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瑤
【摘? 要】 小學時期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觀念樹立,也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有很大的影響。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稚嫩時期,對大多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在這個時期,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方向。對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方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滲透勞動教育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感知能力、語言能力,因此,在習作教學中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勞動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因此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而在語文教材中也會涉及大量的勞動元素,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不僅可以推動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還可以將勞動教育理念融入學生的思想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與勞動意識。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價值
(一)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教育作為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將語文學科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對勞動行為的正確認知,而且為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的樹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在滲透勞動教育時,必須將學生熱愛勞動情感的培養作為首要目標,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只有切身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和光榮,內心才能產生熱愛勞動的真情實感。
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勞動教育滲透語文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勞動人物的形象,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熱愛勞動情感培養的效果。
(三)有助于學生形成勞動品格
勞動教育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由于勞動教育與實踐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影響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勞動話題,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引導學生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勞動精神的養成。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途徑
(一)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滲透勞動教育
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為習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進而為后續內容的教學做好鋪墊。比如,在進行“猜猜他是誰”這部分內容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導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知道我們平常吃的米飯是由什么做成的嗎?”對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學生基本上都會給出自己的回答:“是由水稻加工而成。”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繼續提問:“那大家知道是誰讓水稻在全國廣泛生長的嗎?”這個問題小學時期的學生很難給出自己的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習作內容的融入。其次,教師可以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我國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艱苦研究,大幅提高了水稻的單位產量?!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袁隆平這個名字,為學生的文章寫作提供一定的素材以及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最后,教師可以將袁隆平的生平講述給學生聽,使學生可以在傾聽的過程中感知到勞動教育的魅力,從而使學生的勞動精神得以培養。
(二)通過教學環境的創設滲透勞動教育
在進行習作教學的時候,教學環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會更強,同時學生也能捕捉到更多的寫作素材,進而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進行“猜猜他是誰”這部分習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一些人物的圖片展示出來,使學生可以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掌握寫作的素材。首先,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圖片,如白求恩在戰地醫院的圖片、朱德扁擔的圖片、彭德懷勞動的圖片、毛澤東下田的圖片、袁隆平在試驗田里勞作的圖片等;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程度辨別圖片中的人物,使學生在辨別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圖片中角色的認知,進而使學生能夠領會到圖片角色背后的精神;最后,教師可以將圖片中不同角色的實際情況、真實事跡等告知給學生,使學生可以真正地領會到這些人物身上的勞動精神,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的寫作具有更為真實的素材支撐,也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更加傳神。通過這種方式的勞動教育滲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內心樹立起積極的勞動精神,從而使得學生對勞動者產生一種崇敬之情。
(三)通過習作情境滲透勞動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撰寫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寫作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項目。在寫作教學訓練中,教師通過寫作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感知文章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思緒,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才能完成一篇文章。在習作教學中也可以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在習作練習中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認識更多的勞動內容。教師將優秀的作文在課堂中分享,讓學生相互評價,最后教師進行點評,朗讀優秀的文章。在這些優秀的文章中會涉及部分勞動場景,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嘗試,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實現勞動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形形色色的人”習作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勞動為主題,讓學生進行習作,學生可以描述自己身邊熟悉的職業,也可以描述一個勞動場景。如醫生、警察、消防人員、農民等,結合這些職業的特點以及勞動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勞動人民的偉大,加深對勞動內容的了解。比如,學生可以描述消防人員在接到任務通知的時候,不管當時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會立即停止,馬上出發,到達現場后撲入火海,時刻面臨生命的危險。有的爬到高空中救火,有的疏散人群,很多消防員在工作中都會受傷。在習作練習中,學生可以將消防員不顧生命危險的勇敢精神描述出來,也可以結合他們高超的技能,即使被濃煙熏得面部漆黑,即使從火海中幾進幾出,都能從容不迫,以自己高超的技能,救助受困群眾,他們保護著千千萬萬家庭的安全,他們撲滅火海,拯救人們的生命。在習作訓練中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消防員的勇敢,城市的安全需要他們的守護,從而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以消防員為榜樣,使學生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四)通過對習作內容的拓展滲透勞動教育
