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樂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全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其中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健康更是關系到人才強國的體育目標。自2020年《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頒布以來,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更加受到重視。乒乓球作為我國競技體育傳統優勢項目,其后備人才培養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是實施體教融合的重要方面。
乒乓球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表現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比賽規則和運動員技術、體能、心理素質等。在各種乒乓球賽事,尤其是國家級、國際級的賽事中,乒乓球運動員不僅要參加多場比賽,還要面臨繁忙日程、強大對手;調整飲食、睡眠習慣;適應新環境等方面的挑戰,這對乒乓球運動員的身心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青少年時期是全面提升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術、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進行心理訓練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乒乓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基礎以及心理素質,不僅關系到運動員個人今后的發展,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中國乒乓球運動的未來。因此,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雖然乒乓球運動廣受重視,但對青少年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要求和培養策略還有待更系統、深入的探究。基于此,本文結合體教融合這一背景,探討我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策略。
杰出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都善于借助良好的心理素質來提高比賽成績。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運動員借助其心理狀態的調節來提高訓練和比賽水平,這是以運動員個人的心理狀況為基礎的。當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接受系統的心理素質培養,并且能夠在訓練和比賽中運用所培養的心理素質,其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都會提升。
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運動員做好賽前準備,這涉及到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自我認知的優化。當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通過意象訓練等心理素質培養手段做賽前準備時,其自信心能夠提升,動機會得到進一步激發,注意力更加集中,視覺搜索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焦慮的程度會減輕。
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能夠幫助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優化平時運動訓練的效果。當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接受目標設定等訓練之后,其往往能夠更好地規劃、設計、專注、評估自己的訓練,他們能夠更加專注于要達到的目標,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面對挫折時保持健康的心態。
認知功能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比賽表現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與對手的直接互動是乒乓球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大腦是一種挑戰,要求其具備高級認知功能,這樣才能對對手的動作給予快速反應,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預測對手的意圖,識別比賽中有意義的線索,決定采取的行動,以及啟動適當的反應,從而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反應能力。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高級認知功能所獲分數越高,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概率越低。
內在動機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應對倦怠心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依據自我決定理論,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所處的社會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勝任感、自主感和歸屬感3種心理需要,從而提高其幸福感。這3種心理需要的滿足能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內在動機水平提高,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因而能夠從所參與的訓練活動本身獲得享受感和滿足感。
健康人格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樹立認真態度和培養頑強意志有重要的價值。意大利米蘭比科卡大學心理學專家Marchese F(2022)等關于乒乓球運動員人格與動機的研究發現,認真性是乒乓球運動員所需要的主要的、典型的性格特征。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體育心理學專家Courneya K S和Hellsten L A M(1998)關于運動動機、挫折應對和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發現,人格特質中認真性、開放性和外向性分數更高的運動員能發自內心地付出更多的認真和努力,而神經性分數更高的運動員則更可能勉強地、非自發地付出認真和努力。可見,健康人格有助于個體樹立認真的態度和形成頑強的意志,而這些特質無論對新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還是經驗豐富的乒乓球運動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精確性是乒乓球技術動作的基礎,其技術動作往往又短又快,要求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認真執行過程中的小細節;另一方面,頑強意志能幫助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面對和跨越訓練和比賽中遭遇的挫折。
