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秀



德育猶如春雨一般,在潤物細無聲的節奏中震顫著學生的心靈,用健康、美麗和雅正的道德言行熏陶他們,引領他們,直到他們發現“幸福的真諦”。《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要求。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緊扣這一育人目標,結合教材的單元主題,從全面發展的培育要求出發,設計情景化和認知啟發類的課堂,讓學生在主題學習活動中滋養道德,提高品德修養,這是本案例的育人價值所在。
一、創設背景,激發學習情趣
教學前的背景創設是重要的一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題,并激發他們的學習情趣。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
1.引入故事背景:教師可以用圖片、視頻或者故事書等多種形式,向學生介紹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可以展示一幅描繪大山阻隔愚公家鄉便利的場景圖片,或者播放一段介紹愚公移山故事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愚公面臨的困境和他的決心。
2.提出問題激發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因為困難而放棄的事情?
·如果是愚公你會怎樣做?
·為什么愚公要堅持移山?
3.角色扮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其中的一名學生扮演愚公,其他學生扮演愚公的家人、朋友或是鄰居。通過扮演學生可以深入體會愚公的堅持精神以及他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4.小組討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讓他們一起討論愚公移山的故事情節和意義。引導學生回答一些問題,如:你認為愚公是一個有信念的人嗎?你覺得愚公的努力引起了什么人的關注?你們怎么看待愚公的決心和勇氣?
5.創設情境: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創設一個類似愚公移山故事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后或小組討論時進行角色扮演,演繹愚公移山的故事,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對主題的深入理解。
通過以上的具體做法,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背景,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堅持的重要性,并將其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同時,這樣的創設背景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
二、聚焦主題 創設情境:以話題聯動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在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創設主題背景的基礎上,我以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為對象,圍繞課程中的“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開展話題聯動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通過將學習、生活和社會很好地融合,聚焦情景,體現學作結合,凸顯自主學習。以下是具體的做法:
1.情境創設:首先,我會找一個形象、生動的故事背景,如某個小朋友想學游泳,并且報名參加游泳課程。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需要通過堅持才能獲得游泳技巧和成績的提高。
2.學習目標設定:在故事背景的基礎上,我會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如了解堅持的重要性,掌握堅持的方法和技巧,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3.話題引導:根據故事背景和學習目標,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話題討論。例如,為什么需要堅持?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堅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觀點。
4.自主學習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主題,我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例如,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如堅持學習、堅持運動、堅持幫助他人等,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觀察和實踐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成報告并展示。
5.生活融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原則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學生可以記錄堅持學習的時間和成果,或者堅持做家務等。通過將學習和生活融合,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堅持的積極影響。
6.社會參與:為了使學生更加貼近社會,我會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與主題相關的社會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環保組織參觀學習,了解他們為堅持環保事業付出的努力和收獲的成果。
通過以上做法,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深入探討和思考“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他們不僅能夠了解到堅持的重要性,還可以發現堅持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將學習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結合,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主題引領 情境遷移:讓延展性德育活動賦能學生道德成長
在德育活動中,延展性知識遷移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在“堅持才會有收獲”的主題下,可以通過以下具體做法進行延展性知識遷移活動設計。
(一)故事分享,浸潤心田
挑選一些與“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相關的故事,如關于科學家、藝術家、運動員等如何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案例。讓學生閱讀這些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啟示。通過故事分享,引導學生認識到堅持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二)角色扮演,移情換位
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通過堅持和努力克服障礙,最終獲得成功。例如,讓學生扮演一位創業者,通過模擬創業過程,體驗堅持和執著的精神,培養不屈不撓的品質。
(三)社區服務,塑造品格
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如志愿者服務、慈善募捐等。在服務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堅持的意義,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努力對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社區服務,可以培養學生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使其進一步理解“堅持才會有收獲”的內涵。
(四)實踐探索,學以致用
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長期努力和堅持的實踐探索活動,如科學實驗、藝術創作、體育運動等。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面對困難不能放棄,要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實踐探索,讓學生親身體驗堅持的過程,感受收獲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毅力。
(五)反思總結,提升境界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要讓學生回顧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分析自己的收獲和不足之處。通過反思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堅持過程中的成長與進步,進一步鞏固和內化“堅持才會有收獲”的價值觀。
典例分析:
以社區服務活動為例,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為老服務”志愿者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需要定期探訪社區內的老人,陪他們聊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在服務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挑戰,如老人的情緒波動、溝通障礙等。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堅持不懈地付出關心和耐心,才能真正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為他們帶去溫暖和快樂。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向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孝順、尊重長輩的傳統美德故事,進一步強化“堅持才會有收獲”的主題。
通過以上延展性知識遷移活動設計,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堅持才會有收獲”的內涵,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因此,教師在德育活動中應注重延展性知識遷移的設計與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有益的成長體驗。
四、指向情景 以學立德:多元評價 科學反饋
為了更好地評價學生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中的學習收獲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我設計了以下多元評價和科學反饋的活動:
1.學習日志:鼓勵學生每天記錄自己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中的學習心得和道德體會。學生可以記錄下自己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困難并取得進步的經驗。每周,我都會檢查學生的學習日志,并給予針對性的反饋、評價以及指導,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2.學生展示:讓學生在班級或學校范圍內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學生可以通過口頭報告、展板、PPT等形式展示他們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中的學習收獲和道德成長。在展示過程中,我會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如何通過堅持和努力取得積極成果的經驗。同時,我會對學生的展示進行評價,并給予肯定和建設性的反饋。
3.作品評價:讓學生完成與“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相關的作品,如美術作品、手工制作、口頭演講等。我會根據作品的創意、表現力以及體現的道德價值進行評價,給予具體的分數或等級,并向學生解釋評價的依據,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
4.問卷調查:設計一份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中的學習感受和道德態度的變化。通過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反饋,我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培養他們的道德素養。
5.學生互評:在小組或團隊合作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互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可以促進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情況和道德表現的觀察和思考。學生互評可以通過口頭評價、寫評語或者填寫評價表等形式進行。我會根據學生的互評結果,對他們進行綜合評價,并與他們進行面談,給予具體的建議和指導。
通過以上多元評價和科學反饋活動,我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主題中的學習收獲和道德素養的培養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評價和反饋,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高。這樣的評價活動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又能夠促進他們的道德成長和持續進步。
(作者單位:青島市即墨區北安演泉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