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娟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化建設在各企業內部的快速推進,為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張、對各子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改善了原有管理模式下的弊端。財務共享中心作為集團企業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各企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大部分企業對于財務共享中心在其內部的具體落實工作不到位,使得財務共享中心的積極效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此,本文通過對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以及運營模式的簡單概括,對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并對此提出了一定的改進方案,以幫助集團企業盡快推動自身財務共享中心的落實,加強對各下屬分支機構的有效管控。
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
財務共享中心,又稱FSSC,其伴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動,已經逐步成為各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推動財務與會計工作相結合的一項新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經營和發展過程中,集團企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實現對日常經營活動的有效管理以及現有財務管理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推動集團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降低,同時為管理人員的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依據,對市場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經營風險展開詳細的分析,提高集團企業整體的決策水平。
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基本運營模式
一是統一模式。財務共享中心所能夠為企業提供的服務主要是共享服務,而統一模式的應用,則可以為集團企業提供較高水平的管控、執行流程,推動管理模式的標準化,促使集團企業的發展機制趨于完善,盡可能降低各系統之間的對接成本,促使財務共享中心的規模化效益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是產業模式。集團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通常是以各項經營業務為主建立起的財務數據共享機制,如我國的華潤集團,就是根據自身的產業模式,建立起一套以房地產為主,包括水泥、醫藥等產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自身各產業的多方位發展,且各產業模塊下的業務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整體而言,在產業模式下,集團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各項產業的組織構建數據等內容,實現對產業財務數據共享工作的管控。
三是區域模式。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內部的構建,集團企業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為各部門和組織提供完整的財務數據共享服務。如:華為公司自2006年起,就已經逐步在全球范圍內推進了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其主要以深圳為中心,在成都、阿根廷、馬來西亞等七大區域都建立起了完善的財務共享中心。區域模式在分區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財務共享中心往往具備分布范圍較為廣泛、覆蓋面較深的特點,且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不同區域內的各項組織權限以及數據信息權限加以關注,對不同區域內的業態差異進行特別關注,以盡快推動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
四是項目模式。目前,一些海外的重大基建項目,由于其所需的投資額較大,項目的類型較為復雜且所涉及的專業較多,對工期方面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家企業的共同參與,由集團內的成員企業負責承接項目,形成了由集團內部各相關的專業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共同參與的一項常態化模式。為了實現對核算項目的統一管理,集團企業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時,可以采取項目模式,通過統一的流程、科目、標準以及核算規范,再加之統一的集中管理,對項目運行中所產生的各項數據進行單獨的核算。
五是虛擬模式。整體而言,其主要是通過虛擬的工作模式,在企業內部建立共享中心,并將其作為財務共享中心的一項運營模式選擇,其在集團企業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溝通機制,推動了集團企業發展建設的不斷優化。
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電子信息系統規劃與建設無計劃性、系統性和標準性 集團企業當前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大都存在信息化建設不夠健全的問題。一方面,信息系統內部的各項功能建設不夠完善,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較低,無法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處理,導致現有的信息系統運行不夠穩定。另一方面,各項系統數據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在進行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時,集團企業由于對信息化建設的應用較少,對云計算技術未能有效運用,導致其系統內的各項數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再加上集團企業內部未能形成良好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發展機制,使得其面臨著數據丟失或損壞的風險,為集團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財務管理制度與流程缺乏,未形成全過程、全要素、全鏈條閉環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環境中現有的集團企業大都具備經營規模較大、分支機構眾多、管理較為困難的特點。但由于其對財務共享中心概念的理解較為片面,且內部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對于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規范未能做出明確的說明,對各子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監督和管理,無法有效約束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致使其內部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未能形成嚴謹的工作態度,子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較為隨意,不符合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相關要求。且在工作中容易存在懈怠的行為,不利于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在集團企業內部的順利推進。
組織架構的設計不夠合理 當前,很多集團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往往未能在其內部建立起完善的組織架構,現有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中針對財務共享中心以及集團企業內部其他部門之間的定位不夠合理,無法滿足集團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對于各子公司和下屬分支機構之間日常的財務往來和賬務記錄不夠清晰,不利于集團企業整體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專業水平較高的財務管理人員的支持。但目前,一些集團企業內部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往往未能及時學習財務共享中心方面的知識,其專業水平較低,且學習積極性不高,致使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無法在企業內部得到有效的推進和落實。財務管理人員受到自身知識儲備的限制,工作水平無法得到及時的提升,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不能盡快理解和掌握,未能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對集團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現有的工作思維較為傳統,導致其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傾向于使用傳統的財務核算和管理模式,無法適應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提出的更高的工作需求,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構建和實踐的有效方式
優化現有的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系統 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離不開先進的信息系統的支持,因此集團企業應當積極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在其內部構建完善的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系統,并不斷進行優化。在財務共享中心中,集團企業還應當建立統一的數據分析平臺,對各部門及下屬分支機構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數據進行集中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積極推動集團企業的業財融合建設,站在業財融合的角度對當前的財務共享中心進行不斷的優化。由于財務共享中心數據平臺中所收集到的數據量較大,因此集團企業在財務共享中心下還建立了如收入與成本核算、進銷存管理、資金收支、資產管理、合并報表以及利潤分配等多種數據模型,并利用PC以及移動端,形成最終的數據分析平臺,對客戶的往來數據以及業務類型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規范財務共享中心的制度與流程 任何工作想要得到有效的開展,都離不開完善的制度規范的約束以及科學的工作流程。因此,集團企業在進行自身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其內部的財務管理方面相關制度的建設,對于集團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狀況進行及時的預測和防范,維持企業的穩定發展,提高經營回報率。同時,還應當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不斷的優化,對財務共享中心系統中的相關操作規范進行科學的指導,幫助財務管理人員盡快掌握財務共享中心的各項工作要領,對自身的工作行為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
集團企業的組織架構重塑 集團企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能夠實現總部與各子公司的財務部門之間良好的線上交流,有利于各項財務數據的快速傳遞,幫助集團總部的財務管理人員對各子公司各階段的財務狀況具備實時的了解和掌握,并對其經營活動開展有效的監督,提高了集團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
同時,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對集團企業當前的組織架構進行重新設置,確保組織架構的設置是根據當前的業務結構進行的,與業務線對稱,能夠隨著集團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不斷變革。財務共享中心在集團企業中具備較強的獨立性,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對原有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以更好地適應集團企業不斷變動的管理需求。集團企業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能夠實現自身子公司以及下屬分支機構之間日常的財務報銷、會計報表編制的分離,同時,為了實現自身財務職能分離,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還可以在其內部設置經營財務管理部門以及戰略財務委員會等職能部門,實現對集團企業現有組織結構的優化和重新梳理,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 集團企業想要推動其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應有的職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就應當積極加強對現有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整體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集團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定期組織財務共享中心建設方面的相關專業技能知識培訓,并按照自身的實際經營狀況和需求,采取合適的培訓方式,如自學式、教授培訓式、傳統式、線上遠程式、在職與脫產式等,督促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培訓工作中,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具備充分的認知,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確保其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的全面、準確,推動企業資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集團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加強對子公司的管理和監督,實現自身財務成本的降低,推動企業整體戰略發展目標的快速實現。但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很多集團企業內部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應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完善集團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以實現自身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