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海 于曉陽 扈靜 劉高志 李元孝
摘 要:體育培訓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部分,對帶動體育休閑及表演等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促進體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及引導消費者選擇合適的體育培訓機構,本文根據體育培訓機構的運營管理情況,規定了體育培訓機構評定的基本條件。采用量化指標的方式,從內部管理、項目運作、經營績效、外部評價、發展能力共五個方面的指標,對體育培訓機構的評定內容進行了研究,為其評定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體育培訓,評定,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05
0 引 言
體育培訓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帶動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表演以及體育裝備制造等業態的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因商業模式較為清晰,現金流好,各類以體育培訓為主的培訓學校和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雖然整個行業數量龐大,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組建并具有一定規模的體育培訓機構不是很多。
評價作為對體育培訓機構的方法之一,由于各地區的監管與管理政策法規不盡完善,其評價存在很多問題[1]。標準作為質量工作的標尺,在質量服務行業的重要性尤為突出[2-4]。制定有效的體育培訓機構評定標準,加強標準規范和行業引領,有利于促進體育培訓機構進行高質量管理,倒逼培訓機構服務水平的提升,避免劣幣驅逐良幣,以促進體育培訓行業規范發展。
1 評定的主要內容
1.1 評定的基本條件
為提高評定的體育培訓機構的質量,在進行體育培訓機構在評定時,培訓機構需要滿足相應的基本條件:1)依法注冊登記,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成立時間滿3年且連續運營滿3年以上;2)近3年來未發生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行為,未發生重大安全、消防、食品、環保、質量等責任事故;3)近3年來未發生知識產權嚴重侵權行為、重大經營服務質量投訴情況、內部管理運行重大問題等責任事實,未被列入失信黑名單;4)體育培訓機構中若有需要許可的項目,應取得相應許可;5)專(兼)職教練員應取得相應專業資格證書、執業證書或技能培訓合格證。
1.2 評定的主要指標
根據體育培訓機構的運營管理,本文制定的評定指標包括內部管理、項目運作、經營績效、外部評價、發展能力共五個方面。
1.2.1 內部管理
內部管理包括組織崗位設置、制度體系、辦公場所三方面的內容。
1)組織崗位設置的評價內容為:一是部門劃分,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部門劃分的合理性,機構具有行政、技能培訓、學員管理、財務、安全保障、市場推廣等部門;二是崗位設置,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部門崗位設置的合理性,機構各部門崗位設置、職責范圍劃分、人員分工等與培訓業務內容科學匹配、高效合理;三是組織建立,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黨團工會組織建立情況。
2)制度體系的評價內容為:一是人事管理,考察機構專、兼職從業人員數量及相關資質情況;二是財務管理,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最近一年的財務管理情況,機構最近年度在財務制度建立、審批程序、資金管理、合同管理、納稅規范、預算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必要時查看培訓機構的審計報告;三是流程管理,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業務流程管理情況,包括在學員招募、學員登記管理、教練員安排、學員考核鑒定、結業、投訴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規范;四是安全管理,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安全管理情況,有安全教育培訓、安全設施和設備、職業病防治舉措、隱患排查、事故應急預案;五是檔案管理,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對培訓業務的檔案管理情況,具有培訓檔案備份,留存教案、學員學程安排、培訓規程、學員成績、學員結課反饋等。
3)辦公場所的評價內容為辦公場所產權情況。考察培訓機構的辦公場所產權是自有產權還是租賃。
1.2.2 項目運作
項目運作包括資源儲備、培訓經驗、平臺建設三項指標。
1)資源儲備的評價內容包括:一是培訓空間,考察機構具有的培訓場所資源情況;二是設施器材,考察機構具有的培訓設施器材情況,體育培訓設施器材的充足程度、適用性、先進性和更新頻次;三是合作單位,考察機構具有的合作組織資源情況。
2)培訓經驗的評價內容包括:一是信息展示,考察機構在培訓場所的信息展示情況,在培訓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服務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培訓范圍、教練員資質、入學條件、課程設置、學習時限、收費標準;二是培訓設計,考察機構與培訓項目相對應的培訓方案設計,包括大綱、教材、課程框架、教案、培訓方式方法、課表等;三是培訓管理,考察機構對學員進行培訓管理的規范性,學員培訓協議、檔案、考核及評價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四是學員人次,考察機構上年度日均培訓學員人次;五是學員成績,考察機構三年內培訓學員所取得的成績。
