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超 李潤生 程 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作為從遠古時期走到今天的儺舞,傳承著古老的中華文化,正是儺舞文化應用性研究的契機。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江西、廣東、山西、云南等地采取一系列儺文化保護措施,使儺舞又進入公眾視野。
從儺舞的誕生和演變來說,儺舞又稱為“跳儺”或“大儺”,民間俗稱為“鬼戲”,起源于上古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用于民間舞蹈中,作用在于驅鬼、祭祀。儺舞表演者通常戴著猙獰的面具,手持戈與盾,在手舞足蹈、揮動手中工具的同時,口中喊道“儺、儺……”,以保平安。隨著社會發展,燕趙儺舞文化也不斷融合其他民族的樂舞文化,根據當時所在朝代的文化需求,儺舞的表演內容和表演形式均得到創新發展,如隋唐時期出現宮廷儺、寺院儺、民間儺等舞蹈形式。基于此情況,有學者研究表明此時燕趙儺舞已從過去宗教祭祀功能向著休閑娛樂功能嬗變。而隋唐時期僅僅是儺舞文化演變的開端,到了宋代,儺舞的發展規模、表演內容均發生了巨變,如在表演內容上吸納了佛教、道教、歷史人物、民間傳說等諸多元素。可見,燕趙儺舞文化是夾雜多文化體系的綜合體。正如曲六乙和儺戲學家錢先生合著的《中國儺文化通論》,其中提及:“儺是涵蓋多種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藝術文化的復合體,呈現跨越時空、社會和民族的特性,隨著歷史更迭和文化演變,儺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寵兒。”[1]
燕趙儺舞表演比較典型的代表當屬武安市固義村,在儺舞基礎上發展各種儺戲表演形式,并且流傳多年,以“捉黃鬼”為主,起到勸誡作用,重在突出尊老愛幼、懲惡揚善的表演主題。配合演出的民間藝術表演包含臉戲、賽戲、 花車、旱船、高蹺竹馬、霸王鞭、龍舞等。結合其文化內涵,武安固義村的老人丁德玉先生意識到“儺戲”是重要的文化遺產,絕不能失傳,便和村中的李起來、李增旺、李正年等人商討如何傳承“捉黃鬼”的文化傳統,借助自身的文化底蘊和表演基礎,為復興本村儺戲文化助力。自此,丁德玉先生耗費心力,制作面具,籌集資金,借用戲服,排練表演劇目,最終在1995 年得到國內外專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項目專員的認可,讓儺文化鮮明特色代代流傳,引起重視,并采取保護措施。如加強儺文化研究,開展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和觀摩會議。近年來,關于儺舞乃至舞蹈的人類學、民俗學視角的相關研究成果頗豐,然而絕大多數研究都專注在對于某一舞蹈的“深描”而缺少縱橫觀照,對于儺舞文化的藝術挖掘、健身價值,目前學術界沒有一個系統的認知,也少有研究者對儺舞進行系統、長期的研究。因此,喚醒人們對燕趙儺舞的保護意識,使燕趙特色儺舞文化得到合理開發、有效利用是當下燕趙地區舞蹈專業的必要課題。
此外,燕趙儺舞文化還蘊含著儒道釋文化元素、上古神話、民俗文化等。
第一,從儒釋道文化層面來說,體現在三個方面:(1)吸納了神靈體系,擴大儺舞表演威力。其面具種類繁多,表現出粗獷樸拙、造型各異、莊典華麗等特點,面具代表人物包含關公、鐘馗、八仙等道教護法神將,也有如來佛、彌勒佛、觀音、金剛、閻羅等佛教護法神,還有包拯、秦叔寶、尉遲恭、華佗、孫思邈等人物。(2)采用了儒釋道的禮儀制度體系,豐富儺舞文化祭祀、驅鬼的儀式。如道教齋醮儀式和符咒語。(3)擴充了儺舞文化的思想內容,從單一的宗教形態拓展為娛樂形態。如儺舞道教驅邪斬妖劇目、道家五行觀念、因果輪回思想觀念等,體現了燕趙儺舞兼容并蓄、多元發展的文化特色。
第二,“儺”吸收了上古神話傳說。很多神話與“儺”密切相關。諸如顓頊時儺以驅疫鬼之子神話、神荼郁壘縛鬼飼虎神話、黃帝殺蚩尤以其形厭邪魅神話、黃帝以次妃嫫母為方相護喪神話等。此外,還包含盤古神話、羿射九日神話、女媧創生神話、猿猴圖騰神話等,這些神話突出了上古人類與自然的斗爭關系,也映襯了中國古代文化群像,反映了人與自然共生、人對自然和自我關系的思考。
