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梅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制造企業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內部資源整合與重組持續推進,傳統財務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制造企業發展變化,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較多不規范問題,導致制造企業發展存在阻礙。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減少制造企業財務工作中預算體系建設、資金運轉、安全系統構建等方面的風險問題,對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實踐工作做出理論指導,促進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增長。
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方向探究
第一,制造企業財務管理應尋求數據驅動的決策轉型。制造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業務智能工具來獲取和分析大量的財務和業務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層做出更準確、基于數據的決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第二,制造企業應尋求成本管理與效率的優化轉型。通過深入了解和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成本,企業可以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第三,制造企業應創新業務,實現創新性發展。制造企業應積極進行創新投資,尋找新的增長點和業務機會。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等方式開拓新的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意義
通過業財融合,數字化轉型等服務于企業經營與決策 制造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著大量的經濟活動,基層業務活動也需要財務工作支持與保障,因此財務工作要以流程為核心,依靠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不斷延伸其業務鏈條到業務的最前端,深入理解業務邏輯,構建端到端、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的完整生態閉環。財務部門要使業務和財務做到信息互通,通過財務前移對業務進行管理,能夠在財務匯報中整理業務活動信息,梳理形成數據報告,幫助管理層及時發現業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經營與決策提供良好的信息數據指導,能夠站在業務及企業整體的角度,與業務深度融合,做好財務的動態化管理。在新形勢下,制造企業業務活動類型更加多樣,財務數據信息總量持續增大,傳統財務管理模式難以進行充分的財務信息收集與分析,不能利用財務工作信息為企業經營與決策提供指導,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業務流程信息化的過程,也是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以數字信息推動公司經營、支持公司決策的過程。因此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能夠進一步服務于企業決策,以現代化手段和信息化工具提高財務工作能力,適應企業在新形勢下創新發展的需求,滿足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工作改革現狀。
提高企業風險控制能力 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建立在制度與實踐體系建設上,部分企業在管理轉型工作中建設形成了具有良好效果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僅促進了財務工作質量提升,也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風險評估系統,對企業制造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實行全方位、全體人員的監督管理,通過智能化信息系統及時傳遞不同部門與生產環節存在的風險問題,不斷促進企業管理模式與方法優化,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工作效果,切實提高財務工作的價值。
財務管理轉型促進企業風險控制能力提升,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大數據分析,穩步擴大經營優勢,依靠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支出和風險帶來的效益虧損,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從全局化角度為企業提供管理控制策略,帶動預算編制、經營分析、企業項目管理等工作質量提升,促進企業管理各環節契合自身發展情況,為企業經營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
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智能化與安全意識淡薄 當前部分企業智能化建設不足,財務信息化系統不健全,難以搭建形成適合于制造企業創新發展的數據共享平臺,財務人員業務工作重復性強,導致參與經營管理精力不充沛,不能夠發揮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作用。部分企業已經在財務工作實踐中建立健全了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但智能化管理思維不健全,智能管理模式較為單一化,信息管理流程僅限于報賬、記賬等記錄性的業務工作領域中,難以發揮數據的深層價值,不能夠為企業的經營與決策提供支持。部分企業對于信息系統的運營與維護不到位,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存在風險問題,甚至對企業正常業務活動開展造成阻礙。
管理水平與人才建設落后 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信息素養較差,缺乏完善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制度的匹配與管理規劃的執行需要企業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結合運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做出優化與調整,積極彌補財務管理措施中的不足,但智能化轉型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全面,企業不能急功近利地完成管理隊伍更新,而是要在引導現有財務人員提高對財務管理轉型認知的基礎上逐步進行隊伍建設,從而適應智能化市場發展情況,在市場中保持優勢地位。制度具有慣性,在財務管理轉型中原有管理策略會在企業運營與發展中留有重要的影響,企業還應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潛移默化地進行管理全方位轉型。
