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於可訓與劉醒龍小說中鄉村教師形象之比較
——以《鄉村教師列傳》和《天行者》為例

2023-03-23 08:53:25周可欣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關鍵詞:教師

周可欣(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於可訓是著名的學者,他早年一直致力于文學評論與文學史等領域的學術研究,近年來開始醉心于小說創作,《鄉村教師列傳》便是他作為一株剛剛成長起來的“文學幼芽”在文學道路上對未知領域進行的一次成功探索。2019年開始,於可訓在《長江文藝》期刊上開設“臨街樓”專欄、連載自己創作的系列小說,《鄉村教師列傳》便是其中一個系列,它包含十個短篇,每篇專為一位教師“列傳”。劉醒龍是當代著名作家,1992年就創作了中篇小說《鳳凰琴》,書寫扎根在“血沃之地”上的鄉村民辦教師的故事。《天行者》是《鳳凰琴》的“續集”,也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劉醒龍在《天行者》中不僅塑造了鄉村知識分子的群像,還再次奏響致敬鄉村民辦教師的樂章,歌頌以博愛撐起大山深處教育事業的民間英雄??v觀兩位作家筆下各式各樣的教師形象,可以發現他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相異之處,這些教師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共同的價值追求與崇高品格

於可訓在黃梅水鄉長大,他對鄉土、鄉村景物以及人事風俗有著獨特的理解,那些性格各異的“先生們”的形象都來源于他在故鄉太白湖一帶見過的鄉村教師們。劉醒龍的故鄉是有著“惟楚有才,鄂東最勝”之稱的黃岡,生長于黃州的他對鄉村教師有天然的熟悉感,正是這種熟悉感使他在小說中塑造出諸多有血有肉的教師形象。無論是於可訓還是劉醒龍,他們都是出生在湖北農村的“鄉下人”,在成長過程中接觸過很多湖北鄉村的知識分子,因而他們筆下的鄉村教師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鄉村教師列傳》和《天行者》中的鄉村教師們便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并且往往展現出崇高的品格。

(一)獻身鄉村教育事業的無名者

20世紀中后期,我國鄉村教育事業發展十分艱難,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鄉村教師們挺身而出,主動獻身鄉村教育事業,成為“為眾人抱薪”的無名英雄。在物資嚴重匱乏的年月,村民們的溫飽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推進鄉村基礎教育事業工作更是舉步維艱。漏雨的屋頂、擁擠的校舍、狹小的教室和破舊的桌椅幾乎是每個鄉村學校的標準配置,惡劣的學習環境和落后的辦學條件不可避免地對鄉村兒童接受教育造成了巨大阻礙。除此之外,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普遍較為薄弱,很多學校招不到老師,常常出現一位老師肩負起為多個年級授課重任的情況,甚至還有學校因為缺人手而不得不安排一位老師講授所有學科的課程。在此背景下,鄉村教師們幾乎用自己的一生來守護鄉村的教育事業:他們像陀螺一樣忙碌,在學校、學生家、自己家和地里來回奔走、日夜操勞。

《鄉村教師列傳》中的吳先生自解放之初就投入鄉村小學的教育工作中,她不僅是學生們的語文老師,還教授算術、音樂和繪畫等課程,博學多才的她很受學生喜愛。合作化運動中,吳先生接下了教農民打算盤的任務,被民辦小學吸收為民辦教師后,她又“一身多任,一專多能”,繼續教書生涯?!短煨姓摺分校鐜X小學的余校長在處理學校日常事務和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明愛芬之外,還將十幾個晚上不能回家的學生寄宿在自己家中,扮演“保姆”的角色,為渴求知識的孩子們洗衣做飯。當萬站長看到余校長瘦骨嶙峋的兒子時,不禁埋怨他太過操勞,余校長卻回答道,“當民辦教師的,什么本錢都沒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弊鳛楦蕿槿颂?、愿意燃燒自己以照亮他人的人民教師,吳先生和余校長都具備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他們為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傳道、授業、解惑的引路人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是鄉村教師們的博愛和無私支撐起了鄉村的基礎教育,也正是因為他們在偏遠地區播撒知識的種子、數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鄉村孩子的讀書夢才有了安放之處?!皫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們擁有鄉村土壤所灌溉的良心,也具有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強大力量。扎根于鄉村的教師們如同普羅米修斯一般,為鄉村的孩子們帶來知識的火種,給尚未完全擺脫蒙昧狀態的他們以希望之光。對出生在鄉村的孩子們來說,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位好的啟蒙老師能為他們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帶來積極影響,甚至開啟他們的另一段人生。博學多識、與人為善的吳先生是於可訓在文學道路上的啟蒙老師,真誠而獨具慧眼的苗振亞是喚醒劉醒龍文學夢的恩師與伯樂,兩位作家在文學領域取得的成功都離不開“傳道、授業、解惑”的引路人的幫助。