第三,“儺”折射了中國民俗文化。通過鄉儺和民俗文化的交織融合,形成儺俗,其中涵蓋物質儺俗、社會儺俗、精神儺俗等多種文化。比如,儺廟裝飾、宅院驅邪、儺服求子、儺飯禳災、儺名辟疫、儺舞祝壽、儺事禁忌、方相送喪等。儺舞中民俗意味最濃的當屬春節慶祝的表演,諸多儺班會選擇在春節或元宵節前后等歡慶節日期間出坊跳儺,并且很多鄉民不單單表演儺舞,還將儺舞、儺儀與戲曲演出、燈彩游藝、民俗禮儀等融合為一體,寓意送福迎祥、和諧鄰里,以此滿足廣大群眾情感宣泄、期盼未來的愿望[2]。
燕趙儺舞的當代價值表現在健心價值、社交價值、旅游表演價值等方面。
第一,儺舞的健心價值指的是儺舞對于人的性情、情感、品格等方面的正向影響。儺舞作為休閑健身的活動,有利于幫助人們釋放情感、宣泄和調節情緒,起到放松身心、緩解疲勞、鄰里和諧、健全品格等作用[3]。同時,也有助于建構和諧社會。原因在于儺舞不是個人表演活動,而是群體性的運動,需要置身于寬敞、龐大的運動場景和群體氛圍中,在儺舞表演過程中,人們受到來自群體氛圍的力量感召,自然而然迸發出積極向上、滿懷豪情、心胸豁達的感受,有利于增強人們的運動意識,調動更多人主動參與這項活動,收獲健康身心。
第二,在現代社會,社會交往在人們的生活中越發重要。而儺舞本身是一項群體性的觀賞舞蹈,不僅可以娛樂身心,還可以為人們溝通和交往創設機會,使人們在儺舞群體性活動中有機聯系起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相互協調、合作、互動,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從而解決一些問題,滿足人們心理與精神的需求,豐富和充盈個人生活,達到人際交往和諧的目的。
第三,儺舞的旅游表演價值。儺舞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瑰寶之一,而燕趙儺舞作為儺舞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具有較高的旅游表演價值。首先,燕趙儺舞作為一種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具有較高的文化吸引力。燕趙儺舞可以追溯到3000 年前的周朝,它不僅融合了漢族民間文化,還融入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元素,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獨特的文化吸引力可以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據統計顯示,近年來,燕趙儺舞的旅游表演吸引了數萬名游客的參觀,為當地旅游業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其次,燕趙儺舞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燕趙儺舞以其舞蹈動作的優美、音樂的和諧以及面具的精致而著稱。這種綜合藝術形式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內涵,還能利用其特色,作為吸引游客的“賣點”。例如,儺舞中的人物表情和動作可以生動地描繪出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使游客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最后,燕趙儺舞對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燕趙儺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表演形式,既能保護和傳承當地文化遺產,又能為旅游行業帶來經濟效益。在燕趙地區,儺舞的表演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活動,還成為當地旅游景點的標志性表演項目。旅游者可以通過欣賞儺舞的表演來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對景區的興趣和認同感。
