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與市公檢法司機關工作聯系機制的實施意見》,以制度形式固化日常工作聯系的經驗做法,增進雙向工作協同配合,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聚焦專項監督,協調溝通全覆蓋。圍繞常委會專項監督工作,意見明確了年度監督議題、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和執法檢查、專題詢問等幾種常用監督方式的聯系程序、內容。同時,規定了主任會議聽取工作匯報和情況通報機制這一常用工作方式,明確需要加強與公檢法司聯系協調的內容。
聚焦日常聯系,協同配合凝合力。意見主要就重要會議活動通報、重要文件信息報送、數據貫通融合、監督聯動協同等日常聯系比較緊密的幾個方面,對加強人大與公檢法司的協同配合作出規定。特別是明確了司法監督中涉訴涉法信訪的處理,數字化工作中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平臺、數據、應用貫通的要求等。
聚焦職責分工,組織落實有保障。紹興市人大常委會一直高度重視與公檢法司機關的溝通、聯系。這次制定出臺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與公檢法司機關工作聯系機制的合作分工。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與公檢法司機關應當確定聯系的具體負責人和聯絡員,明確職責,抓好落實,并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細化完善各項聯系機制。
馬 麗
為助力三個“一號工程”,杭州市錢塘區人大常委會探索構建代表“專業+”工作矩陣,一方面精準編制代表履職任務清單,解決“干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積極創新代表履職組織形式,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以代表專長為依據,組建“固定+機動”的專業代表小組。設立財經、法律等10 個固定的專業代表小組,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履職任務組建機動小組,以此來聚合與任務相匹配的代表力量,使代表活動更靈活、快速、精準、高效。如開展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督時,針對每個項目組建一個由3 至5 名相關專業的人大代表組成的機動小組,定期開展督查。
以高校代表為紐帶,鏈接“代表+機構”的專家咨詢團隊。錢塘區有14 所高校,每所高校有1至2 名區人大代表。與代表所在的院系所或所屬高校的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一支規模適當、聯系密切的專家咨詢團隊,將專家意見作為人大助力三個“一號工程”的重要參考依據。
以產業平臺為陣地,打造“融合+特色”的專業代表聯絡站。立足錢塘區產業特色優勢,因地制宜設立生物醫藥等6 家專業代表聯絡站,并將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作觀測點與專業代表聯絡站有機結合、一體運行,每月搜集政府政策效應情況、對增值式政府服務的需求情況,為經濟監督工作提供支撐。
何愛民
寧波市鎮海區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要求,持續關注科創平臺高質量建設,推動區域科創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聚焦專項審議,久久為功做強“主力軍”。緊扣甬江科創區建設這一戰略任務,第一時間做出關于加快推進甬江科創區鎮海片區建設的決定,督促政府在“真金白銀”等硬件上拿出實招,在“真心實意”等軟件上精耕細作。聚焦“產學研一體化”,通過審議專項報告等方式,助推建設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甬江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平臺10 余家,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30 余名。
聚焦專題調研,步步為營鍛造“孵化器”。深入寧波大學科技園、集成電路產業園等產業發展平臺開展相關專題調研活動,先后開展調研16 次,收集意見建議37 條,形成調研成果7 篇。聚焦調研發現的問題,督促政府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聚焦專業能力,持之以恒釋放“驅動力”。開展助力“招商惠商安商”助推建設“科創強區、品質之城”專項行動,常態化落實人大核心業務和人員力量“雙下沉”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為科創平臺、科創項目提供針對性服務。依托區內高能級科創平臺集聚的智力資源,創新打造“科創議事廳”代表活動平臺,加強五級代表聯動,為科創發展及科創強區建言獻策。
王瑩瑩
金華市武義縣人大常委會以“小題大做”監督理念,在鄉鎮(街道)層面開展百場代表微問政,問“關鍵小事”,解“民生大事”,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組織部門單位負責人走進鄉鎮(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近距離傾聽代表意見、回答代表提問。大家在“你問我答”“你來我往”間,共解群眾急難愁盼,共尋社會管理、民生建設的有效方式和途徑。比如,茭道鎮人大連續2 年圍繞居民飲用水安全開展代表問政,推動新建水廠項目列入縣政府投資計劃,鎮域內供水量和水質問題基本解決。
以“小切口”推動“大發展”。在開展百場代表問政的基礎上,全覆蓋增設鄉鎮人代會(街道議政會)“大會問政”環節,各鄉鎮(街道)圍繞鄉村振興、農旅發展、道路交通等,選準群眾反映強烈或久拖未決的問題作為主要內容,開展“大會問政”,推動解決了一批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
以“小切口”帶動“大提升”。通過代表微問政活動,有效推動代表建議的辦理,解決鄉鎮(街道)人大履職載體不豐富、閉會期間代表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同時,各鄉鎮(街道)以百場代表微問政為抓手,開展“一鄉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創建,形成了如桐琴鎮人大“桐心圓”、坦洪鄉人大“同走共富路”、大溪口鄉人大“溪農促政”等基層民主實踐品牌,推動基層人大工作整體躍升。