在《吳先生列傳》中,於可訓提到,吳先生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啟蒙老師,身為一名鄉村教師,她要求兒子必須和其他學生一樣稱她為“吳先生”。於可訓從小跟著吳先生長大,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他養成了做學問需要的諸多良好品質。吳先生是一位善于引導學生學習的老師,她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并不主動告知答案,而是給出提示啟發學生的思維。當於可訓與吳先生提及阿炳時,吳先生表示“書上說舜目重瞳”但沒有直接告訴他語出《史記》,拋出問題讓他“查了半天”。《天行者》中,張英才本是數學老師,因為吃飯時無意間看到學習欄里李子寫的作文,于是將作文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們齊聲朗誦。被朗誦聲干擾的鄧有米循聲而來,卻在看到作文時默不作聲地回去,因為他明白張英才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鼓舞學生的學習精神。以吳先生和張英才為代表的鄉村教師們不僅僅為學生授課,還注重發掘鼓舞學生精神的力量,由此成了一座座為他們指路的燈塔。

(三)有血有肉內心良善的普通人

鄉村教師是民間的無名英雄,也是貧瘠的土地上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面臨生存危機時產生的私心、對世俗欲望的追求等等,然而,正是這些缺陷使他們的形象更加鮮明和立體。從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身上,我們能夠窺見鄉村教師在艱難困苦中掙扎的辛酸與無奈,也能透過文字體會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時代賦予他們重任,命運給予他們失落,可他們依舊頂著重重壓力克服自身的弱點,最終做出閃爍著人性光輝的艱難抉擇??幢槭篱g百態卻不忘努力生活的鄉村教師們內心是善良的,“善”的因子給學生們帶來希望,也給鄉村教育事業帶來希望?!多l村教師列傳》和《天行者》都描寫了人性的自私和人性的溫度,在卑劣與崇高的斗爭中展現出鄉村教師的精神風貌。

於可訓在《梅先生列傳》中講述了在小鎮有著“壞名聲”的教書先生梅先生的故事,他的“壞名聲”是吃了嘴巴上的虧———瞎吃。梅先生是鎮小教繪畫的老師,常常因為“吃”惹出許多麻煩:他曾喝光學生搪瓷缸里的糠糊,燒水房的工友發現后告訴了校長,從此開水房再不見他的身影。他還在值班的時候監守自盜,支使“我”扯包菜葉子煮來吃,又一次被校長抓住而顏面盡失。吃學生的糠糊和偷公家的包菜都是極不光彩的行為,但梅先生并不是胡吃海塞式地瞎吃,而是由于得了大虛之癥“餓癆病”不吃不行。許多年后梅先生成為著名的畫家,在畫展上兌現了給喝糠糊的少年們的承諾,因此於可訓在文末評價梅先生“雖不為人知,含詬蒙塵,然一點真性,足堪師表?!薄短煨姓摺分薪鐜X小學的三位民辦教師余校長、鄧有米和孫四海一直以來對轉正名額“虎視眈眈”:余校長在面對轉正名額有自己的私心,鄧有米當著張英才的面便說“我的年齡、教齡和表現都達到轉正要求的好幾倍”,孫四海也表示如果不能轉為公辦教師“命就要貶值”。乍看之下,他們似乎是利欲熏心的追名逐利之徒,然而隨著謎團揭開,我們發現“轉正”對于他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執念,關乎個人尊嚴與自我認同感。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在面臨最后的抉擇時,他們都選擇了成全其他人。

