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力是人類擁有的一項既關鍵又特殊的能力。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想象力。
想象力有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通往太空,往越來越宏大的方向,另一個則是向內的,往越來越微觀的方向。這兩個方向都有無窮無盡的開拓空間。無垠的太空是人類想象力最好的施展之地,網絡世界和虛擬空間同樣能激發奇妙的想象力。我最近讀的幾本書都與想象力有關,它們對生命和宇宙圖景的描繪,很有啟發性。
一個人的想象力來源十分復雜。與大自然的接觸、從學校和書本中獲取的各種知識、與不同人不同文化的交流等,共同塑造著一個人對世界的想象。知識越多,想象力越充沛。就像一個圓,圓的里面是一個人擁有的知識、對世界的認知,圓的外面則是想象力。圓越大,圓的周長越長,“圓”內觸及的知識世界越廣闊,圓外的想象力世界就越豐富。
我們處在培養想象力的好時代。無論是對信息的接受,還是與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其豐富性都遠超從前。我們的教育也越來越注重培養想象力,比如科幻小說開始進入教材。科幻小說對宇宙和未來各種可能性的書寫,能夠極大激發讀者的想象和創新精神。特別是我國致力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社會都在鼓勵創新精神,這對培養想象力有很大推動作用。
培養青少年想象力,首要的是鼓勵他們更多地了解大自然,了解人類社會,從各個領域努力學習更多知識,在學習中感受知識的神奇和美感。現在的教育,知識教學綽綽有余,對知識的感受則不足。有的學生覺得物理、化學、數學等科目枯燥,但如果能夠從更廣闊的層面去認識這些知識,就會發現它們充滿魅力。比如牛頓三定律,看似簡單,實則簡潔有力,充滿對稱美。它堅定地告訴人們,不管是太空還是地球,整個宇宙所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一致的,深刻解答了當時人們的疑惑。深入感受科學的美和力量,能激發對更廣闊領域的想象力,這些想象力將叩開創造之門,激發更多創新活力。
(劉慈欣:科幻作家、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