財務資金運轉存在缺陷 資金管理是財務轉型工作的核心,制造企業業務活動與經營策略的落實都需要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撐,但部分企業主要控制手段是資金集中,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借貸,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不能夠適應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對于企業經營活動的要求,且企業資金運轉缺少更多資金參與,不能夠真正實現融資高質量增長,影響到企業規模發展。制造企業資產規模相對較大,有著更為龐大的資金流量,財務管理工作難度更大,在進行財務管理決策時必須保持審慎嚴謹的態度,對資金流動實時進行預測和監控,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能夠促進企業資金鏈正常運轉。
核算工作存在滯后性,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較為復雜,生產周期與執行過程較長,財務核算的成本與難度較大,且不能夠對成本使用情況實時進行監控和預測,因此降低了企業成本管控效果,對于資金運轉情況不能夠進行充分的管理與控制,限制了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開展。
預算體系建設較為片面 財務預算管理是指在企業進行決策前通過財務管理手段進行預算分析,對業務活動開展進行科學管理,是財務管理中的基礎部分。但部分制造企業對預算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缺乏健全的預算管理系統建設,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和預算管理工作結合不充分,導致企業在發展中出現較多資金使用問題。
預算體系建設不全面會導致企業風險規避能力較弱,不能夠應對財務管理風險問題,對于潛在的管理不足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與監控。部分企業風險預警體系構建內容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對于企業現金流通的控制不夠明確,企業難以在財務管理中規避預算風險,導致在業務開展中存在資金不足、預算使用誤差較大等問題,造成企業財務損失。
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策略
實施智能化管理模式 在發展新形勢下,制造企業應落實智能化管理模式,促進財務管理手段多元化發展,實現財務管理工作智能化轉型。財務管理工作是對企業戰略的補充,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優化與調整財務管理措施,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財務管理轉型的信息化水平。企業可以在日常業務活動中開展宣傳教育,不斷提高人員認知程度,樹立良好的智能化管理氛圍,為財務管理智能化模式的落實打下基礎。
制造企業業務活動較為繁雜,企業應大面積應用網絡智能設備,對各生產環節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結合智能化市場變革情況對運營大數據進行評估,為企業科學投資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企業需要嚴格核對各項數據信息,對各項經費支出進行歸納整理,提高數據信息的處理效率,在生產與管理的全環節實現最大的智能應用效能,促進企業效益提升。
強化管理水平與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應將管理會計的應用持續推進到戰略層面,制定符合企業管理要求的管理會計應用制度,明確人才轉型方向。在企業內部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企業人員進行自主化學習,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真正發揮管理會計的咨詢和規劃作用。
人才隊伍建設需要企業提高人才待遇,完善晉升空間。企業可以定期開展業務能力與專業素質考評,對促進財務管理轉型的人才進行物質與精神方面的獎勵,充分增強人員參與財務管理轉型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市場環境變化劇烈,企業要吸納復合型財務人才,要具備市場觀察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不斷輸出先進財務理念,提供針對性的財務管理服務。
完善財務資金運轉操作 企業要強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在經營中及時獲取生產方面的信息,制定形成更加科學化的財務管理與資金運轉體系。大量外來資本涌入給制造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企業要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模式,深入拓展投融資渠道,充分降低資金成本,可以采取資本合作的方式實現多元化發展的資金運轉目標,確保企業正常業務活動正常運轉,在遇到風險問題時具備充足的資金保障。
建設科學預算管理體系 企業要不斷加強預算管理體系建設,加大預算管理工作當中的資金投入,引入先進的預算系統和管理手段實現對企業預算活動的控制。制造企業生產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資金支持,需要在具體的項目中注重對預算的執行,根據預算情況及時調整資金使用。建設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能夠幫助企業把握業務活動變化,捕捉預算變化信息,改變預算執行策略,獲得更多的效益。
轉變業財融合發展思路 財務管理人員要有主動意識,利用專業能力促進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發展。財務部門能夠為其他業務部門的活動提供財務數據信息支持,企業應給予財務部門一定的職權,對于產品的訂單流程進行跟蹤與監督,準確核算訂單的成本,把握應收賬款,持續完善成本管控機制,為產品的品質管控提供科學的財務數據。財務部門要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產品研發與生產項目當中,綜合考慮項目周期以及研發成本等內容,做好項目的高效率轉化,要與研發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利用ERP等信息化系統做好產品項目命名與編號分類,做好財務數據準備。
通過本文分析可以得知,新形勢下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對提高企業效益有著積極意義,但當前部分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企業實施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財務資金運轉操作,建設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轉變業財融合發展思路,在市場環境變化下尋求優勢地位,實現自身產品質量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對于提升決策水平也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減少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為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與生產經營能力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