二、“真實的人”———黃梅水鄉的諸先生

於可訓在《鄉村教師列傳》中塑造的教師形象具有很強的真實性,他從自己求學過程中親身接觸過的吳先生、熊先生、梅先生、胡先生等人以及自己的同代人小徐先生和小張先生等人的人生境遇入手,通過十篇“列傳”真實地展現了中國鄉村私塾教育發展為現代教育及其在當代逐步走向衰落的過程。每篇“列傳”結尾,於可訓都會加上一段與《史記》各篇結尾的“太史公曰”類似的議論性文字對該篇描寫的主要人物進行評價,這一議論的尾巴使得黃梅水鄉諸位先生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感。作為那個時代的親歷者以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於可訓借助文字將頭腦中“記憶的碎片”呈現在讀者面前,將這些鄉村教師們的個人遭遇與當時的時代環境相結合,希望讀者透過這些平凡而真實的人物,讀出那個不能還原也不能復制的時代的故事。因此,《鄉村教師列傳》不僅記錄了黃梅水鄉兩代鄉村教師的命運變遷,還在書寫他們的故事時展現了真正的鄉土,體現出文化傳統的回歸。

(一)記錄兩代鄉村教師的命運變遷

《鄉村教師列傳》包含於可訓循著自己的記憶創作的十部短篇小說:《吳先生列傳》《徐先生列傳》《張先生列傳》《熊先生列傳》《胡先生列傳》《白先生列傳》《梅先生列傳》《小吳先生列傳》《小徐先生列傳》和《小張先生列傳》。這十篇小說是作者以自身的求學經歷為基礎而寫就的,里面出現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都是真實的,因此,這些人物形象的命運變遷與時代的變化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作為一名在文學評論和文學史等領域有著突出成就的學者,於可訓向來對文學作品中的真實性問題有所思考,這種思考的習慣在他的小說中也留下了蛛絲馬跡。盡管於可訓筆下的十位教書先生均為湖北黃梅地區的鄉村教師,但是他在創作的過程中以自己的受教育經歷作為線索,巧妙地串聯起十位鄉村教師的人生,在融入作家個人經驗的同時也捕捉到時代發展的光與影,這使得作品在反映黃梅地區鄉村教師命運變遷之外折射出整個中國鄉村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時代面貌。

《鄉村教師列傳》中描寫的“第一代”教師是於可訓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第一代”教師指的是以自愿填補鄉村教育空白奉獻自我的吳先生、注重學生綜合發展最終為教育獻身的張先生和為人厚道知錯就改的“書腐”熊先生為代表的諸位先生。吳先生出生于新舊時代“轉變”之時,教書生涯從在鄉村小學當老師開始,一直延續數十年才結束。張先生原本是壩上小學唯一的老師,當過兵的他有著軍人的英氣,之后因為救學生成了一個離不開拐棍的瘸子,最后在暴雨之夜為幫壩上小學保存獎品“兩塊黑板”而被洪水沖走。熊先生是於可訓小學時期的班主任,因為性格認真被委以帶“躍進”班的重任,有著求真求實之心的他無法容忍以牛糞冒充鐵餅這類荒唐至極的舉動??杀氖?,他向公社反映學校弄虛作假的行為并沒有得到重視,反而因此失去在課堂上教書的權利,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甚至在斗爭會上被眾人公開羞辱。“第二代”教師則是與於可訓同時代的老師們,比如他的老師兼師兄小吳先生、他的高中同學小徐先生以及張先生的兒子小張先生等。三家共養的“寵物”小吳先生天資聰穎且對讀書有著強烈的興趣,竟至于日日同新婚妻子一起讀書寫字;有著極強責任心的小徐先生不忍看著孩子當“睜眼瞎”,將失學兒童陳細伢帶在自己身邊;成績優異的小張先生放棄當國家干部的機會,執意在周圍人不解的目光中回到壩上小學教書。通過為這兩代鄉村教師“列傳”,於可訓記錄了人物背后的那個特殊時代。

