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典型特征,通過建立起標準化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能夠使之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并成長為行業需要的優秀人才。本文立足于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分析了實訓教學開展的基本現狀,介紹了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的標準化建立進行探討。希望借助本文研究,能夠有助于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更好地完善自身實訓教學體系建設。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教學,高職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46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我國各行業輸送職業技術人才的重任,其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更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之成長為未來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對此,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應當結合現階段學科專業發展,不斷健全完善自身教學體系,特別是建立起標準化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充分發揮出實訓教學的價值作用。
1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從實際角度來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對學生的實踐性有著嚴格要求,過硬的專業水平與良好的實踐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機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既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具備操作各種設備的實踐能力,能夠牢牢把握醫學攝影技術的發展方向與核心所在。該專業必須有良好的實訓條件作為支撐,只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機會,才能培養出素質過硬且技能熟練的優秀人才。隨著醫學影像設備的飛速發展及檢查技術的不斷更新,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教學已經成為該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很多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均踐行了校內外實訓的培養模式,其中校內實訓主要是指在教學標準和課程要求的前提下,由教師利用校內實訓設備親自指導學生進行各檢查技術實訓,使學生全面了解各項技術的具體流程與相關要點。而校外實訓則指學生的頂崗實習,將學生安排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實踐操作,由影像科技師帶著學生學習掌握各影像檢查的具體操作程序,并幫助學生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2 當前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實訓教學課程設置不足
目前,在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當中,專業理論課程方面的占比與投入相對較高,而實訓課程方面的占比與投入則相對不足,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操作的觀念依然普遍存在,這不僅偏離高職學生培養定位,也不利于建立標準化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
2.2 實訓教學設備缺乏保障
受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約,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實訓教學往往很難充分保障相關教學設備,學生只能觀看教學視頻,或是多名學生一組操作使用實訓設備,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受困于教學設備制約,并沒有得到充分鍛煉,使得校內實訓教學流于形式[2]。
2.3 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能力,除專業理論外,豐富的臨床一線實踐經驗同樣必不可少,但是從目前高職院校自身實際情況看,其師資力量仍然相對薄弱,想要建立起標準化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仍然面臨著師資制約。
3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的標準化建立
3.1 全面改善校內實訓條件
考慮到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將校企聯合辦學法引入其中格外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接受定點醫療機構影像設備的捐贈,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購進與實訓教學相關的儀器設備,從根本上改善校內實訓條件。以運城護理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為例,目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共有九間實訓室,分別是超聲檢查技術實訓室(2間)、X線檢查技術實訓室(2間)、CT檢查技術實訓室(1間)、醫學影像診斷實訓室(2間)及醫學影像設備實訓室(2間),學院接受了定點醫療機構的捐贈,包括X線機及超聲診斷儀等,利用情景再現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顯著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醫學影像檢查及醫學影像設備的特殊性,要做到實訓場所和設備與醫院完全相同,不易實現,繼而不能保障學生實訓與臨床操作完全一致。因此,醫學影像技術實訓室還應研發虛擬教室、虛擬仿真影像中心等,盡快實現虛擬實訓及仿真實訓,以保證校內實訓與臨床工作的無縫對接[3]。
3.2 不斷豐富實訓課程資源
實訓課程資源與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的標準化建立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豐富實訓課程資源時,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身條件及學生需求等對課程結構加以優化,或者有針對性地編制校本教材組織和開展實訓教學,使該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更具當地特色。
3.3 對校內外師資加以優化
在建立標準化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時,應該注重并優化校內外師資,如:可以加強與定點醫療機構之間的合作,鼓勵學校教師到該機構參觀和學習,同時也可以將醫療機構內部的優秀醫師技師聘請到學校內部,為教師和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培訓及講座,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將來所從事工作崗位的認識。通過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管理方式,實現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對自身的認識,激勵其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為培養更多有用人才提供有利支持。
3.4 將基地建設提上日程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將基地建設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并且以此為基礎制定了與實際相符的管理制度,實現了院校的有效合作及產業的高度融合。以學院為例,截至目前,學院已經與20余家二甲醫院、15家三甲醫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期間還根據學生的就業情況創建了見習基地,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不僅如此,還建立了標準化的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多層面、多角度評價學生校內外實訓情況,使學生能夠認知到自身的不足,極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教學效率。
3.5 注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
在創新培養模式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即只有將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作為落腳點,才能夠將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工作落實到位。可以引入“以賽代訓、以賽促學”新型培訓手段,當學生即將進入實習階段時就需要第一時間開展技能競賽,鼓勵表現優異的學生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在定點醫療機構的配合下,提高該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一方面,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可見,將以上新型培訓手段引入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4 結 論
綜上所述,實訓教學對于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隨著當前醫學影像技術領域更加強調職業人才的實操應用能力,作為高職院校方面自然要在教育工作與學生培養上做到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使學生培養定位與就業發展相匹配。現階段來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仍然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對此,高職院校可借鑒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加強對策投入,建立起標準化的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發揮實訓教學作用以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成靜,趙曉曄,查干花,等.合作辦學模式下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17):33-37.
王帥. 基于5 G +人工智能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崗位需求的網絡實訓教學模式研究[ J ]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6):164-166.
林婷婷,史旭,王霞麗,等.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內外實訓教學體系的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7):55-57.
李冬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CT實訓教學的必要性分析[J].山西青年,2020(11):185.
劉揚.淺談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訓教學分析[J ].人人健康,2020(6):265-266.
作者簡介
常海婷,本科,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學教學。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