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ERP是現代企業重要的管理系統,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借助ERP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讓企業管理的全流程得到規范化運營。在企業實施ERP環節中,建立規范的管理措施,針對管理流程的弊端形成科學的管理方案,借助ERP促使財務和業務中的各項管理流程和工作領域實現一體化整合。在ERP視角,企業財務信息化得到了大幅優化和改進,財務工作流程發生轉型,財務工作應全面適應ERP的要求,有效消除信息孤島,促使企業實現發展的目標。因此本文針對ERP視角的企業財務信息化進行探討,對企業具有一定價值。
ERP的相關概念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從誕生開始就給企業帶來促進性作用。ERP體系的建設,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財務管理的問題,讓財務和業務實現集成與一體化管理。通過ERP系統的應用,對企業的流程進行優化,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管理工作規范性。ERP以系統化、集成化的管理理念為基礎,對企業流程進行優化再造。通過先進的管理思想以及先進的管理工具,能夠實現對各類信息的有效控制,讓企業各項工作實現一體化管理,協調各部門工作任務,幫助企業實現對各項工作流程的控制。
企業財務信息化瓶頸
第一,基礎核算工作不完善。很多企業在開展財務信息化的過程中,僅能實現電算化,核算工作難以為企業管理提供支持。雖然信息系統讓核算流程轉移到線上,但是核算基礎沒有發生本質改變,僅能實現對各項經濟業務事項事后的管理和約束,無法由企業的財務部門參與到業務流程第一線中對各項業務工作進行分析,核算數據不具有全面性,導致核算流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存在信息孤島。在傳統的財務信息化模式下企業存在明顯信息孤島問題,信息孤島導致企業財務和業務的各類信息無法得到及時傳遞,信息無法被企業及時掌握。由于企業的信息系統只能夠實現對各項工作業務事項的事后管理,無法參與到企業的業務流程第一線,導致企業的財務工作有效性較低,財務工作流程中的關鍵業務事項無法實現以信息化進行監控,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流程的開展,使財務管理效果受到嚴重制約。
第三,內部管理不完善。在建立財務信息化的背景下,企業要形成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包括優化企業內部各環節的工作,確保企業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得到執行,形成對各項經濟業務事項的有效管理。但是很多企業的信息系統管理存在問題,各類信息無法得到及時傳遞,導致企業管理效果受到影響。
ERP視角的企業財務信息化應用路徑
完善基礎核算 ERP體系的建設,能夠讓財務核算數據前移,讓業務流程得到控制,讓企業在財務工作中實現及時控制,大幅減少了財務人員數量,并通過對數據的管理,控制傳統管理模式下帶來的問題,提高對流程的優化及管理。但是在核算階段,核算信息只能體現出管理概況,無法細致體現出企業工作流程的問題,企業在每月末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對經濟業務事項流程進行核對。通過形成明細賬的方式,記錄管理活動流程。在一體化管理模式下,企業建立ERP系統,由信息系統記錄客戶的經營狀態、應收賬款賬齡等方面信息。當客戶付款之后,信息系統自動沖銷應收賬款流程。
消除信息孤島 第一,ERP系統的本質是實現信息的共享及資源調配,通過對各類數據資源進行管理,讓企業的采購、存貨、銷售等相關模塊實現一體化控制,各管理模塊的信息能夠實現共享。在企業接收到銷售訂單之后,銷售訂單的信息進入銷售模塊,并將信息傳遞至倉儲模塊分析是否有足夠的存貨,若無足夠存貨則將信息反饋至采購模塊形成采購訂單開展采購。如果采購的產品通過驗收,之后相關信息能夠反饋給銷售模塊完成發貨。在此過程中企業各類信息通過及時共享,及時錄入到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中,掌握企業各環節中的工作要求,包括企業不同環節的操作流程要求以及業務流程步驟,提高各項數據處理的效率,減少信息系統操作時間,讓企業各類數據實現一體化管理以及無縫銜接,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
第二,通過ERP對各類信息實現控制。ERP作為信息集成的系統,其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對不同模塊的有序管控,讓各類信息實現無縫銜接,建立高度統一以及高效管理的工作機制,實現對企業管理全環節的控制。在ERP管理中,信息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對會計信息的及時反饋,還能夠反饋非貨幣信息,并通過對各類信息處理,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達到對信息進行控制的目的。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要通過設置關鍵控制點,明確信息系統管理的要求,實現對企業關鍵業務流程的有效管理。例如在銷售模塊中設置應收賬款的自動導數,發生業務之后生成數據,各類信息能夠被企業及時掌握。通過控制上下限,讓企業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實現對企業工作流程實時控制的目標,實現對信息的共享,達到對各項工作有效監控的目的。
改進內部管理 第一,借助ERP系統實現滾動預算。滾動預算的方法是將預算固定在一個特定期間,在預算管理中不斷調整并向后滾動,能夠對預算進行不斷修改,克服傳統預算無法實現瞬息萬變市場環境的問題。滾動預算要求對數據進行全面匯總,對企業的管理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并隨著企業的業務活動推移對原有預算進行不斷推移。但是滾輪預算的方式缺陷在于管理的數據量較大,工作較為煩瑣。為解決管理所存在的問題,要通過ERP系統匯總功能對各類數據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為滾動預算提供支持。