(二)書寫中國故事與回歸文化傳統

於可訓自幼在鄉村長大,對于鄉村、鄉村文化以及鄉村中的人都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黃梅水鄉不僅是哺育他的故鄉,也是為他的靈魂提供休憩之地的場所。他曾在《鄉野傳奇集》的后記《黃梅有個太白湖》中表示,小時候在黃梅太白湖的湖灘上放豬放牛時所感受到的隨意和自在,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從《鄉村教師列傳》“臨街樓主”對諸位先生的高度評價中,不僅能夠看出作者對于鄉村教師和鄉村文化的贊美與歌頌,也能感受到他對鄉村知識分子處事方式和道德觀念的認同。小說對于十位鄉村教師故事的書寫,除了給那些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鄉村教師們樹碑立傳,還幫助於可訓完成了精神上的還鄉之旅。

在《鄉野傳奇集》的新書分享會上,於可訓表示,他希望中國的傳統能夠被正確認識、被今天的作家重視。《鄉村教師列傳》正是於可訓書寫中國故事與回歸傳統文化的一次成功嘗試,這群博學多識、吃苦耐勞、甘為人梯而又毫無怨言的鄉村知識分子身上閃爍的熠熠光輝,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達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小徐先生列傳》講述了“零落成泥而不失其秀,輾轉塵埃而不墮其志”的小徐先生與學生陳細伢的故事,小徐先生表現出的人民情結與助人情懷有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所推崇的“仁”的影子。他毫無保留地將知識傳授給陳細伢,為他爭取考試機會而東奔西走忙得不亦樂乎,小徐先生燃燒自己照亮了陳細伢的一生,這種無私精神的背后是傳統文化熏染下涌動在中國知識分子基因中的博愛思想。除此之外,《鄉村教師列傳》在文體方面也嘗試向傳統回歸,“列傳”形式借鑒《史記》中的“列傳”,“臨街樓主曰”也有意模仿“太史公曰”。

三、“虛構的人”———界嶺的民間英雄們

劉醒龍《天行者》中塑造的教師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但界嶺小學的張英才、余校長、孫四海和鄧有米是作者虛構的人物這一事實無需質疑,如今他們已經成為象征中國鄉村大地上無名英雄的符號。《天行者》圍繞界嶺小學以及幾位鄉村教師為中心展開的一幕幕場景,反映了那個年代鄉村民辦教師普遍艱難的生存處境和內心深處的矛盾心理,它以虛構的“界嶺”一地民辦教師們一生的坎坷悲歡為切入口,向所有堅守在大山深處“血沃之地”的民辦教師們致敬。正如《天行者》的“題詞”所寫,這是一部獻給“在二十世紀后半葉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的小說。民辦教師制度是階段性的產物,“民辦教師”也是一個帶有時代印記的稱謂,然而,以血肉之軀支撐起鄉村的基礎教育的他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正是基于這樣的現狀,劉醒龍決定創作一個偏遠山區民辦教師追求轉正的故事,以譜寫貧瘠大地上的生命之歌,將面臨現實困境的民辦教師們的精神掙扎呈現在讀者面前,為像他們一樣默默無聞而又做出巨大犧牲的民辦教師們樹碑立傳。

(一)展現現實困境背景下的精神掙扎

《天行者》包括“鳳凰琴”“雪笛”和“天行者”三個部分,主要講述了界嶺小學的民辦教師們圍繞“轉正”一事引發的幾場風波。小說開頭是萬站長送外甥張英才到界嶺小學當民辦教師,一到界嶺小學,副校長鄧有米便殷切詢問今年是否有轉正名額,并且在萬站長離開后私下向張英才打探關于轉正指標的消息。余校長身為一校之長,也苦于不能轉正而傷透腦筋,他放下面子支支吾吾、拐彎抹角地和張英才確認上面是否對他有“優惠政策”。余校長的愛人明愛芬老師臥病在床多年,臨死都放不下轉正的執念,奄奄一息的她說著夢話“哪怕我死了,也要到閻王那里去轉正。”孫四海為了不影響轉正,寧愿不娶自己真心喜歡的王小蘭,甚至在老村長的墓碑前請求他保佑界嶺小學的民辦教師們能夠早日轉正。然而,他們對于“轉正”近乎瘋狂的追求背后也飽含辛酸,因為老師們期望能夠轉正并不是為了物質利益,每個人都有不可言說的苦衷。

