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錢敏
許鵬飛,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萬莊鎮黨委書記、一級主任科員。2022年,43歲的他被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怎樣才能成為令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答案或許就藏在許鵬飛辦公室角落的一件工裝大衣上?!疤焯齑┱b怎么行?要深入群眾,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辈稍L中,記者了解到,許鵬飛經常穿著這件大衣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生產生活。
自2015年到萬莊鎮工作以來,許鵬飛始終把群眾當親人、把發展當家事,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務群眾、用實干踐行初心,以飽滿的熱情服務一方百姓,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春和景明,萬物勃發。過些天,萬莊鎮柴孫洼村就將迎來桃花盛放的季節,按照往年慣例,屆時打卡的游客和村民將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柴孫洼村有著50多年桃樹種植歷史,可由于農戶分散種植經營,多年來未能有效形成合力,外界即使吃上這里的桃子也鮮少知道產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許鵬飛到任萬莊鎮前。到任后,在許鵬飛和萬莊鎮黨委帶領下,柴孫洼村做足“桃樹文章”,迎來跨越式發展。
“我們村的桃林再也不是木疙瘩,如今可是‘金不換’。”村莊更美了,腰包更鼓了,柴孫洼村的老百姓心里樂開了花。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如何挖掘更多的村街優勢,實現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這成為許鵬飛接下來思考的問題。
西華營村種植蔬菜大棚已有30多年,村民種植經驗豐富,加之土壤有機質、有效磷、有效鉀含量較高,為黃瓜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考慮到這個優勢,許鵬飛和萬莊鎮黨委鼓勵西華營村引入黃瓜新品種,打造綠色生態種植基地。通過鎮村干部帶頭示范,領著群眾一起干,西華營村逐漸形成蔬菜種植這一特色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好、農民致富快的新路徑。
走村串戶深入村街,許鵬飛不知把轄區內村街轉了多少遍。圍繞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許鵬飛提出推進鄉村振興“一南一北”精品線建設:打造北線柴孫洼村、石槽村等7個村精品線,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建設南線龍河精品線,形成“文旅+康養”產業鏈條。
龍河是廊坊人民的“母親河”。在龍河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中,許鵬飛帶領工作組撲在一線晝夜奮戰,完成沿河地表清理11.2公里;積極引進龍河沿岸民宿項目,預計投入資金8000萬元……如今的龍河,宛如一條巨龍,即將騰飛。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萬莊鎮黨委書記許鵬飛
“還老百姓一個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鄉村,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望著眼前的“母親河”,許鵬飛眼神堅定。
萬莊鎮下轄42個村街和5個社區,其中3個是石油礦區社區。2021年,石油礦區“三供一業”移交地方,一下子給萬莊鎮增加了近4萬人口(相當于原有人口數量翻番)和28個礦區單位的基層社會治理任務,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許鵬飛第一時間開展實地調研,積極協調各相關單位,打破礦區原有管理模式,增設8個社區居委會,增加42名社區工作者,進一步健全社區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又創新提出成立地礦“大黨委”,構建起各方聯動、齊抓共管、優勢互補的“大黨建”格局,建強組織隊伍,聚焦民生實事,將地方與礦區各單位“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他帶頭包聯礦區2個單元48戶156人,一年中為群眾解決難事50余件。
2022年3月,廊坊市突發新冠疫情,全市域采取臨時應急管控措施。萬莊鎮位于廊坊市區西北部,西部和北部有8個村街與北京市大興區接壤,邊界線長達30余公里,土地犬牙交錯,進京路口8個,檢查站4個。特殊的地理區位和復雜的實際情況賦予萬莊鎮重大政治責任。
“當好河北首都政治‘護城河’排頭兵,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許鵬飛深知環京防線在疫情防控中擔當的重任,工作中不敢有絲毫懈怠。
及時傳達上級指示精神,周密組織環京防疫工作;徒步走完30余公里沿線,查找彌補防控漏洞;在卡口檢查站一待就是半天,不斷優化檢查程序以提高效率避免擁堵;在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先鋒模范作用……許鵬飛將巡查指導、檢查流程、后勤保障等事無巨細記掛于心,構筑起拱衛首都安全的鋼鐵長城。
3年多的時間,為首都安全鑄牢紅色盾牌,這理應驕傲。可當被問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時,許鵬飛的答案出人意料?!白钣谐删透械氖虑槟^于知道真正的農村什么樣、農民什么樣。他們付出得太多,他們太好了!”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是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河北發展新的增長極,也是廊坊市新一輪大發展面臨的重大歷史性機遇。從接到征遷任務的那一刻起,許鵬飛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圓滿完成任務,讓群眾滿意,讓上級放心。
結合村街實際,許鵬飛按照“積極作為、靠前服務,統籌協調、把握進度,聯動各方、凝聚合力”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四五六”搬遷工作新模式,算清政策、經濟、感情、政治四筆搬遷賬,充分發揮黨政主要領導、包聯干部、區直工作組、村街干部和志愿者五支隊伍作用,實行測量、清點、評估、確認、研審、撥付六步工作法,圓滿完成6個村街837戶、1392宅的整村搬遷和航空物流園區、水系改造、新奧研究院等多個重點工程項目涉及的21個村街4萬余畝供地任務。
對“故土難離”的老年人,許鵬飛專門聘請攝影師,挨家挨戶為老人與老房拍攝合影,指導村委會給老街坊們統一聯系租房,讓大家還住一塊兒;對不理解征遷工作的村民,他耐心聽傾訴,反復講政策,連續一個星期陪到凌晨,直到對方心悅誠服;對臨空區內曹留犢小學學生的隨遷分流工作,他積極協調市、區臨空辦和教育局解決校車問題,實地踏勘40余公里,設置??康攸c,規劃校車路線,安排實地對接演練,確保孩子們快速安全上學,獲得分流學校和學生家長一致好評。
在征遷過程中,許鵬飛始終堅持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視同仁、一包到底,實施陽光操作,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和群眾拉家常、講政策、交真心,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疏導簽約8戶11宅,解決大田地上物賠補43畝,流轉土地7230余畝,發放土地流轉費3.7億元;順利平穩完成6個征遷村街的“兩委”換屆工作,構建“五級包聯體系”,打通服務征遷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去農民家里,人家倒上水,你們一定要喝,不要擺‘官架子’……”采訪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許鵬飛不僅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對下屬也同樣嚴格。在萬莊鎮黨委、政府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室里,都有一件許書記同款的工裝大衣。
服務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和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基層工作者一樣,許鵬飛把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化作滿腔工作熱情,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目標的道路上,步履堅實、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