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進瓊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的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主觀感悟,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實現質的飛躍,在整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活動化教學是實現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體現、教學模式不靈活等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活動化教學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活動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態度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1 Lesson 1,以活動為主線,通過多種活動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表達,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語用能力。
一、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活動目標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載體,而活動化教學的開展也是以教材為依據而開展的,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研讀和解讀教材,并認真學習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規律和未來發展為立足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因為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活動目標的設置是活動化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只有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才能準確定位活動目標,也才能在設計活動時有的放矢。在設計活動目標時,教師應該在對教材內容加工整理的基礎上,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設計,制訂提綱挈領的教學目標,為教學的開展指明具體的方向,從而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首先要明確活動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教師要通過不斷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是否有需要掌握的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只有在明確了活動目標后,教師才能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
以初中英語冀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1 Lesson 1為例。本課是學生進入中學時代的第一課,教師根據所教學生的年齡和學習能力設置了不同層次的活動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成功,樹立信心。教師在研讀教材、分析課表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科學的教學目標:掌握重點單詞,如lesson,hello,hi,my,name,what,your,I,am的運用,以及重點句子:Hello! Im ... / My name is ... 的使用。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流暢表達自己、介紹自己,并在情境中體驗英語的表達方式,提高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暢所欲言,以小學英語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快讀進入學習狀態,為學生設計口語交際活動:在小組內,向同伴介紹自己。這個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鍛煉和別人交朋友,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用英語表達情感的方式。
二、設置課堂熱身活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熱身活動是活動化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準備。熱身活動可以是口頭語言交流,也可以是肢體語言交流。教師設計課堂熱身活動,能夠使學生更加熟悉所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化教學時,要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設計不同種類的熱身活動。
(一)設計語言類的熱身活動
在七年級上冊Unit1 Lesson 1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課堂熱身活動:教師先向學生打招呼,并向學生介紹自己:Hello!Everyone! (教師引導學生對教師打招呼的行為做出積極的回應:“Hello,teacher!”)教師可以再向另外一個學生打招呼:“Hello, Im Miss Li.”引導該學生模仿教師的發音,并回應教師:“Hello,Im ...”。課前的這一介紹活動,讓學生在新的中學時代認識了新老師,也讓教師認識了新的學生,拉近了學生與英語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同時,這一熱身活動讓學生模仿并感知用英語和別人打招呼的方式,為今后的課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游戲類熱身活動
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本課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設計熱身游戲活動。本課的內容與小學的英語知識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為學生設計“摘蘋果”的游戲,讓學生將一一對應的英語和漢語摘下來放到蘋果框里,學生摘這些單詞蘋果的時候還會有對應的單詞發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這些單詞的發音,使學生快速地記住單詞。這種游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通過肢體動作進行熱身活動
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并不是直接學習語言文字,而是通過肢體動作進行學習。在本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肢體動作進行熱身活動,以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做一些打招呼的動作,也可以讓學生邊唱歌邊跳舞。例如,教師可以借助肢體語言向學生打招呼:“Hello!Everyone!Im Miss Li.”這時候,學生應該鞠躬向老師問好:“Hello!Im ... ”,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他們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英語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相應的動作,還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措施,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活動任務來幫助學生熱身。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活躍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知識。
總之,教師要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熱身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能輕松地掌握英語知識。教師還可以設置不同種類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參與度。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呈現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初中英語活動化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做中學”,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得到發展。通過課堂活動,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真實的交際,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圍繞已經制訂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適時地拓展教材內容,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逐步提升。
(一)認識單詞活動
在Unit1 Lesson 1中,在學習單詞name和句型My name is ...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教學活動,教師運用隨機點名的PPT點名字,然后被點到的學生站起來,教師可以問學生:“這是你的……”學生回答:“名字。”“那么用英語該如何讀呢?”教師出示name的單詞,并讓學生跟隨教師的發音一起讀:name(升調),name(降調);當學生掌握了name這一單詞后,教師可以再次運用隨機點名的活動,讓點到的學生說一說“我的名字叫×××”用英語應該如何表達,從而自然地引出“My name is ...”,讓學生跟讀,并反復對這一單詞和句式進行練習。除了運用隨機點名PPT,教師還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的視頻點名功能,這種方式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小組合作活動
在本課對話部分的學習結束后,學生可以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對話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句型:Hello! Im .../ My name is ...等進行對話練習,通過打招呼和介紹自己的方式進行合作活動,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先給小組成員出示簡單對話,然后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對話內容。學生的練習結束后,教師可以隨機抽部分學生上臺進行展示。
這種小組合作活動的展示,從簡單的單詞到句子,再到對話,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知識的信心。
(三)角色扮演活動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創設真實情境,因為只有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注意活動的真實性和挑戰性,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對話練習。學生可以扮演課文中的主人公Li Ming和Jenny,并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演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用英語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演給予適時評價與適當的獎勵。教師還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設計新對話,讓學生進行練習和表演。
四、適時調整課堂活動,促進英語知識的理解
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所擅長的領域也會有所區別,這就需要教師在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情,根據活動的進展情況適時地調整,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實現學生能力的不斷提升。
(一)教學環節的適時調整
在課前活動中,若是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沒有回應,教師應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以提問的方式進入新課:“英語中我們應該怎么打招呼呢?”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這個課前提問的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課后作業布置和調整
課后作業是為了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容而設置的練習,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提高技能。因此,教師設計了三個任務:
A.用英語復述課文內容,一人分飾兩角,練習課堂所學的句子和對話。
B.完成閱讀理解。
C.寫一篇自我介紹的小作文。
在課后作業布置中,教師以活動為主線進行設計。首先,教師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進行相關單詞、句型、課文復述等語言知識的鞏固。其次,教師利用所學內容設計相關問題,使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能夠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最后一個作業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運用活動為主線,讓學生介紹自己,便于教師認識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五、及時進行活動反思,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是否高效。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及時的反思。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課堂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激勵。由于活動設計的過程是動態的,因此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活動的設計進行反思。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回答的有效性、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學生是否達成了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否充分、小組合作是否有效等,這些都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通過這些評價,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他們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出的是一種不情愿、不主動的狀態。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新穎的活動形式。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該反思自己設計的活動是否新穎有趣,能否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復述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物名字,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去描述這些人。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知識,而且能有效地鍛煉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一段話介紹自己,然后將自己介紹的內容和別人進行對比。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景泰縣第三中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