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悅
手抄本插圖在中世紀時期具有獨特的藝術地位和審美價值,但藝術著作也僅僅將它作為藝術領域的一個分支,缺少對其的單獨研究。文章對手抄本的內容、編排進行了研究,將中世紀與15 世紀手抄本書籍進行比較,以便更好地理解手抄本插圖藝術。
中世紀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野蠻、黑暗的時代,直到20 世紀以后,其藝術才逐漸被藝術家們發現并關注,他們從多個角度和層次深入研究,廣泛探索,確立了中世紀藝術在西方藝術史上的特殊地位。
基督教在中世紀時期有著絕對的統治地位,它為歐洲的封建統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上的主宰。中世紀的書籍以傳播基督教為主要目的,教會向人們宣傳基督教神圣的教義,成立了學術和藝術中心,大量宗教讀物不斷流傳出來,當時的歐洲還沒有造紙技術,人們只能將基督教教義抄寫到羊皮紙上進行傳教。由于制造羊皮紙的技術非常復雜,成本也極高,因此,書籍在那時非常珍貴,只有貴族階級才有能力享用。中世紀的插圖藝術之所以取得輝煌的成就,是因為基督教徒及統治者對它有強烈的需求。當時的歐洲人民普遍接受不了文化教育,而教會還堅持將教義用晦澀難懂的拉丁語進行傳教,手抄本插圖的作用就是對教義進行圖片化翻譯,以便人們接受基督教神圣的精神洗禮。

圖1
歐洲中世紀的手抄本插圖裝飾絕大多數屬于泥金裝飾。泥金裝飾通常是用精美的圖案來裝飾宗教內文,裝飾的圖案一方面要做到字體圖形化,達到字與圖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要遵守數學規則的規律性圖形秩序,巧妙地運用色彩形成對應關系。
首先是手抄本的首字母裝飾,中世紀的手抄本插圖經歷了一個由簡單裝飾到復雜裝飾的過程,代表著基督教的首字母“XPI”被表現得最頻繁,在《凱爾斯書》中就有大量表現字母的插圖,這些字母的表現形式異常細密華麗,將傳統的拉坦諾圖案與凱爾特結充分融合在一起,使整幅畫的背景具有復雜的裝飾圖案。后人曾用放大鏡進行研究,卻找不出破綻,人們為當時藝術家對紋樣繪制的精細程度和嚴謹認真的態度所折服。
圣經題材是中世紀藝術中最常表現的主題,基督教貫穿整個中世紀,它主宰著人們的精神信仰。為了讓神圣的宗教信仰滲透人民生活,《圣經》的編排和板式結構有非常清晰的規劃。
《圣馬太像》描繪的是使徒馬太,表情略嚴肅,造型呆板僵硬,讓人想起埃及藝術的造型程式,頭部為正面,腰部以下為正側面,手部被寬大的衣服遮住,人物框在一個矩形方框內,方框則用編織的圖案裝飾。當時的藝術家著迷于幾何編制紋樣的復雜表現,非常強調畫面的平面感和民族風格。
同樣具有這種強烈的埃及風格的手抄本插圖還有選自《土瓦本的福音書》的圣母領報。天使來到圣母瑪利亞的身邊,跟她講“主將與你同在”,瑪利亞將雙手置于胸前,做搖擺狀,表現出害怕拒絕的神情,但當她反應過來后便表示,愿接受神的指示。畫面中天使的右手舉起,伸出兩指,這在中世紀時期常表示說話的意思。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并不注重自然形狀的描摹,而是著力于安排神圣的象征物。
手抄本藝術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在歐洲大陸的各個地方風靡,融合了本地區民族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馬太福音書》選自《埃西特納赫黃金抄本》,是一幅以連環畫形式表現的插圖。畫面簡單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表現的是基督在沙漠中被誘惑,第二部分表現的是在加利列湖中《弟子的呼喚》,第三部分表現了兩個情節,一個是《稅吏馬太的呼喚》,另一個是《圣餐》。這種在一個畫面里表現多個情節的手法很像后來的裝飾畫,這種手法在同一時期的手抄本插畫中也很少見。
《埋葬基督》描繪的是基督下葬的情節,畫面被暗紅色的背景充斥著,圣母俯身環抱著基督,圣約翰悲痛的將雙手緊握置于胸前,拿著香爐的天使們從兩側的云層中出現,下方兩個仆人身著中世紀猶太人戴的尖帽。埃及風格的傾向逐漸減淡,畫面中人物的造型靈動,衣紋也更流暢。畫家這時開始注意刻畫人物的感情,盡管畫面中人物的表情還略顯生硬,但較之前的手抄本插畫還是大有進步。