為了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舞臺表演要求,燕趙儺舞在傳承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藝術創新和改革。例如,在舞蹈編排上,儺舞與現代舞蹈、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更具觀賞性和表現力的舞蹈作品。在舞臺布景與視覺效果方面,燕趙儺舞融入了現代舞臺設計元素和觀眾需求,如燈光、舞美、服裝等,使整個演出更加生動、精彩,完整傳達出舞蹈作品的主題和情感[4]。具體分析,首先,在舞美設計方面,利用現代化的舞臺技術手段,如投影映射、LED 燈光及特效等,強化儺舞表演在舞臺上的視覺效果,讓觀眾獲得最佳的審美體驗。以表演《李廣射龍》劇目為例,負責人可借助燈光的投射效果,在舞臺上投射出一條巨龍,營造出逼真可感、壯闊恢宏的表演氛圍。其次,在服裝設計方面,為突出儺舞地方特色,可以提取現代設計元素,在儺舞服裝傳統造型、樣式基礎上采用現代藝術的審美元素,提升服裝的時尚感。例如,在表演《獅吼震九天》中,可以將傳統的儺舞服裝與現代時尚元素相融合,使舞者在舞臺上煥發出動感。最后,在燈光設計方面,燈光設計能增強儺舞的表演效果,并營造氛圍。燈光設計可以通過調節光線的明暗、顏色的變化等,塑造出不同的舞臺空間。還可以輔助立體聲設計效果,讓觀眾在視覺、聽覺感官能動作用下獲得審美享受。如表演《武松打虎》時,結合劇情的需要,利用燈光的不同顏色和音響的節奏感,營造悲壯和緊張的氛圍。
在設計儺舞演出舞臺時,需要注重演出內容、演員表演、舞臺布景等方面的創新。首先,演出內容的創新。傳統燕趙儺舞演出內容以歷史故事為主題,為了傳承這項文化,可以引入當代文化元素[5],比如,民俗文化、環境保護、社會熱點問題、當代文學藝術等,讓儺舞演出不僅具有歷史感和文化底蘊,更具有現代感和時代意義。其次,演員表演的創新。儺舞演出的表演藝術是通過演員的形體動作、表情和神態來傳達情感和表達藝術性的,通過加強演員的舞蹈技巧與形體能力的訓練,使演員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儺舞特色。最后,創新舞臺布景。舞臺布景是儺舞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舞臺布景的創新,應精心設計舞臺道具、布景和背景,提高儺舞的藝術觀賞價值。以表演《梁山好漢》為例,可運用LED幕布、大型機械舞臺等,展示以山水畫為背景的舞臺布景,營造出英雄人物在山水之間的氛圍。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燕趙儺舞文化,相關藝術機構和民間藝術團體應貫徹落實并積極推進儺舞文化的推廣與傳播工作。比如,借助新媒體和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創作等渠道,將儺舞的精彩內容和文化內涵傳達給廣大觀眾。再比如,實現儺舞文化創新傳承,推廣和傳播燕趙儺舞,還可以開展社會合作。如相關文化機構與政府部門建立合作,制定相應的政策與規劃,提供資源和支持,推動儺舞文化創新的研究與傳承工作。企事業單位也可以贊助支持,各大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此外,通過校企、校社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開設專業課程和培訓班,提高傳承人才的技藝水平,鼓勵學校、社區、企業等各方參與,共同推動儺舞文化傳承。
綜上所述,本文總結燕趙儺舞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當代價值,并提出了燕趙儺舞文化創新傳承的路徑。通過相關案例的支持,本文全面分析燕趙儺舞文化起源、發展以及傳承意義,為加強儺舞文化保護提供參考。據此,總結以下幾點:首先,挖掘燕趙儺舞的歷史價值,全面梳理、掌握燕趙儺舞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其次,挖掘燕趙儺舞的文化內涵,從儒釋道文化因子、上古神話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最后,挖掘燕趙儺舞的當代價值,從健心、社交和旅游表演等方面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豐富性,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借助舞美、服裝、燈光的創新設計,通過舞臺布景創新設計,開展社會參與和合作,以傳承和弘揚燕趙儺舞文化,積極開展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