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霞
(1.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菲律賓克里斯汀大學 國際學院,菲律賓 馬尼拉 1004)
幼兒階段的成長速度是人生幾個階段中發展最快的時期,其身心發展處于特殊時期,他們的身體、生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力都處于較弱的時期。因此,幼兒園要保護幼兒的身心狀態健康,在保障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為兒童全面發展做出強有力的支持。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載體之一。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對幼兒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教育目標的制訂、內容的選取、具體的實施以及評價都要有所不同。
首先,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制訂必須以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為依據。幼兒教師在制訂課程目標時,能夠掌握幼兒的學習特點,熟知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如何處理同伴關系,在操作材料時能夠建構對物的認知,體驗到事物之間的關系。這些學習的方式是由幼兒的年齡特征所決定的。幼兒教師在制訂幼兒園課程目標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這樣制定出的課程目標才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因此,在制訂具體的幼兒課程目標中,除了強調認知目標之外,更要注重有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情感態度目標,目標制定要以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為依據。
其次,豐富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的幼兒園課程內容。幼兒園課程內容在選取時的視角往往更注重知識內容,也把一些看得見的行為作為內容的一部分,卻忽略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態度的內容。這些態度恰恰是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幼兒園應豐富以培養有助于幼兒發展的基本態度為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些內容包含一個幼兒要形成的自信、自我價值感、責任感、歸屬感、關心、友好、尊重、同情等態度。良好的態度對幼兒學習知識、增強能力,獲得適宜的行為方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最后,重視以鼓勵為主的課程評價機制。幼兒園課程的評價應把是否促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不僅評價他們是否掌握了一些具體的知識,還要關注幼兒的發展。幼兒在學習中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態度以及使用的方法更應該成為評價的指標。以鼓勵為主的評價機制會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增進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無論是對于幼兒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同類型的游戲帶給幼兒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體育競技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體軀干的靈活性,智力游戲可以發揮幼兒的創造創新能力,有關心理健康的游戲則可以拉近幼兒同伴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加強了幼兒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在幼兒園中,幼兒的需求各不相同,個性差異比較明顯。由于每個幼兒的想法都不盡相同,社交關系就是重點梳理的關系,在交流中難免會產生沖突和矛盾,輕松的游戲環境不僅可以化解這種矛盾,也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水平,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
其次,游戲可以關注到不同幼兒的心理需求。在傳統的幼兒園課堂上,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很多內向孩子的需求,從而無法了解到幼兒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走向。幼兒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幼兒園課程的全部內容。在游戲中,教師不僅可以及時地觀察到不同性格的幼兒心里走向,還可以看到在游戲活動中活潑幼兒能夠帶動內向幼兒共同玩耍,內向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向活潑型幼兒學習交往方式,這有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
最后,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培養幼兒堅定的性格品行。幼兒階段很多幼兒存在著團體意識較差等多種問題,在心理實踐活動中,根據幼兒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規則,要求幼兒履行游戲規則的過程也是培養幼兒堅定品格的過程。通過不同的游戲形式,滿足不同的幼兒心理需求,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幼兒園許多教學活動往往出現以語言為媒介的講授活動,把集體教學活動作為唯一的組織形式,要求幼兒長時間靜坐聽講,這種教育模式與全面發展教育相違背。培養健康的幼兒要將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過程操作化。在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可以激起幼兒學習的潛在能力,喚起幼兒對事物學習的興趣。教學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與生活緊密相聯系,關注幼兒運用操作的方式是其學習的心理要求。生活化情境可以讓幼兒更加放松,幼兒的表現最接近自然狀態,教師通過觀察評估,容易發現孩子的“已有水平”,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學活動時幫助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長期的家園合作模式更多地停留在幼兒園布置任務,家長積極配合。以微信、電話、家長會為主的家園聯系方式雖然可以建立起家長和幼兒園的聯系,但不能夠讓家園真正合作。更多的家長以追求知識學習來評價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忽視了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更新家園合作模式勢在必行。首先,園領導要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全體教職工學習新理念,更新家園合作模式。組建骨干教師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給全園的家長定期開展講座,帶班教師要責任到人。一次講座起不到根本的改變效果,那就從剛入園的小班家長做起,線下講座經常有,線上學習不間斷,學習心得不停頓,日積月累,把這些作為常規工作來抓,充分的浸泡式學習,家長反復的學習培訓,才能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其次,定期組織沙龍活動,把遇到的問題拿到會上去討論,激發不同的家長去反思類似的問題,最終達成一致,提出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可以將收集起來的問題形成經典案例。建立信息資源庫將不同年齡段幼兒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整理成資料,在園所公共平臺上共享。