中世紀藝術家的能力并不局限于宗教題材,還有醫藥學、歷書、動物、編年史、鄉村生活題材插圖等。手抄本插圖的類型異常豐富,內容涵蓋面也非常廣,為我們了解中世紀時期的歷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物質遺產,在藝術史上有非常重要的藝術價值。
手抄本插圖的編排形式,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跟進,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合理美觀。
上文下圖和上圖下文在西方抄本書籍的編排中是最常見的兩種形式。在早期的《維也納創世紀》的拜占庭手抄本書籍中,所有的插圖均采用上文下圖的形式表現,且插圖沒有外框,屬于“開放式構圖”,所有經文都書寫在紙業上方,下面配有解釋的插圖,非常適合閱讀。
在《梵蒂岡維吉爾》的手抄本書籍上,有五十頁插圖,除了六頁是整幅的插圖外,其余的都以上圖下文的形式表現,并且圖的占比相對較大,繪制插圖的技藝質量較高,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雙聯與多聯插圖的構圖指的是在書中以橫向或縱向的形式表現多幅畫面,畫面內容是具有連貫性的故事,畫面之間用邊框分割。像《失樂園》這樣的故事主題在手抄本插畫中經常被表現。
比較經典的一部是《穆田·格朗瓦爾圣經》手抄本書籍,它有著描繪《從伊甸園到失樂園》這樣題材的故事。《世紀年表》是典型的哥特式的手抄本書籍,里面也有同一個主題的多聯畫的描繪,不同的是,這幅多聯畫的形式是用非常少見的橫向式的構圖編排,畫家還將邊框組織成建筑物的圓柱的形式,這種編排形式使觀者以為是在建筑物的廊柱中看到的這幅作品,非常有創新性。
不規則插圖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文字環繞式的插圖,文字圍繞著插圖進行編排,畫面的文字內容主要以插圖的故事情節展開,畫面布局簡潔明朗便于觀看;另一種是在大的插圖周圍有安排的組織小型的插圖,布局編排自由。這兩種編排的特點都是畫面內容簡潔,組織自由,方便觀看。
首字母插圖的編排有很多表現類型和形式,如首字母在左、首字母在右、首字母在中間等。首字母在左是最常見的一種表現方法,與西方人閱讀習慣有關,這種編排形式的表現是以字母縱向式的貫穿著整個頁面;字母在右的編排形式極為罕見;字母在中間的編排形式類似于不規則插圖的表現,文字環繞在圖形之間。這種編排形式只適合筆畫較簡單的字母,否則很容易與內容混在一起,影響閱讀。
12 世紀末期,學術不斷傳播,人們對閱讀的要求增加,手抄本的題材不再局限于宗教題材,而是出現了像月歷畫這樣的手抄本形式,到14 世紀末時,手抄本書籍的發展相較于中世紀早期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許多畫家開始對自然生活進行觀察,描繪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理解,開啟了“世俗時代”的大門。
15 世紀最有代表性的手抄本插畫屬林堡兄弟為貝里公爵所畫的《貝里公爵豪華祈禱書》,貝里公爵是一個非常喜歡藝術的人,他與林堡兄弟一同參與創作,也為這幅作品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林堡兄弟在創作《貝里公爵豪華祈禱書》時并沒有完全完成,便在同一年死于當時的黑死病,因此,它在之后由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繪制完成。但整幅畫的草稿,構圖思想都源自林堡兄弟。
《貝里公爵豪華祈禱書》中的十二幅月歷勞動畫,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方畫面是半圓拱形飾帶,描繪的是十二星座的主題,下方的畫面則是矩形的整幅插畫,畫有每個月農民的季節性勞動和貴族的休閑活動。作品《一月》描繪的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貝里公爵同自己家人一起宴請賓客,公爵被親朋好友簇擁著,顯示出一派歡快熱鬧的場面。《二月》描繪的是西方藝術史中的第一幅雪景,畫家用細密畫的形式記錄了法國鄉村冬天的景象。《三月》描繪的是春天農夫正在耕種勞動的場面,兩條路呈交叉型延伸,將畫面分成四個部分。