學校可適當引入新型的教學訓練技術,如視覺運動行為演練(visual motor behavior rehearsal,VMBR),結合思政課程教學,協同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認知功能。例如,結合每學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計劃與乒乓球訓練計劃,選擇連續的6周,在每周有道德與法治課程的3天中,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晨起之后,先進行40 min的視覺運動行為演練。演練結束后,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再進行當天的文化課學習。視覺運動行為演練是一種能夠幫助運動員實現技術改進、錯誤分析和訓賽前的心理準備的技術,它能夠調節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認知,從而提高其自信,減少其壓力和焦慮。在演練的40 min內,教練員可首先安排5~8 min的熱身活動,如拉伸和慢跑;其次安排5~7 min的視覺演示,利用投影儀為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展示一段視頻,視頻可以與乒乓球的任何內容相關,如成功的前輩所表現出的動機、所經歷的技術訓練、所參加過的比賽等,要求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注意視頻中的每個細節;再次安排5~8 min的圖像帶入,教練員引導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將視頻中所觀察到的運動技能、觀眾聲音、隊友表現等,與自己的身體感覺和情緒情感聯系起來。身體感覺方面,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可以對比視頻中的運動技能表現和自身看到視頻內容時的直覺技能反應,判斷自己能否有效反應,自己的技術是否有改進的空間等。情緒情感方面,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可以對視頻中人物的情緒情感表現產生共情,并在當天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深化對情緒情感共情的體驗,理性分析視頻中人物成敗的歸因,建立對成敗得失的健康認知。最后安排10~15 min的討論和總結,教練員鼓勵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分享演練過程中產生的想法和感受,并幫助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總結演練收獲。
學校可將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內在動機培養和班級管理結合起來。在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接受系統培訓之前,班主任和教練員先要了解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動機狀態。對中等水平或低水平內在動機的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班主任和教練員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運用以人為中心的激勵方式引導其調整自身的動機。對高水平內在動機的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班主任和教練員要結合其勝任感、自主感和歸屬感需要的滿足情況來幫助其維持其內在動機處于穩定水平。
在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表現出疲勞、倦怠心理時,班主任要運用主題班會、節日活動等班級管理手段,幫助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宣泄壓力。教練員要鼓勵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持續關注自己訓練中的動作質量,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獲得勝任感,從而內在動機得到激勵。教練員還要把握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克服某個困難的時機,教會其反思這個克服困難的過程,為勝任感和內在動力的提升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班主任和教練員要想方設法提高團隊凝聚力,鼓勵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和同伴之間互相支持的程度,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歸屬感得到滿足。此外,班主任還要爭取與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家長形成合作關系,通過家長的關注和配合來實現情感支持,從而提高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歸屬感。
學校可將這項工作與學科思政教學結合起來,日復一日地促進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健康人格的形成。無論是各科文化課的任課教師,還是乒乓球教練員,都應鼓勵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從小養成與盡責等人格特質相關的行為習慣。例如,在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要鼓勵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自己負責好自己的裝備,保管好裝備袋,培養孩子有條理地、有秩序地存放訓練器材的能力。在文化課學習中,教師要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毅力和責任心,如認真體會教材、課文中的愛國精神、頑強意志和集體榮譽感等特質。在日常訓練和文化課學習中,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能夠積少成多,逐漸樹立起認真盡責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這些人格特質也能夠幫助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在未來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育資源能夠為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助力。學校教師和教練員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做好圖文視頻等各類教學資源的存儲、共享等工作,努力實現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相關教學資源的均衡,縮小校際差距,將最新的相關科研成果孕育的心理素質培養項目利用互聯網推廣開來。可以基于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年齡特點和乒乓球這一運動項目的特點,設計開發優秀運動員成長、訓練、比賽等教育資源,激發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還可以借助信息化體育賽事管理系統舉辦豐富多樣的乒乓球賽事,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有更多的機會在實踐中提升認知功能、激發內在動機、塑造健康人格。
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項跨體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工作,要系統、全面地開展這項工作,必須開展乒乓球后備人才培養和教育心理的跨學科研究,結合多個領域專家學者的科研工作,形成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將研究成果融入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項目的設計和實施當中。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培養單位可以與高校協同合作,發現和解決心理素質培養的實際工作中的難題,不斷改進心理素質培養的具體策略,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對運動隊建設開展情況優異的學校,教育部門會同體育部門在教師、教練員培訓等方面予以適當激勵。學校運動隊建設工作中,教練員作為主要主體之一,承擔著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身心健康的重任。國家必須建設一支理論與實踐能力兼有的優秀教練員隊伍,才能更好地實施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工作;通過定期開展在職專業培訓、研討會、講座等活動,提升教練員的專業能力;鼓勵同年齡段、鄰近區域的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培養單位相互合作,共享資源,提高教練員隊伍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素養。
在體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隊伍的建設工作尤其應重視其心理素質的培養,包括認知功能、內在動機、健康人格等的培養。在運用相應的培養方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強教學資源、學科研究和教練隊伍建設等方面的保障,促進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的質量與實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