在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中,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源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征和品質是在與人的交往和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中發展和形成的。幼兒的發展要幼兒以主人的身份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自由、獨立的在各種活動中成長。
幼兒的認知發展要求幼兒要積累感性經驗,親自實踐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豐富和愉悅的精神狀態,對幼兒養成獨立自強、內心富足、自尊自愛的良好人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積極營造適宜的心理環境,打造適合幼兒發展的物質環境。
首先,加強幼兒園物質環境建設。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的、對幼兒發展有影響作用的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園舍建筑、園內裝飾、場所布置、設備條件、物理空間的設計與利用及各種材料的選擇與搭配等。好的幼兒園環境可以帶給幼兒美的感受,是教育的隱性課程。幼兒園顏色豐富的墻紙,配合柔和明亮的燈光給幼兒視覺舒適的感覺。班級主題墻上張貼設計不同、形狀不同、色調和諧的效果圖,能給幼兒美的享受。走進幼兒園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場所都根據幼兒的需求進行了相應的布置,為了打造適宜的環境,許多園所合理使用了物理空間,運用環保節能的材料來裝飾園所,這些都豐富了幼兒的視覺環境。夏季園所里種植的植物開花后的香氣、美味可口的飯菜都給幼兒提供了嗅覺環境。在操作豐富的材料過程中體驗到了物體的冷熱、薄厚、長短、粗細、輕重等感覺,發展了幼兒的觸覺。物理環境的建設時考慮了幼兒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覺,有助于幼兒觀察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對幼兒形成樂觀、自信、勇敢的個性品質,促進社會性發展大有裨益。
其次,重視營造好的心理環境。心理環境是隱性的教育課程。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凡是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發展,只有全身心地去愛學生,才能夠精雕細刻的去塑造他們的靈魂。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待幼兒,要讓幼兒在心理上感受到被接受、被關愛,從而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注意聆聽和欣賞幼兒的優點,用平等的視角關心幼兒,對待幼兒的態度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真摯。營造出幼兒想說敢說的輕松和諧氛圍,用飽滿的熱情、公正的態度去感染、打動幼兒。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用豐富的肢體語言給予幼兒贊許、肯定,讓幼兒從心里感覺到被重視。幼兒心理得到了滿足,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幼兒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幼兒教師對于專業的幼兒心理學知識儲備不夠。在讀大學時進行的專業教育雖然兒童心理學是主要的專業課程,但是因學生實踐機會較少,以及學校教育多半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對幼兒心理的特點和其表現水平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所遇到的問題并不系統,更多的學生在成為幼兒教師后依然注重日常常規的管理和教育活動,沒有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貫穿在一日活動的各個層面。因此,提高幼兒教師心理健康能力不僅是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提升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幼兒園要為幼兒教師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培訓。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結合實踐去理解幼兒是獨特的個體,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興趣和愛好不同,不能夠按照班級的統一劃分區要求幼兒。幼兒教師要懂得兒童通過操作物體獲得對物體特性的認識,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發展對人、對事的態度,逐步養成個性。幼兒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要明確幼兒通過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的方式是幼兒認知特點所決定的。懂得幼兒必須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中觀察周圍的生活和事物,去擺弄、操作物體,在和成人及幼兒的互動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掌握一些日常需要遵守的規則秩序,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幼兒教師還要學會分析正常兒童與特殊兒童的區別,正確理解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這些重要的觀念需要幼兒教師進一步的學習內化。
其次,培訓幼兒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起運用教學技能去開展一次教育活動來,體察幼兒情緒、運用積極鼓勵的方式教育幼兒更富有挑戰性。許多幼兒教師因年輕,工作經驗不足加上儲備的教育方法少,在一日管理中僅僅是知道一些教育方法,使用起來也是生硬,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表揚幼兒時只知道“棒”“你真棒”“你太厲害了”等一些籠統概括的詞。不懂得表揚要具體,要以鼓勵為主。例如,當我們看到一位幼兒畫了一幅畫的時候,單純的說“你畫的真好看”是不夠的,他不是很清楚棒在哪里。我們應該說“老師看到你畫的這個裙子很特別,尤其是顏色搭配得很漂亮,我還沒見過這么漂亮的裙子,你能夠那么認真地畫畫,老師真開心”。當幼兒聽到老師的表揚后,內心會非常高興,同時也知道以后在畫畫時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仔細認真地畫畫。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幼兒沖突時,不是僅僅說“老師看誰最會謙讓”這樣的語言匆匆收場,看起來當時的矛盾是解決了,事實上幼兒的心里并不服氣。幼兒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懂得運用移情訓練法、發泄法等方法去處理幼兒的情緒,幫助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的心理健康對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將幼兒健康教育貫穿于幼兒園課程的各個層面,重視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改變家長跟新教育觀念,把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放在育兒的首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