《四月》描述的是采摘鮮花的日子,畫面中有一對新人正在交換戒指,圍在旁邊的是他們的家人,這時的人們開始重視大自然的美好和世俗生活的快樂。《五月》描繪的是一支游行的隊伍從畫面走來,前面有樂師吹奏歡慶,畫面中人物所穿的服飾體現出當時的審美風尚。《六月》描繪的是收獲的季節,畫中的農夫正在收割莊稼,女子則在晾曬衣服。《七月》描繪的是收割干草、剪羊毛的場景,畫家通過對背景植物和服飾的處理,使這個季節的氣候看起來不像六月那樣炎熱。《八月》是畫家將貴族和百姓的生活非常好地結合在一起,為后期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提供了借鑒。《九月》是采摘葡萄的季節,農婦似乎要摘下頭巾休息,遠處身穿紅衣的農婦頭頂籃子,馬拉著葡萄準備集中進行壓榨,畫面處理得十分生動。《十月》是人們正在播種和耕種,農夫將種子隨意播撒,騎在馬背上的農夫身后拉著一個耙子耕種,貴族們在城堡前的小路上散步交談,二者形成鮮明對比。《十一月》描繪的是喂豬人將樹上打下來的橡子喂給豬吃,身后的獵犬則警覺地看著他們。《十二月》在深紅色的背景下,野豬被獵犬撲咬,被獵人們驅趕,遠處的獵人身著藍色服飾,正吹著號角注視著。
《貝里公爵豪華祈禱書》為人們提供了中世紀時期人們勞動耕種的詳細記載,這一時期沒有具體的風景畫作品,而林堡兄弟的作品則鮮明地表現出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尊重。
在中世紀時期,人們認為藝術價值不在于外形的美,而在于通過圖像的手段進行情感和精神上的激勵,宗教性占有絕對的主導權,任何藝術形式都是服務于宗教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必須借用大量的宗教信仰來禁錮人們的思想。而15世紀時,經濟的繁榮發展和大學的興起,使普通市民也有能力接受教育,宗教性被突破,不再是唯一的主題,市民階級參與藝術的鑒賞,世俗性的題材在這一時期開始大量涌現,表現農民的勞動生活和人們對自然的熱愛。
中世紀時期的手抄本插畫十分強調平面感,藝術家善于表現二度空間中僵硬呆板的人物形象,這時期的人物造型還明顯受到埃及程式化的影響。人物比例非常不對稱,人體被拉得很長,衣服的褶皺追求的是平面的簡單線條。15 世紀時期,這種繪畫風格有了很大改變,人物處在三維立體的空間中,人物的表情自然而富有感情變化,衣紋服飾也追求一種自然的飄逸感,衣服的造型不再是簡單的平面的表現,人物服飾各具差異。
中世紀的手抄本插圖為了表現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和崇慕,色彩大多嚴肅莊重,紫色和黃色既有寧靜感又有熱情感,用于表現國王、王妃的服飾和貴族服飾的花邊。15 世紀的手抄本插畫使用的顏色更加艷麗,強調一種裝飾感的色調,顏色豐富且飽和,雖然多樣但和諧統一,通過顏色的對比塑造具有體積感的形式。
中世紀的手抄本多采用復雜的裝飾紋樣,如動植物紋、幾何紋、螺旋紋等,藝術家盡量避免使用直線裝飾,而是用帶有弧形的裝飾紋樣,這不是對自然的模仿,是追求夸張的想象,畫面中常常是復雜的布局,令人眼花繚亂,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帶有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15 世紀的手抄本插圖整體具有空間感,采用了透視法,畫面不再單純用裝飾紋樣布局,背景甚至用多段式構圖,表現近景、中景和遠景,具有寫實主義傾向。
中世紀是一個相對漫長的歷史時期,盡管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信仰受到宗教的控制,但手抄本插畫仍然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并成為中世紀時期占有重要地位和擁有獨特價值的藝術。盡管中世紀早期的手抄本插圖主要用來宣傳基督教,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思想得到解放,手抄本插圖的作用不再只有傳播宗教,世俗性的題材逐漸豐富起來。這些文化遺產為人們研究了解中世紀的歷史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藝術價值,也為以后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