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張文嵐 郭寧/文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誕生了偉大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大地上各民族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在歷史發展中,隨著時間蕩滌和洗禮,越發顯出其價值所在、光彩熠熠的珍寶。這些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文化精品,具有重大的傳承意義。內地西藏中職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國家復興、民族融合、文化傳承和自身全面發展。本文立足山東省濟寧衛生學校西藏中職生的文化浸潤教育,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內地西藏中職生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是中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陳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對華夏兒女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在中職教育領域也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前景。
(1)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向縱深推進的題中之義,也是宣傳貫徹中國夢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各民族人民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淀,終于尋找到了一條正確的康莊大道,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條康莊大道是對悠久中華文明的傳承,圍繞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的教育教學,有助于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中職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各民族的歷史傳統、基本國情、文化內涵,有助于加強青年一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的理解,進而在思想上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在理想追求上更加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求。
(2)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有利于青年一代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增加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青年一代的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明天,不斷增強對青少年一代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育教育,就是在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未來某一重大領域的繼承者和弘揚者,這對于推動文化在未來某一重大領域的傳承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3)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有助于青年一代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教育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程度不斷深入發展,立于世界大潮流當中的中國社會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變革壓力。青少年學生成長在這種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點也更加鮮明。但與此同時,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道德,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在這種狀況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幫助青少年一代學生樹牢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4)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存在著不少的困境,面臨著許多的挑戰。進入21世紀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政府不斷重視下不斷強化,在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尤其是在培養青年一代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增強他們在文化上的自信自強等領域,取得的成果尤為突出。然而,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在具體方面還存在不少困境。例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還有進步提升的空間;系統性、整體性教育內容還存在開發研究不足;過多地注重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對于精神內涵的闡釋,課程和教材體系在優秀傳統文化上的體現有待完善;教師隊伍和教職人員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學校、家庭、社會等共同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合力還有待進一步強化等。以上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的落實和完善。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各民族在從古至今所經歷的漫長的社會演變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態的總和,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對立統一的,因而中華傳統文化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某個方面存在民族特征以及精神取向的差異。西藏中職生的成長環境和文化背景都與內地文化存在著民族性差異,加之時代發展變化、教育體制改革、不同文化的入侵,以及中職生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改變等,都會對內地西藏中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產生一定的影響。
少數民族中職生有自身的文化傳承,這種文化傳承伴隨著少數民族學生成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主流思想。這很容易使這些少數民族學生在認知本民族文化同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上出現偏差,進而出現以下兩類情況。第一,認不清少數民族文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大小關系,片面地認為少數民族文化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更熱衷于學習本民族文化。第二,錯誤認知少數民族文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者之間的傳承關系,以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本民族文化傳承的舍棄,從而拒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兩種情況都是對少數民族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概念和范疇上的混淆,都是少數民族中職學生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面臨的挑戰。
實行素質教育是我國的教育方針,但部分中職院校缺少專業的國學老師,同時又迫于學生基礎導致的升學、就業壓力以及父母對孩子殷切的期望,現階段學習成績依舊貫穿部分少數民族中職生求學過程的始終。這些少數民族中職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上大學之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單單是學習任務,它貫穿求學各個階段。由于中小學期間對成績的重視,部分中小學校依然注重應試教育,促使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學習成績上,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間則較少,導致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先天不足”。第二階段,步入中職院校以后,中職院校教育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兩個階段表明了受教育體制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校和教師心中的重要性并不太突出,也體現了教育現狀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忽視。
少數民族中職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難克服的就是自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漠視。這屬于思想意識的問題,需要自身轉變思想。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外在因素。部分少數民族中職生由于環境的改變以及外來文化展現出的“別致”,從而對外來文化產生更多的好感。這種好感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本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學。隨著這種好感的持續深入,會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的轉變,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比不上外來文化,進而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第二,內在因素。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后,這使得當地民眾在思想認識上意識不到文化的重要性,迫于生計,一味滿足物質需要。存在這一觀念的少數民族中職生容易盲目地追求經濟利益,不利于成長和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少數民族中職生的全面發展,但由于這種功利思想的存在,導致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漠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瑰寶。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變化,在當前條件下,它的傳承和發展卻受到了一定阻礙。具體原因有,第一,隨著科技不斷發展,網絡時代下的人們所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逐漸增多,但這些信息良莠不齊、五花八門,分散學生精力。部分少數民族中職生來自邊遠地區,日常信息閉塞,五花八門的信息在誘惑著他們。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文化傳承者的精力分散阻礙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第二,時代發展致使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快節奏的生活致使大多數人急于求成,部分少數民族中職生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這使得他們在學習積累中,妄圖速成,以取巧的方式彌補“文”的不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想了解其奧妙,要持之以恒。而快節奏的經濟社會卻讓很多人產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目前,很多少數民族中職生無法體會到傳統文化本身的內涵,學習流于表面,也不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做好內地西藏中職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和傳承的教育教學工作任重道遠。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同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學生實際和教育教學實際需要,不斷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涵養其中的時代價值,恰當把握繼承弘揚和創新發展二者關系,把切入點和著力點傾向于放在有效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之上,大力弘揚教育教學中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承弘揚和賡續傳承中國共產黨的紅色革命傳統文化。教師要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高度重視培育內地西藏中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重視引導中職學生逐步樹立世界眼光,放眼全球。
圍繞新課程標準,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圍繞主要任務目標,適時研發、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試點。在中職日常教學課程體系中的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多學科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護理、醫學、化學等課程,應結合專業教學內容和授課具體環節恰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的相關內容,如適時介紹歷代醫學名人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典型事跡。同時,充分利用中職教育中的德育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深入發掘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資源和精神內核,豐富中職學生的德育課堂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教學內涵和外延,創新性提升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教學效果提高。在課程設置上適當傾斜,一年級新生所有專業的中職學生都要學習《大學語文》相關課程。此外,應當把傳統優秀文化課程設置成為中職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習范圍應擴大到思想、歷史、文學、哲學、道德、技能等各個領域,同時在學生期末考核時將該課程成績計入學生學期總成績。
培養一支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先進方法的骨干教師隊伍,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鼓勵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中職教育的具體教學。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課堂模式,設立專業技藝教師特設教師崗位。應該把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作為畢生的追求,主動學習、鉆研、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個人的言行舉止,切實發揮表率作用。
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人在改造環境的同時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改造著處在環境中的人,從而使人達到思想和行為上的統一。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的重要方面,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大眾,“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的傳統價值觀鐫刻在青少年的文化基因中,引領著人的行為,同時也給予少數民族中職生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