正如小說中所呈現的那樣,沒有轉正的教師在別人眼里是始終是低人一等、不被認可的:他們認為不能轉正是一生的缺憾,未轉正的教師沒有資格自然地與人談笑風生,甚至將自己視為貶值的“物品”。孫四海、鄧有米和余校長以為張英才找到了轉正的途徑,立即改變態度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企圖從只言片語中發現轉正的希望。哀戚戚的冷美人王小蘭在張英才成為“鎮校之寶”后對他大獻殷勤,曖昧地用笑容和舉動挑逗他。張英才在白紙上寫滿“尊嚴”二字,又在深夜輾轉難眠找出那張紙,補上“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連在別人面前笑一笑的權利都沒有”這句話。由此可見,作為被時代、被社會遺忘的無名之輩,民辦教師們的心靈在無法轉正的魔咒下備受煎熬,沒有公辦教師的身份,他們就毫無尊嚴可言。在界嶺小學的老師們看來,獲得轉正指標是他們畢生的夙愿,也是改變尷尬生存處境與扭轉悲苦命運的最后一絲希望,因此這群鄉村教師們不顧一切地想要抓住轉正機會。

(二)為堅守大山的民辦教師樹碑立傳

界嶺是虛構的地方,通過虛構這樣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和一群心甘情愿中界嶺“毒”的鄉村教師,《天行者》關注到同時代作品未能關注到的問題,也寄托了劉醒龍信奉的“道義和責任”以及“愛與仁慈”等理想。作為鄉村教師,余校長、鄧有米和孫四海在界嶺小學里面對的都是鄉里鄉親的孩子,這一層關系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更加緊密,樸素的情感捍衛的是鄉村人民的精神家園。劉醒龍塑造這些安于貧困、無愧于自己良心的民辦教師形象,講述他們堅守在鄉村的感人故事,也是希望給中國大地上所有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民辦教師們樹碑立傳。界嶺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們留在這里:張英才看過大山之外精彩紛呈的世界后還是選擇回到界嶺,支教老師夏雪和駱雨離開后對這里牽腸掛肚,葉碧秋在省城自修考上大學后也計劃重回界嶺當老師。

界嶺小學也如同毒藥一樣,“蠱惑”教師們心甘情愿地在貧瘠的土地上、艱苦的環境中以兢兢業業的態度對待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守護鄉村孩子們的讀書夢:孫四海為湊錢給學校修理校舍,甘愿承擔巨大的損失,主動建議提前挖出自己的茯苓變賣;鄧有米為動員適齡兒童上學,在村里大半年沒發工資的情況下,拿出幾十塊錢給交不起學費的孩子墊付書本費;余校長為保證學生的安全,不顧山路的崎嶇和遙遠,堅持將寄宿的學生護送到家。正是因為中了“界嶺小學之毒”,張英才在得到來之不易的轉正機會時堅持把名額讓給余校長,并且毅然決然地在投票的紙條上寫下余校長的名字。即使是精于算計費盡心思搶占了轉正名額的藍飛,也并不是一個喪盡天良的無恥之徒,他在離開界嶺小學前自己“赴湯蹈火”挑戰“村閥”余實的權威,還在離開界嶺后借助縣團委的力量為建設學校提供幫助。《天行者》在暴露人性弱點的同時也展現了人性的光輝,這些默默付出的民辦教師們身上,閃爍的是鄉村學校最耀眼的光芒。

四、人物結局差異性及生成機制

於可訓的《鄉村教師列傳》和劉醒龍的《天行者》都在敘述鄉村教師們人生經歷的同時聚焦鄉村教育問題,兩部小說都提到了鄉村的民辦教師?!懊褶k教師”這一特殊群體是特定時代之下的產物,他們在特殊的年月堅持扎根經濟落后的鄉村,為鄉村的孩子們帶來知識和希望,也以實際行動激勵更多鄉村教育家們留在鄉村、播撒知識的種子。然而,仔細閱讀這兩篇小說,可以發現,《鄉村教師列傳》中的民辦教師與《天行者》中的民辦教師在社會地位、生存狀態以及最終結局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同為湖北籍作家,於可訓與劉醒龍有過頗多交集——劉醒龍不僅出席了《於可訓文集》的新書發布會,還在《鄉野傳奇集》的分享會上擔任嘉賓,向於可訓致辭表達敬佩之情。那么,同是描寫20世紀中國湖北鄉村的民辦教師,為何他們筆下的民辦教師形象存在上述差異?以下將以《鄉村教師列傳》中的民辦教師吳先生和《天行者》中的民辦教師鄧有米為例,探究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