第二,應用ERP系統多維度數據滿足企業財務分析的功能。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下,只能通過原始憑證掌握少量的數據,數據無法通過信息系統進行一體化控制以及全面管控,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數據進行處理。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企業要制定科學的工作機制實時獲取各類信息,并對信息管理流程進行調整。因此企業要借助ERP系統對企業各類數據進行集成與一體化管理,解決傳統管理流程中人員手工管理帶來的問題。在ERP的管理系統中,通過信息化的處理機制能夠實現對各類數據橫向、縱向的多維度分析。在ERP系統中,讓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成為一個整體性平臺,實現對企業各類資源的共享機制,企業各類數據能夠實現及時傳遞,各類信息得到及時整合,促使企業獲取多維度的數據。
第三,規范企業的制度和流程。ERP作為強大的數據集成模式,在ERP管理模式下所有數據都能夠在ERP系統中得到集成。但是如數據出錯,那么企業整體的管理將產生問題。為確保企業各項數據得到一體化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讓企業各項工作流程規范且合理,防范由于信息管理環節管理不當帶來的問題,實現對信息數據的標準化管理目標。
第四,實現對崗位的重構。傳統的會計核算系統是將會計處理的方法轉移到系統進行處理,但是數據的及時性難以具有準確性、及時性,降低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在企業實施ERP系統之后,信息來源實現前移,由業務信息能夠直接生成財務信息,并通過對各業務模塊的流程實現一體化控制,促使管理流程更加高效,讓企業提高財務附加值。首先,財務分析崗位工作得到了轉變。在企業建立ERP系統之前,編制分析報告時由財務人員對各類操作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并形成報告。在建立ERP系統之后,企業的信息由業務部門生成,之后傳遞給財務分析模塊,讓企業的財務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并達到提高財務分析信息準確性的目的,企業的財務分析崗位能夠從傳統的分析流程中解放出來,參與到對各類數據的處理以及分析中。其次,增加內部審計崗位。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各項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監督和分析,通過ERP系統能夠對工作流程進行處理,促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更加高效。通過建立內部審計系統的方式,能夠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以確保企業各項管理活動按照預期規定執行。
第五,優化財務組織架構。建設ERP系統實現對大量數據的集成與協調,各項數據由業務部門完成管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幅下降。在這一背景下財務人員的工作模式發生了巨大轉變,要求財務人員具有計算機能力,能夠對各類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讓財務人員從傳統大量的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因此企業要提高財務人員的管理素養,培養一支高素養的團隊,讓各類信息進行一體化配合,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并要求人員在工作流程中不斷改進發展流程。例如企業在采購付款、銷售收款等環節的信息都能夠通過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實現對流程的規范化控制,讓企業財務從以往的事后核算中轉變為事前規劃、事中監督、事后管理全環節控制。
實現業財融合 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在事后進行經濟業務事項的核算,結合企業的工作開展核算管理,這樣的方式下財務與業務相互分離,財務無法準確反映出業務工作狀態,無法對業務活動的情況進行監控,難以發揮監督控制作用。ERP按照精益管理的理念,能夠大幅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確保企業各項信息具有完整性、準確性。通過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全環節管理,轉變傳統管理模式下僅開展事后管理的問題,讓企業的財務參與到業務的全流程,實現對管理全環節的管控,幫助企業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優化建設,提高企業管理的規范化水平。ERP管理模式將企業內部的系統劃分為相互協同的子系統,各模塊之間相互協作與相互支持,包括提供核算、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其中ERP解決了企業存在的傳統運營機制的問題,實現對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控制,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在ERP管理環境下,所有財務信息來源于企業的業務模塊,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費用管理等環節信息實現集成控制,讓企業形成一體化的信息溝通平臺,各類數據能夠通過財務信息系統得到反映,讓企業在經營管理流程中各項經濟業務事項的要求得到有序管理??偠灾?,借助ERP管理機制能夠讓企業的各類數據都得到一體化管理,促使財務和業務實現一體化控制與高效整合。
ERP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利用計算機網絡將企業內部的數據實現一體化管理,能夠幫助企業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ERP作為重要的信息系統,通過ERP建設能夠大幅提高企業競爭力,促使企業工作趨于規范化。在ERP管理模式下,企業所有數據都能夠在系統上留下痕跡,解決傳統管理的問題,幫助企業大幅提高管理規范性,讓企業財務和業務實現一體化管理。但是很多企業在執行ERP系統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未來企業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促使企業實現有序運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