(*關閉)得上嗎?(可能補語)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在補語搭配范圍方面也大有不同。例(26)—例(29)中,單音節動詞“關”可以與上述的四種補語搭配。但通常情況下,與其對應的雙音節動詞“關閉”后不能帶以上幾種類型的補語。除了這一組同義詞之外,還有幾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在所帶補語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多數單音節動詞可帶補語的范圍較廣。
(三)帶“著、了、過”方面的差異
從目前所查閱到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來看,單雙音節動詞在與“著、了、過”搭配上也有部分差異。[7]
1.帶“著”的差異
現代漢語中,“著”表示動作的持續。一般情況下,單音節動詞常與“著”連用,例如:
“遞—傳遞”
(30)他盡心盡力地遞(*傳遞)著茶水,侍奉主人。
“讀—閱讀”
(31)他仍專心致志地讀(*閱讀)著書。
“幫—幫助”
(32)有幾個小同學正幫(*幫助)著一個老人推著裝滿貨物的三輪車。
以上所列舉的三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單音節動詞“遞”“讀”“幫”均可與“著”搭配。而在同一句式里,對應的雙音節動詞“傳遞”“閱讀”“幫助”后都不能加“著”。
2.帶“了”“過”的差異
現代漢語中,“了”表示動作的完成或未完成,“過”表示動作的完成。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多數單雙音節動詞均可與“了”“過”搭配。例如:
“學—學習”
(33)今天會議挺充實的,學(學習)了很多新知識。
“請—邀請”
(34)他邀請(請)了 250多個人,結果來了700人。
“吵—爭吵”
(35)在過去的幾周里,我和她為這件事兒爭吵(吵)過一次。
“換—更換”
(36)一名姓張的營業經理說,此表更換(換)過電池。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多數單雙音節動詞在句中帶“了”“過”的情況下,均可互相替換。
(四)句型方面的差異
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在句法功能上除了有以上差異之外,在句型方面也有較大的區別。例如:
“夸—夸獎”
(37)人人都夸(夸獎)她學習刻苦。
(38)她受到夸獎(*夸)時既不高興得咧嘴微笑,也不興奮得渾身哆嗦。
“染—感染”
(39)他從小在家備受寵愛,如今染(感染)上惡習都不思悔改。
(40)如今電視中傳播了這一場面,相信所有的觀眾都會從中受到感染(*染)。
例(39)—例(40)中,兩組同義詞中的單雙音節動詞均可用于主動句,而單音節動詞“夸”和“染”都不可用于被動句。
五、結語
現代漢語中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焦點與難點之一。本文通過檢索北京大學BCC語料庫以及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總結了含同一語素的單雙音節動詞的使用情況,從語義、語體色彩以及句法功能三個方面對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動詞進行差異分析。筆者發現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中,單音節動詞可搭配的范圍較廣,而對應的雙音節動詞在這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單音節動詞在多數情況下均與具體名詞搭配,而雙音節動詞則側重于抽象名詞。除此之外,在語體色彩以及所帶的賓語、補語方面,兩者也有顯著的差異。與對應的單音節動詞相比,雙音節動詞的書面語色彩更濃。雙音節動詞在所帶的賓語、補語以及與“著、了、過”搭配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多,而單音節動詞則不太受限制。除以上差異之外,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在句型方面也有較明顯的區別。
作者簡介:麥日排提·艾克拜爾(1997—),女,維吾爾族,新疆阿克蘇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注釋:
〔1〕劉智偉.含同一語素的同義單雙音節動詞語體色彩對比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7(2):96-104.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程娟,許曉華.HSK單雙音同義動詞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4(4):43-57+3.
〔4〕大數據背景下BCC語料庫的研制[J].荀恩東,饒高琦,肖曉悅,臧嬌嬌.語料庫語言學,2016(1).
〔5〕金桂桃.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辨析[J].漢語學習,2012(5):80-88.
〔6〕金桂桃.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同素同義單雙音節動詞辨析[J].漢語學習,2012(5):80-88.
〔7〕唐青海,高再蘭.單雙音節動詞“幫”“幫助”對比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2020,41(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