首先,兩位作者的創作受到所處時代的影響。於可訓是湖北黃梅人,他生于20世紀40年代,接受小學教育的時候恰逢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一段時間“天下甫定,百廢待興”。失學的鄉民們紛紛來到私塾讀書、接受教育,同時,國家要求鄉村教師協助完成掃盲工作、教合作社社員們學會記工記賬,學校甚至開設了“躍進”班,整個鄉村的學習熱情高漲,鄉民們十分敬重吳先生。劉醒龍是湖北黃岡人,生于20世紀50年代,接受小學教育的時候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這一時期文學界尤為動亂,許多有著真才實學的鄉村教師在這場運動中“屢受其挫,屢遭其辱”。劉醒龍在接受基礎教育的時期目睹了文學界的這場災難,因而筆下民辦教師的人生際遇往往充滿悲劇性色彩:鄧有米為了幫余校長和孫四海付清轉正需要的工齡錢,掉入村長余實設下的圈套,落得被開除公職的下場。

其次,社會輿論環境對民辦教師的態度不同。在於可訓《鄉村教師列傳》所描繪的鄉村中,民辦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比較高的,鄉人們對于教書先生也充滿崇敬之情。《吳先生列傳》中提到,在干部和社員們因為工分的問題產生爭執甚至于拳腳相加時,一看到吳先生寫下的數字就會立刻終止這場“戰斗”,吳先生給出結論就像“法庭上念過判決書一樣”,由此可見吳先生在群眾心目中很有威信。劉醒龍在《天行者》中所描繪的界嶺地區雖然也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如同萬站長所說,“那地方群眾對老師的感情不一般”。然而,社會輿論對民辦教師卻并不友好,鄧有米及他的民辦教師同事們真實的生存狀態是:“別的行當越有經驗越是寶貝,偏偏只有民辦教師越老越不值錢。”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們為了轉正而不擇手段,養成了“不論是神是鬼,見到了就燒香磕頭”的習慣。

最后,作者創作意圖的區別影響了作品風格。於可訓創作《鄉村教師列傳》的目的是通過書寫民辦教師這類小人物的人生際遇,記錄他親身經歷的時代。為了還原那個時代中鄉村知識分子的遭遇,於可訓在描繪諸位“先生”的形象時力求做到客觀真實:他筆下的文字并沒有停留在對民辦教師歌功頌德的層面上,而是著力讓讀者體會那個時代的民辦教師以怎樣的狀態面對生活。因此,《吳先生列傳》不僅描寫了吳先生被尊重、被信任的諸多事件,也提到了她由于不會豎式演算招致的不滿??v觀吳先生的一生:“澤被鄉里,非一代也”,后人評價皆稱圓滿。同樣是民辦教師,《天行者》中鄧有米的一生卻顯得更為沉重,他的整個人生都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自己郁郁半生沒能轉為公辦教師,妻子成菊反倒因為自己落下殘疾。劉醒龍寫《天行者》的目的是致敬“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使人們關注到民辦教師這一群體,所以他在小說中著重書寫了民辦教師面臨的艱難與困苦,因而悲劇風格濃郁。

猜你喜歡
教師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大山里的教師
黃河之聲(2021年5期)2021-05-15 02:31:24
盡責教師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教師備課“十要”
教書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20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師的煩惱”
教育家(2018年41期)2018-11-20 11:49:54
教師贊
不能容忍這樣的教師
談教師的有效講解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色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黄色影院|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国产97视频在线|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伊人久久婷婷|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超碰色了色|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免费欧美一级|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资源|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色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30p| 久久精品电影|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毛片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色综合中文|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91网站国产|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熟妇丰满人妻|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美女操|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91亚洲视频下载|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91激情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黄片在线永久|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