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西山中心幼兒園 嚴明芳
教育機智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道風景線。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對的千變萬化的情景——有時是幼兒冷不丁的提問,有時是幼兒與活動無關和不切主題的問題,有時是活動中需處理的突發(fā)事件。在不中斷幼兒活動的前提下,教師對這些事件隨即應變的處理能力,對教育教學活動可以起到幫助、充實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和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學智慧的體現(xiàn),是教學藝術也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下面談談如何運用教育機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幾點體會。
在平時的教學操作活動中,經常有幼兒請假,造成提前準備好的操作材料多出來。幼兒會很樂意地直接把多出來的材料拿上來或直接說“老師,多了一份”,這時我就邊講解邊拿起材料走到幼兒身邊輕輕放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讓活動繼續(xù)有序進行。
評析: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經常會碰到諸如此類的事情,如鉛筆的多了少了、一張紙臟了、勾線筆沒水了、幼兒要小便了等等,因為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這種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碰到事情就會不管不顧地直接表達,所以我不會中斷教學而去教育幼兒說話要舉手等,經常采用一帶而過不露痕跡的方法,使當事幼兒和其他幼兒的思緒不會受到大的影響。針對幼兒不經意的發(fā)言,從幼兒的角度看,他自顧自得意的是發(fā)現(xiàn)了教師的失誤,教師不要因此呵斥和中斷活動,以免影響幼兒甚至是全班幼兒的學習活動,但為了形成良好的常規(guī),在活動結束后我會根據不同情況采用個別談話的方式,避免今后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3~6歲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發(fā)展,但仍然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為提高有限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完成教育目標,教師需做好活動準備,提供互動操作材料,運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幼兒明確注意的目的,產生有意注意的動機,完成活動目標。活動中突然出現(xiàn)的刺激物或突發(fā)事件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打擾正常的教學秩序,而某個幼兒的小動作干擾的是全班幼兒的學習氛圍,攪亂班級良好的秩序,浪費了有效的活動時間,因此,制定師生間合理的默契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遇到臨時要小便或者大便的幼兒,我就要求幼兒只伸出大拇指或小指(分別表示要大便和小便)來代替舉手,此時我會微微點頭用眼神示意幼兒輕輕地不影響他人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表示不要大聲說話等,盡量不讓個別幼兒的行為影響大家。
在美術活動“蚌殼拼貼畫”中,在引導幼兒對蚌殼形狀、顏色的觀察后,我有意請幼兒講講蚌殼的用處,再引導到用蚌殼進行拼貼畫這個主題上。當我的問題拋出后,一名幼兒說:蚌殼可以做項鏈。蚌殼項鏈是幼兒們制作過的,這樣的回答在我的預設中,我馬上表揚了他的想法。緊接著一名幼兒說:蚌殼可以做戒指。提到項鏈就聯(lián)想到戒指,這也是常規(guī)的想法,但是蚌殼怎么能做成套在手上的戒指呢,當時我頓了一下,接著微笑著說:好啊!蚌殼鑲嵌在戒指上肯定也很漂亮!幼兒開心地笑了,這樣順水推舟之后,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在后續(xù)的活動中,該幼兒始終保持著較強的專注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評析:幼兒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因此他們的思想天馬行空,他們的問題和答案也會千差萬別。在教學活動中,幼兒說出不合理的答案,或者遇到幼兒前言不搭后語的回答,千萬別用成人的眼光輕易抹殺幼兒的想象力,不用定勢思維禁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要一味地否定幼兒,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性格機智應答、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觀察、多了解幼兒,在反思中多積累經驗,這樣才能尊重幼兒,得心應手地將幼兒不合理的創(chuàng)造力合理化,保護幼兒的自信心,為幼兒插上理想的翅膀,拓展和助推幼兒的想象空間。