對習作教學而言,題干上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進行習作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題干內容進行拓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寫作空間得以拓展,也可以使學生的寫作素材得以豐富,進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比如,在進行“那一刻,我長大了”這部分內容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題干內容進行拓展,要求學生把自己受到觸動、感到成長的那個時刻寫具體,記錄當時的真實感受。習作教學需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思想的實際,抒真情講真話,注重表達,寫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課件材料,指導寫作方法。如“奶奶天天在家里干家務,最近奶奶身體不適,我放學一回家就幫奶奶干活,還給奶奶捶背,那一刻,我長大了”。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那一刻,我長大了”這個主題自己擬題進行書寫,若學生選擇的是和勞動相關的題目,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種植蔬菜的過程,或者是觀看其他人種植蔬菜的過程描述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對整個勞動過程有更深刻的認知,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等優良品質。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講解勞動精神,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道理。
(五)通過教學內容的挖掘滲透勞動教育
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涉及的教學內容較為廣泛,不僅僅是局限在表層意思上,因此教師需要深度挖掘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中包含的一些勞動教育找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習作學習更好地與勞動教學相結合,進而實現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比如,在進行“寫日記”這部分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描寫一些具體勞動場景的日記,引導學生在描寫的過程中將勞動感悟結合在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擬出一些具體方向,像關于打掃方面的一篇日記、關于校園大掃除的一篇日記或關于勞動實踐的一篇日記等,這樣學生的寫作就可以圍繞這些方面的勞動開展,促使學生對勞動具有深刻體會,強化勞動教育效果;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講臺上將自己的勞動感受表述出來,使學生可以在表述的過程中重溫自己勞動的具體情況,這樣學生可以再次感知到勞動的不容易,從而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勞動精神;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勞動經歷,樹立自己的發展目標,為學生的發展指明具體的方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六)通過教學實踐的開展滲透勞動教育
在進行習作教學的時候,教學實踐的開展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對寫作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更有真實性,促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加強自己對勞動教育的認知,進而使得學生的勞動教育更加深刻。比如,在進行“寫觀察日記”這部分內容寫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小蝌蚪養殖的日記。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幾個小蝌蚪,然后將蝌蚪養殖的一些關鍵要點講解清楚,像蝌蚪的生長環境、蝌蚪的喂養飼料、蝌蚪的養殖分級等,使學生對蝌蚪的養殖有全面的認知;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記錄蝌蚪發生的變化,如蝌蚪的成長情況、蝌蚪的發育情況、蝌蚪的蛻變情況等,讓學生能夠為自己的文章寫作積累下豐富的素材;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養殖的經過進行寫作,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切身經歷寫入文章中,這樣既能確保勞動教育的有效性,也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七)通過家校協作滲透勞動教育
就小學時期的習作教學而言,只依靠學校以及教師的力量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此時,家校協作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在習作教學中進行勞動教育滲透的時候,家校協作必不可少。比如,在進行“多彩的活動”這部分內容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家校協作的模式應用起來。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活動,如與家長一起完成一次家庭大掃除、與家長一起做一次晚餐、與家長一起為寵物洗一次澡等,讓學生在回家后與自己的家長一起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與任務;其次,家長可以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完成的過程中盡量將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上,使學生可以在完成的過程中直觀體會到勞動的感受,也使學生對勞動有更深刻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勞動的經過以及過程書寫出一篇文章,文章中需要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入其中,這樣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勞動教育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滲透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勞動的作用,也使學生對勞動方面的精神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勞動教育的滲透與應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正確方向,也可以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引導,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材中顯性以及隱形的勞動元素,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尊重勞動人民,提升學生的整體責任感,保持對勞動的熱愛。教師應借助勞動教育,傳承勞動精神,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鋼琴. 讓語文教學為勞動教育賦能: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J]. 亞太教育,2023(05):72-74.
[2] 余美美. 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J]. 亞太教育,2023(01):97-100.
[3] 裴麗梅. 勞動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標準化教學中的實踐路徑[J]. 中國標準化,2023(06):198-200.
[4] 張娟娟. 如何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J]. 教育界,2022(2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