3)平臺建設的評價內容包括:一是教輔平臺,考察體育培訓機構自主開發培訓信息系統的情況;二是推廣平臺,考察體育培訓機構自有宣傳推廣平臺打造情況;三是服務平臺,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學員服務管理系統情況。
1.2.3 經營績效
經營績效包括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兩項指標。
1)經濟效益的評價內容為:一是近三年體育培訓產生的總收入;二是近三年體育培訓產生的利潤。
2)社會影響的評價內容為近三年機構履行的社會責任義務情況,包括履行的社會責任義務,舉辦公益活動、志愿服務、扶危助困、體育消費監測或產業統計等。
1.2.4 外部評價
外部評價包括客戶反饋、媒體關注、榮譽認證三項指標。
1)客戶反饋的評價內容為:一是考察學員對體育培訓機構的忠誠度;二是媒體關注考察近三年來體育培訓機構被主流新聞媒體、官方網站正面宣傳報道情況。
2)榮譽認證的評價內容為:一是政府部門單位、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等給予體育培訓機構目前有效的榮譽、表彰或等級認證,或者近三年獲得各級財政資金扶持或政府部門優選項目推薦、認定;二是近三年來體育培訓機構研究成果或工作經驗總結推廣情況,包括規劃編制、標準研制、刊物論文發表、會議典型發言、政府部門采用或認定的機構成果等。
1.2.5 發展能力
發展能力包括發展定位、團隊成長、提升意識三項指標。
1)發展定位主要評價的內容為:一是發展理念,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理念、價值觀念等;二是發展規劃,考察體育培訓機構發展規劃的合理性。
2)團隊成長主要評價的內容為:一是技能水平,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對工作團隊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視程度;二是隊伍結構,考察體育培訓機構隊伍結構的優化情況。
3)提升意識主要評價的內容為:一是效果評估,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對培訓效果的反饋收集,定期聽取學員、家長、社會的意見建議和服務評價,采取設置意見箱(簿)、網上收集、業界人士交流、滿意度測評、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評估等方式收集反饋;二是改進工作,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對培訓的改進情況;三是創新舉措,考察體育培訓機構在培訓模式上的創新探索。
2 評定方法及等級
2.1 評定方法
評定的相關組織方根據評審需要,可采用實地調研考核、問卷調查、數據獲取、社會信用認證核查、網評情況統計調查等多種方式,對申評機構相關情況進行核查論證;評定的組織方,依據培訓機構的材料、核查論證情況、評價指標及近三年體育培訓情況等,進行整體評價和指標評分。
2.2 評定等級
評定的組織方根據體育培訓機構的評定或評價情況,在體育培訓機構符合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對每部分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并設置不同等級的得分區間,可從高到低用A、☆等符號的數量分為五個等級,如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或五A級、四A級、三A級、二A級、一A級。
3 評定程序及結果
評定程序:評定的組織方對體育培訓機構評定程序可包括培訓機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及現場考察、名單擬定、社會公示、認定公布等步驟。評定結果:評定的組織方根據核查論證、專家評審等結果,組織審議擬定體育培訓機構評定結果名單,向社會公示,無異議后進行公布。
4 結 語
體育培訓產業在國內已經頗具規模且在不斷的發展,同時各地區的監管與管理政策法規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體育培訓機構的評價問題仍然存在。
體育培訓想要真正的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完善相應的標準及規范來助推體育培訓業良性發展。本文根據體育培訓機構的運營管理,從內部管理、項目運作、經營績效、外部評價、發展能力共五個方面的指標,規定了體育培訓機構的評定內容,為其評定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也可為行業主管部門對體育培訓機構的監管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申輝,劉亞云,張詩琪,等.湖南省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規范和監管研究—— 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 J ] .四川體育科學2020,39(1):25-28.
王震,陳志鋒.《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解析與思考[J].質量與認證,2022(2):78-80.
任靜娜,王永超.中國體育體育用品產業標準化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3):65-67.
黃海燕,劉蔚宇.論體育市場監管工具創新—基于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0(5):1-9.
作者簡介
于航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產品檢測、標準化。[1]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