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還沒有電腦和互聯(lián)網,在一次科學活動“動物的朋友和敵人”前,我搜集了一些圖片,自以為準備充分,當組織幼兒觀察圖片、請幼兒介紹動物的天敵時,陽陽說:蛇的天敵是誰?我被這個問題難住了,以往我會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說等找到答案后再告訴他,可看著幼兒好奇的目光,我如實地告訴了陽陽自己不知道,并問小朋友們該怎么辦?接著我發(fā)動大家回家共同尋找答案。第二天幼兒們來園后七嘴八舌地將自己查找的答案與同伴分享——原來蛇的天敵是書記鳥、獴,還有敢吃眼鏡蛇的爪哇獴。通過交流孩子們還了解到其他動物的朋友和天敵,又互相分享了很多尋找答案的過程和喜悅。我為自己如實說出真實想法感到高興,又為以前的遮遮掩掩感到羞愧。從此以后,我放下身段,走近幼兒,共同探討尋找答案,師幼在共同的學習中掌握了新知、增進了感情。
評析:現(xiàn)在的幼兒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思維活躍,經常有奇思妙想,對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教師不一定都能做出解答。教師對自己不知道的問題,與其遮掩,不如實事求是告知,然后與幼兒共同探究,一起尋求答案。教師作為一名與幼兒平等的探索者,共同進行探究活動,而幼兒的問題正是一個良好教學契機,我們應該以兒童為本,在幼兒的興趣點上生成教育,做一個與幼兒平等的探索者。科學精神首要的特征是追求客觀世界的本質,本著嚴謹、客觀、務實的態(tài)度去鉆研,這也正是我們要求幼兒從小必須養(yǎng)成的科學態(tài)度。
一次在學習歌曲的音樂活動中,我講解完歌詞開始試唱時,一個稚嫩的聲音突然冒了出來與我合唱,我很生氣地朝著聲音的方向看去,是一張洋洋自得的可愛的臉,于是,我平復自己的情緒,靈機一動請這個幼兒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范唱,只見她唱一句,其他幼兒帶著新奇整齊地跟一句,我在邊上彈琴伴奏,很快幼兒們就學會了整首歌曲,原來幼兒們可以將枯燥的唱一句跟一句的形式變化學習得更精彩,我暗自慶幸剛才沒有發(fā)火……
評析:角色的變換使幼兒產生了新奇感,一下子引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同時又滿足了“新教師”的自豪感。幼兒的迸發(fā)力是無窮的,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幼兒們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和挖掘幼兒、家長的力量,以及,這開發(fā)幼兒園周邊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有利條件,豐富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辦法。
在美術活動“一束花”的導入中,我問幼兒們在哪里可以看到鮮花,跟我的預計一樣兩個幼兒說出了公園里、家里的鮮花,我順勢把花的作用進行了呼應,正想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時,一位小朋友出其不意地說:我和爸爸媽媽上墳時要帶鮮花。下面的幼兒頓時一片嘩然,接下來一是片寂靜,我心中一緊,但此時我必須將這個話題巧妙地組織和過渡,我看著幼兒眼睛,神情莊重地地說道:是啊,用鮮花還可以表達我們對死去親人的思念。聽到這樣的回答,那名幼兒很滿意地坐下了,然后,活動正常進行。
評析:幼兒的生活經驗各不相同,當幼兒遇到消極的經驗時,我們要善于引導、善于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是老師根據主題活動和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開展的,遇到突發(fā)事件,教師應冷靜處理,始終堅持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這個主旨,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協(xié)調好二者的關系,從而提高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的綜合發(fā)展,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增強教師把握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在一日活動中,突發(fā)事件層出不窮,教師及時、巧妙地應對,會對活動起到烘托、增效的作用。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教育機智,在瞬間采取合理的方法化解難題、做出敏捷的反應,對教師來說是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幼兒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走進幼兒的世界,支持和推進幼兒的學習,用教育機智熱情專注地回應突發(fā)事件。讓我們用方法、用愛心、用行動來提高我們應對活動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藝術,通過有效的觀察和機智的師幼互動促進每個幼兒在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