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靜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婦科,山東 青島,266109)
腹式全子宮切除即經腹將子宮與宮頸完全切除的手術,可用于多種婦科疾病的治療,包括子宮肌瘤、子宮惡性腫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腹式全子宮切除術作為婦科的傳統術式之一,既有術野清晰的優點,也有創傷性較大的缺點[1-2]。行腹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術中出血較多,術后不良反應較多,恢復時間較長,從而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3-4]。因此,為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周期,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促使患者獲得更為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圍術期對患者踐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近年來,基于快速康復理念下的快速康復護理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作為一種以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為主要目的的臨床護理措施,具有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5]。但目前關于快速康復護理在腹式子宮全切除術圍術期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腹式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在該術式患者圍術期的具體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6月—2021年5月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腹式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9.56±15.10)歲;病程3~15個月,平均病程(7.60±2.00)個月。對照組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0.26±16.23)歲;病程2~14個月,平均病程(6.90±2.20)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子宮肌瘤等良性疾病或子宮頸部嚴重病變需要切除子宮者;子宮內膜癌、子宮原位癌等需行子宮切除術者;盆腔炎性包塊經過保守治療無效者;沒有生育需求,自愿接受子宮切除者。
排除標準:合并子宮肌瘤、附件惡性腫瘤者;急性盆腔炎癥患者;精神異常,不能進行有效溝通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1)術前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告知其手術流程和相關注意事項等;(2)術中常規護理,包括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緊密配合手術醫生進行器械傳遞、血跡清理操作等;(3)術后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科學飲食、正確用藥、有效預防切口感染、陰道出血等。
試驗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1)術前護理: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本科室的治療特色及優勢。發放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SAS量表包括焦慮心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運動性緊張、焦慮心情與植物神經功能的混合癥狀4個維度,SDS量表則包括精神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抑郁的心理障礙4個維度,依據評估結果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患者對該疾病缺乏認識,容易在手術前產生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腹式全子宮切除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原理、手術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增加患者對于該疾病的認識,減輕患者對于手術的焦慮情緒,并認真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2)術中護理:麻醉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促使其身心放松,確保麻醉效果良好。手術過程中,所有輸注液體都需要行預加熱處理,以減輕對機體的刺激。(3)術后護理:①飲食護理。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應給予患者半流質飲食,以利于其腸道功能的恢復以及排氣與排便。②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后的恢復期,并告知患者術后由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指導,以減輕其焦慮情緒,提高患者對于術后恢復的信心,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③一般護理。囑咐患者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對手術部位進行保暖與防護,取舒適體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④疼痛護理。以視覺模擬疼痛法(VAS)對患者的疼痛度進行評估,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10分為劇痛。對于輕、中度疼痛的患者,可囑咐患者深呼吸或通過輕音樂分散其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對于重度疼痛或劇烈疼痛的患者,則需要上報醫生并遵從醫囑對其使用鎮痛藥物。⑤清潔護理。每4小時使用碘伏稀釋液、高錳酸鉀稀釋液對患者的會陰部進行沖洗,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衛生。(4)出院指導:患者在術后的10~14 d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流血,如果出血量少且顏色淡,持續3~4 d,這可能由手術部位線頭吸收所導致的;如果出血量較大,且顏色較深,建議患者來院復查,不要擅自處理,避免感染;囑咐患者術后3個月內不要進行性生活,以免影響術后恢復。
①護理滿意度,采用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設計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該問卷調查表涵蓋20項條目,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康復鍛煉指導等基礎性護理內容,和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風險防范能力、服務意識等內容,每項條目均以5級評分法評分,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90分為一般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 =(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術后指標,即觀察患者術后的進流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拆線時間與出院時間。③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胃腸不適、切口感染、陰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胃腸不適+切口感染+陰道出血)例數/總例數×100%。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試驗組進流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進流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比較 (±s,d)

表2 兩組進流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比較 (±s,d)
組別 例數 進流食時間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試驗組 50 1.10±0.26 1.25±0.20 3.28±0.36對照組 50 1.56±0.38 1.89±0.38 4.28±0.49 t 7.064 10.539 8.362 P<0.001 <0.001 <0.001
試驗組下床活動時間、拆線時間、出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拆線時間、出院時間對比 (±s,d)

表3 兩組下床活動時間、拆線時間、出院時間對比 (±s,d)
組別 例數 下床活動時間 拆線時間 出院時間試驗組 50 3.10±0.98 5.50±1.40 5.96±0.80對照組 50 4.20±0.78 6.60±0.80 6.98±0.92 t 6.210 4.824 5.916 P<0.001 <0.001 <0.001
試驗組胃腸不適、切口感染、陰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腹式全子宮切術后患者恢復周期較長,不良反應也較多,因此對圍術期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7]。常規護理僅施行常規性的護理服務,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等,盡管能夠在患者住院期間給予患者相應的指導與幫助,改善患者的預后,但并不能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出院[8-10]。快速康復護理是近些年臨床新興的一種護理服務方案,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特點,并以促使患者盡早康復為最終目標。在術前、術中與術后不斷細化與改善各項護理措施,不斷強化護理針對性,從而促使患者獲得更為良好的預后[11-13]。
在本研究中,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使患者獲得更為良好的護理服務體驗。原因分析如下:快速康復護理的實施涵蓋患者的整個圍術期,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與出院前,并且在各個階段的護理中都嚴格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原則,實現護理措施的精細化、個性化與人文化,因而可全面提升護理質量,促使患者獲得更為良好的護理服務體驗,并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4-16]。與此同時,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進流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拆線時間、出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胃腸不適、切口感染與陰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顯著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從而促使其盡早恢復健康。原因分析如下:快速康復護理是一項以促進患者康復為主要目的的臨床護理手段,可在各項細致化、針對性護理操作中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并獲得良好預后。快速康復護理通過術前宣教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認知度,使患者了解手術流程和圍術期注意事項,從而讓其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工作[17]。同時,護理人員通過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可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以精湛熟練的技巧密切配合手術醫生的各項操作,可保障手術高效率、高質量完成。除此之外,通過術后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可促使患者保持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保障機體營養,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預后恢復。通過術后心理疏導與疼痛護理,可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從而促進身體康復,獲得較好預后[18]。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腹式全子宮切除患者圍術期,能夠促使患者盡早康復,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并顯著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但基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局限性,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