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若想實現綜合發展,就必須對安全方面加大關注力度,結合實際建立企業安全文化,并著手完善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根據問題制定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的管理方案、應急預案等,做好科學的評測與檢測工作,以此作為保持自身發展的基礎。本文對職業健康安全檢測在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論述,從多方面入手進行總結,根據職業健康檢測與環境安全健康的現狀,提出了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文化,建設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28
在企業現代化進程中,企業應根據實際經營和發展進行管理,保護員工的個人權益。同時,應積極構建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引導現代企業蓬勃發展,鞏固和增強企業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識,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經營和發展,使企業獲得更有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市場競爭條件下,使企業的發展具有更多的優勢,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企業的生產活動涉及很多范圍,缺乏有效的職業安全和勞動環境管理,將威脅員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不利影響企業的整體安全運營,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因此,有必要將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措施納入企業的日常運營,這將在企業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實質性作用。
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企業中的作用
結合數據分析,我國2021年全年全國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隨著近些年國家及企業對職業健康安全的重視,該數據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一些特殊行業仍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將職業健康安全體系應用在企業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應用的作用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1 提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基于新時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實施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減少“職業病”危害,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管理體系中員工和管理者的安全健康意識,密切監控職業安全。同時,相關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職業安全體系提高風險因素識別水平,能夠根據作業環境、工作方式等因素全面地分析職業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或潛在危險因素,并根據問題制定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的管理方案、應急預案等,做好科學的評測與檢測工作,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筑起一道安全的圍墻[1]。
1.2 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企業在發展中應基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角度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樹立良好企業形象。隨著現代化生活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企業在發展中應關注職業健康安全問題,為勞動者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保障勞動者在勞動期間的健康與安全,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進而提升企業的凝聚力。
1.3 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企業發展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戰略發展計劃,拓展企業發展路徑。且員工根據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執行時,一方面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健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企業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計劃,以精細化的角度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與職能,以標準化的要求,規范員工行為,提升工作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2 職業健康檢測與環境安全健康的現狀
2.1 職業健康與安全檢測中存在盲點
化工、石油、醫藥等工業所面對的職業健康檢測和環境健康問題尤為突出,通過對中小化工企業的案例研究,發現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多個危險環節,而且存在多種危害因素。在化工產品生產中,存在著很多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危害的中間產物和副產品。這些危險物質中的某些已經列入了工業危險物質的檢驗和控制標準,其中浸出毒性鑒別為GB5085.3—1996;腐蝕性鑒別為GB 5085.1—2007。目前我國的職業健康和安全檢測工作還存在著盲區,以及我國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檢測體系還不完善。這些影響因素對生產人員、環境衛生、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使其難以有效地進行防治[2]。
2.2 職業健康管理與安全檢測不科學
當前,我國對企業質量管理和經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順應當前企業發展,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產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企業開展職業健康監督工作的力度不夠,檢驗的水平和力度也不強。由于認識不足、投入不足、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許多化工企業的風險意識薄弱。部分企業缺乏專業的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檢測手段落后和檢驗手段不科學,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
2.3 缺乏職業健康安全檢查的意識
職業健康安全檢查是現如今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采用了多種安全管理體系以保障生產經營活動安全穩定發展,但如果缺乏相應的意識,則可能出現執行不統一的問題。中小化工企業相對于大型化工企業來說,其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差。我國職業健康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存在著對其工作的認識不夠、工作機制不完善、檢測力度不夠、工作體系不夠規范等問題。有的企業甚至連專業的職業健康檢查人員都沒有,檢查設備落后,檢查工作效率低下,難以滿足企業的職業健康檢測需求。
3 構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
3.1 健康管理體系的策劃和準備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強調按什么流程去做,融合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具體要求實施認證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體系相關標準,修改教育監督體系,開展企業安全評估,以此推進安全生產管理的持續改進。(1)計劃工作直接決定了職業安全標準、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監視和測量的應用和運行,需要根據當前情況進行調整。(2)制定后需要分階段組織體系審核標準培訓,以確保企業所有員工都能參加培訓。(3)企業職業健康評價對體系的實施也很重要,初始狀態分析要求企業具備各種業務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系統。(4)危險源辨識已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和科學評價,是保證系統有效性的關鍵,根據初步評估結果,制定目標、政策和管理方案,有效履行職能,優化組織體系[3]。
3.2 落實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
每個團體都應指定一名動員成員,積極參與安全法律法規和企業危險源小組的制定,并以討論的形式編制完整的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工作文件。在此基礎上,負責人應根據其職責執行物理系統文件,以確保企業所有員工都參與危險源辨識。(1)為了確定風險源,必須包括與企業不同部分相關的所有活動,嚴格禁止出現盲點,以最大限度地確保危害識別的完整性。(2)為了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參加,需要開展身份檢查活動。(3)在風險源動態管理方面,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時應優先尋找風險源,并及時改進風險源。
3.3 加強策劃管理
企業應正確規劃目標管理、變更管理、檔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員工咨詢與參與、資源管理監測與測量、數據統計與分析、內部審計與管理評價、糾正與預防措施等過程。此外,相關人員應接受職業安全和健康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培訓,加強員工對職業安全的理解。項目應規定風險識別和風險機會評估程序,并根據程序要求確定風險和風險機會的評估。在確定危險源時,應充分考慮狀態和時間特征[4]。
4 結 論
用人單位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建立完善的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病防護意識,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的、健康的工作環境。職業健康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盡管大部分用人單位在健康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具體的要求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員工在實際的工作中還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引起用人單位的高度重視。綜上所述,用人單位能做到知法懂法,并嚴格地按照法律的條規去對員工制定相關的職業健康管理,員工對制定的健康管理能很好的實行,既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發生,又能使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宋春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生產管理的關系探究[J].化工管理,2020(12):97-98.
何振籌,黃秀明,黃志標.職業健康監護系統在職業病防治中的應用和推廣[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4):1776-1778.
朱萬坤.化工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現狀及措施分析[J].2021(24):79-82.
云霞.企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與安全生產標準化融合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20,46(8):67-69.
作者簡介
王小偉,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職業健康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