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促使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開拓思維、集思廣益,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的方式和部分內容已經與新課程標準要求不相適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本文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提出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現狀,發現存在以下問題: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交流,教學計劃定制不合理,素養教學缺乏創新意識。針對以上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增加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基于新課標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提升師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等有效策略,希望對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49
0 引 言
近年來,小學教學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素養教學成為新課程標準下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課堂的素養教學是指在數學教育中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新課程標準下,通過對課改背景的分析,對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提出了諸多新理念、新要求,新課程標準為數學教育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1-2]。當前新課標實施時間不久,很多課堂教學模式還沒有發展成熟,一些課堂教學方面的策略不夠完善,缺乏以素養發展為導向的教學,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中無法表達出自身的感受,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會令學生覺得學習比較吃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探討與分析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的有效策略。通過具體分析當前小學生數學課堂素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與不足之處,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更好的教學建議,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1 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現狀
1.1 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交流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師生交流[3],因此,很多學生對于新知識并不能夠及時地掌握。教師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夠重視,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需求,師生之間缺乏相應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不能正確理解所學知識,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重理論、輕實踐,只重視課本上的知識灌輸不重視課堂知識的鞏固與拓展,并且不重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與應用,從而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問題和不足,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2 教學計劃制定不合理
教師在當前的新課標下,對于素養教學的認知沒有轉變,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缺乏合理性,大多數教師重宏觀結構制定、輕課堂實例分析,沒有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為制定學習計劃的重要依據。部分教師對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體系缺乏了解和認識,無法保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講解過多、內容太過復雜,而課堂時間有限,小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1.3 素養教學缺乏創新意識
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因為思維慣性和傳統思想的限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不夠靈活,教學過程存在缺陷,課堂上的提問方式不靈活,教學方法不夠豐富。素養教學缺乏創新意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存在較多不正確認知,未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學生不能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技巧來積極地進行新的學習。
2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2.1 增加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
在新課程標準下,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學習能力、創新意識有著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場景融入教學,通過探究和交流,發現問題的答案,并得出結論。小學數學教育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而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在教室里模擬現實中的購物情景,相互進行交易,將數字的運算,以及貨幣的轉換融入教學。在日常的學習中,通過課堂模擬,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優勢,還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也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整個課堂營造出良好氛圍。
2.2 基于新課標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在新的課程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新的課程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設計板塊式教學計劃,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順序。在掌握教學的整體目標和各個環節的具體目標的基礎上,對各個環節進行具體規劃,力求建立一條非線性的教學路徑,以應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突發事件。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教材的編寫出發,任何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學生的需求。將“為教師教學服務的教案”轉化為“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教案”,教學計劃應體現出對學生的分析、教材的分析、教案構建、教學思路制定等方面內容。科學地設計好課堂教學方案,既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又能使教師自我提升。
2.3 提升師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思維系統與思維方式,也是學習過程中寶貴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通過科學思維與方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化、概括性地表達出來并且能獨立地進行分析、判斷與推導。在課堂上,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應該是一種常態,也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各種事物,并由此形成自己的知識體驗,對于小學生學習測量、圖形、幾何、概率、統計等都有很大的幫助,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知識,提高求知欲和創造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教學設備讓學生掌握好教學理論,提高學生自身科學思維能力水平。利用各種方式來有效激發小學生自身興趣愛好,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為整體素養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3 結 語
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課堂應當是輕松、自由、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課堂,在一個好的課堂環境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群體。因此在實際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來提高學生課堂技能和教學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真正實現學校教育目標所要求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范會敏,陳旭遠,張娟娟.基于精準框架的素養導向數學課堂教學評估——以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示范課教學視頻分析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1,30(2):20-25.
呂增鋒.從“學生經驗”到“核心素養”的跨越—— 研讀高中數學人教A版新教材所引發的思考[ J ] .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7):45-48.
孫朝仁.助力數學實驗的RIDD教學支持系統的構建——以“拼圖與乘法公式”數學實驗教學為例[J ] .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7):41-44.
作者簡介
段興紅,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