陳 程
臺州市椒江區積極探索街道人大工作新模式,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在基層走深走實。
創新工作抓手,推進平臺聚能。探索形成街道選民代表會議“5+X”運行機制,在聽取年度工作計劃、票選推薦街道民生實事項目等5 個“規定議程”基礎上,根據實際設置專題詢問、基層站所評議等“自選議程”。組織街道選民代表與人大代表“同走、同看、同議”,對街道民生實事項目和專項議事整改事項實行動態監督、閉環管理。
創新工作載體,推進數字賦能。建成“管用好用實用”的街道人大數智矩陣。揭榜掛帥“代表履職評價系統”建設,構建全方位履職評價體系。開發“聯商匯”特色應用,線上統籌協調國家機關的業務下沉計劃、基層單元和代表的約請需求,實現上情下情有機結合。
創新工作方法,推進品牌提能。以制度成果推廣、創新案例評選、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引導創立高辨識度的街道人大工作品牌。如,人大海虹街道工委通過線下分發“虹心卡”,線上開通“民生365”熱線等方式全天候受理群眾訴求;人大葭沚街道工委探索構建“基層單元+聯勤警務室+共享法庭+共聯檢察”互聯體系,實現監督圈、服務圈、共治圈“三圈共融”;人大洪家街道工委推行“諸聯閉合”工作法,以“洪家市場群專業代表聯絡點+專業代表小組”模式,約請局長進站解難,助推洪家市場群改造提升。
丁 杰 郭英姿
麗水市蓮都區人大常委會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中找準人大履職切入點,以“聽、察、學、踐”展現人大“楓”度,為蓮都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蓄力賦能。
“聽”專項報告,提升監督“精準度”。圍繞“完善矛盾糾紛多元調解體系”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區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專項工作報告,并對區司法局提出意見建議。
“察”基層站所,檢驗群眾“滿意度”。今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多次開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專題調研活動,先后走訪了老竹司法所、碧湖派出所、碧湖法庭等地,鼓勵基層站所大膽創新探索,積極推進“楓橋式派出所”“楓橋式司法所”“楓橋式法庭”“楓橋式檢察室”等建設。
“學”決定全文,激發履職“參與度”。10 月11 日,區人大常委會聯合區委政法委召開座談會,系統解讀《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決定》,并與相關單位科室負責人、基層站所負責人、區人大代表進行互動交流。
“踐”楓橋經驗,提高人大“貢獻度”。與檢察機關建立人大代表旁聽公開聽證會機制,提高檢察機關辦案透明度、公信力。在大港頭鎮開展“庭點”聯建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代表說理+法官釋法”的優勢作用。指導雅溪鎮建立矛盾調解“三三五”制度,讓人大代表成為“老娘舅”“黑老包”“主人翁”,主動參與基層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和疏導化解。
陳際光
麗水市遂昌縣柘岱口鄉際下村與福建省浦城縣忠信鎮際洋村一溪之隔。今年以來,遂昌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毗鄰人大”工作機制,創新柘岱口鄉與忠信鎮人大“六聯共建”工作機制,推動浙閩省際邊界“共融”發展。
共坐一張桌。建設省際人大工作“六聯共建”聯絡點,該站點由兩地人大共同維護和運營。制定“六聯共建”聯絡點工作制度、坐班接訪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合作交流。
共管一件事。兩地人大圍繞農飲水提標、農村食品安全等群眾關切問題開展聯動監督。兩地代表聯合參與兩地政府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有效提高群眾和諧度和幸福感。
共走一戶人。聚焦群眾普遍化訴求,精心組織開展兩地代表聯合走訪選民活動,進一步加深兩地人大交流協作。
共用一張表。根據兩地協同發展實際,共同制定人大工作年度活動計劃表,將政策宣傳、調研監督、部門評議、執法檢查等工作有機融合,開展形式多樣化的主題活動。
共解一道題。兩地代表重點圍繞交通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資源等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選好“小切口”,找準著力點,共同做實民生大文章。
共繪一藍圖。緊扣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整合兩地優勢資源,統籌產業聯動發展。今年,兩地以“基地共建”“技術共享”“產業共謀”的方式推動3家石蛙養殖基地建成,帶動兩地群眾走上“家門口”的致富路。
庾 蘢
溫州市泰順縣泗溪人大中心組發揮泗溪鎮、東溪鄉、鳳垟鄉位于縣域中部相鄰區位優勢,創新“1 鎮2 鄉”區域人大協同機制,推行“履職經驗共享、發展產業共贏、招大引強共推”工作體系。
履職經驗共享,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一線形象”。泗溪鎮中心組常態化召開“1 鎮2 鄉”季度碰頭例會,每季度由各人大主席、干事組織開展跨鄉鎮調研、視察,共商人大工作助力營商環境重點和事項。在廊橋文化園等核心區域亮出人大代表履職二維碼,廣泛聽取群眾對營商環境建設聲音。
發展產業共贏,扛起良好營商環境“一線擔當”。緊盯營商環境中的堵點、痛點、難點,“1 鎮2鄉”人大代表聯動履職、共研大計、共克難題。如,在跨鄉鎮視察中,有人大代表提出浙龍峽漂流項目在水源儲備大壩建設受阻,泗溪、鳳垟的人大代表主動擔當、聯合行動,為浙龍峽漂流正常供水掃清障礙,推動浙龍峽漂流有序運營。
招大引強共推,彰顯良好營商環境“一線作為”。泗溪鎮中心組將人大力量嵌入民生重大事項。一方面,民呼我為“總在線”。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泗溪片區群眾期盼多年的泗溪衛生院遷建工程、泗溪外環線等重大項目紛紛立項落地。另一方面,靠前履職“加速度”。圍繞“1 鎮2 鄉”一體化發展旅游產業目標,參與鄉鎮人大互相推薦企業家考察投資項目。如,鳳垟鄉人大推薦鳳垟籍泰商到泗溪鎮投資興業,簽約建設總投資達2億元。
黃夢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