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粲 吳云



摘 要:最值問題是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典型問題,解法也是多種多樣、優劣有別.遇到具體的最值問題,在嘗試多種方法的同時,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高效的解法.本文通過對一道二元最值問題的探究與分析,歸納這類問題的求解思路與策略,并對解法的適切性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提高解題效率.
關鍵詞:基本不等式;二元最值;一題多解
在高三數學復習中,二元函數的最值問題是一種常見的題型,它常常融合函數、不等式、解析幾何等知識,具有綜合性強、思維量大、技巧性強等特點,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個熱點及難點.在此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反思、歸納和總結解題策略,以此探究解題規律,揭示解題方法,形成解題技能.下面對一道二元最值問題的解法進行探究.
1?問題呈現
問題:已知正實數x,y滿足5x2+4xy-y2=1,則12x2+8xy-y2的最小值為? ? ? ? ? ? ? ??.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二元條件極值問題,即在“正實數x,y滿足5x2+4xy-y2=1”的條件下,求一個類似式子12x2+8xy-y2的最小值.表面看起來兩式形式接近,能比較容易找到兩者的關系并恰當變換出目標,其實,真正處理起來還是有不少困難的,只有選擇合適的路徑方能有效解答.
2?解法探索
2.1?“1”的代換法
“1”的代換法是求最值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即用題目中或已知公式中與1有關的等式,將1用等式替換下來,變成較繁的式子,“欲擒故縱”,使后續的變換能夠達到求出最值的目標.
2.2?雙變量代換法
雙變量代換法是通過設兩個變量,換成另外一種對稱的形式,進而轉化成可以使用基本不等式等工具的形式,使問題得解.
評注:因式分解是雙變量換元的基礎和前提.途徑2是先對求解目標恒等變形再求其最值,運算上優于途徑1,解法2應該是該題的最佳解法.
2.3?判別式法
判別式法也是求解最值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即通過變換,將欲求的最值的式子轉化成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數,利用該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時其判別式不小于零的特點求得最值.
解法3:
因為5x2+4xy-y2=1①,
所以12x2+8xy-y2=12x2+8xy-(5x2+4xy-1)=7x2+4xy+1,
評注:該解法首先利用①式將12x2+8xy-y2進行恒等變形,再將所求目標式子整體設參,從而表示y,再代入①中,通過換元得到③式,最后結合方程有正實數解進行求解.
2.4?基本不等式法
基本不等式法即為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及相關性質,結合相應的變換而得到最值的方法.
此題還可以借助于“GGB”探究其幾何背景.
方程5x2+4xy-y2=1為雙曲線的方程,令t=12x2+8xy-y2,則t-2=2x2+y2,t>2,表示橢圓的方程.如圖1所示,雙曲線和橢圓的中心均為坐標原點,當t變化使得橢圓和雙曲線相切時,t取得最小值,即為所求,這也是判別式方法的由來.該題的幾何背景是研究兩個二次曲線的位置關系問題,借助于“GGB”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可視化.它將“靜態的”問題演繹成“發展的”“動態的”和“可視化的”過程,經歷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實現從“不可見”到“可視化”的過程,更利于問題的發現、方法的形成、知識體系的構建、洞悉數學的本質,突破數學“難以意會,無法言傳”的障礙,提升思維層次.
對于二元最值問題,首先還是要掌握基本的、常用的方法,比如通過代入、加減消元等手段將其一元化,轉化為基本不等式或函數的求最值問題.其次根據題設條件挖掘一些隱含信息,了解試題的背景,不僅指導這道題怎么做,更要學會抓住問題的本質,歸納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思想和方法,達到解一題通一類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建華.“1”的美麗變身[J].數理天地(高中版),2018(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