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大量檢驗檢測、走訪生產企業工藝發現,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存在著干密度偏大、抗壓強度偏小、保溫效果不好等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主要由于企業自檢能力較弱,缺乏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市場競爭惡性循環等原因造成。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嚴格控制生產工藝,完善企業質量體系建設,制定正確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手冊等方法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功效。
關鍵詞:建筑墻體材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生產工藝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24
0 引 言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以粉煤灰、石灰、水泥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發氣劑、調節劑、氣泡穩定劑,經配料攪拌、澆注、發氣靜停、切割、蒸壓養護等工藝制成的一種多孔輕質硅酸鹽建筑制品。該產品具有一定的保溫性能、隔音性能、耐火性能,單位體積密度較小,體積大,施工便捷,效率高,適用于各類建筑面以上的內外填充墻和保溫墻。
近幾年,受房地產行業政策影響,城市住房逐漸飽和,加之霧霾天氣增多,企業需要滿足一定的除塵、廢氣處理、廠區硬化等條件。企業數量和結構變化較大,多數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企業生產條件不足,養護條件落后,自動化程度低,以人力為主,企業員工穩定性較差,尤其是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黏土燒結磚或砌塊等產品,逐漸向規模化企業發展。成規模的企業生產條件、生產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產品的穩定性較好,很受市場歡迎。
1 產品標準發展情況
1.1 產品標準變化情況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標準有14年之久未進行修訂,最新標準為GB/T 11968-2020《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于2021年8月1日起,由GB/T 11968-2006《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更新為GB/T 11968-2020《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的指標要求、類別劃分、判定規則都有了變化,類別由原來的優等品和合格品,變化為Ⅰ型和Ⅱ型,密度指標要求稍有降低,刪除了原有的A7.5、A10.0和干密度B08等級。根據建筑行業的要求發展,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作為非承重填充使用,所以要求密度要小,但這些年抽檢情況受生產條件和原材料的限制,密度要求不太適合市場需求,調整密度指標要求后,更切合大部分生產企業的生產水平,也迎合了市場的主要需求,市場主要是以A3.5和A5.0強度級別的產品為主;尺寸偏差指標要求略有提高,更適應市場需求,符合施工要求;強度分級也發生了變化,不再由抗壓強度和干密度分級,調整為抗壓強度分級[1]。
1.2 試驗方法變化情況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試驗方法標準由GB/T 11969-2008更新為GB/T 11969-2020,新標準變化較大。新標準抗壓強度增加了試驗前試樣含水率的要求,需要在含水率(10±2)%下進行,這樣所有樣品在同一條件下進行,似乎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才能保證抗壓強度的試樣含水率保持在(10±2)%下,因為只有抗壓強度試驗結束后才能干燥,計算含水率,倘若含水率不在(10±2)%范圍內,試樣已經破壞,無法進行二次試驗。只能經過大量試驗,通過在一批產品中抽取代表樣品進行試驗,如果含水率在(10±2)%范圍內,默認其他產品的含水率也在(10±2)%范圍內,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標準要求[2]。
1.3 標準變化對行業的影響
由于產品標準和試驗方法幾乎同時進行修訂,更有利于加氣塊行業的向好發展,指標要求更加合理、明確,適應市場需求,試驗方法更加詳細、具體、科學,無論是對于生產企業,還是檢驗檢測機構,都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讓整體砌塊行業又遞進的一步,也讓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在整個墻體材料的市場占比更有優勢。但對于企業生產環節來講,原材料的選擇、生產工藝的水平、生產質量的把控,對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普遍存在的質量問題
2.1 產品干密度偏大
產品干密度偏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工藝裝備落后,技術水平低,由于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是靠摻和發氣劑和其他調節材料,使得產品形成具有氣泡的空心混凝土結構,若發氣劑、發氣穩定劑產生的實際效果未能達到預期,就會導致產品氣孔數量不足,發氣不均勻、不充分,密度就會偏大;另一方面是原材料配合比不夠精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原料種類較多,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石膏、礦渣、發氣劑、調節劑等,各有自身的作用所在,各種原料的比例要恰當才能發揮出相應的性能[3]。
從長期試驗的結果來看,對于大部分企業,蒸壓釜的中間部位發氣情況相對周邊較好,氣孔更加均勻,密度比重較輕,產品的外觀顏色也比較發亮一些,從而可以看出,生產工藝水平對于產品的質量情況影響很大。干密度的大小也直接影響著產品導熱系數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干密度較小,導熱系數也較小,保溫性能、隔音性能較好,所以,控制產品的干密度指標尤為重要。
2.2 產品抗壓強度偏低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依然是生產工藝裝備落后,生產技術水平不夠成熟,蒸壓養護環節不到位,產品的強度沒有達到應有的最高水平。對于混凝土墻體材料,蒸壓養護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養護過程中,蒸壓釜內氣壓的保持,氣溫的保持,蒸壓釜內溫度的均勻性,養護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產品的水化反應效果,有些物質水化反應速度慢,如2CaO·SiO2。另一方面,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的強度主要靠水泥,以及硅質材料和鈣質材料,若原料中水泥摻和比例偏低或使用的水泥等級偏低,就會導致產品的抗壓強度較低,產品標準要求水泥應符合GB 175的規定,但水泥的種類很多,等級也很多,企業在選擇水泥時,有時候為了核算成本,選擇強度等級較低的水泥,或者渠道不明的水泥,就會直接影響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的強度水平[4]。
2.3 自檢能力較弱
對于生產企業,從原料、半成品、成品,無論是哪個環節,檢驗工作都至關重要,隨時調整原料配比、生產工藝、控制不合格產品出廠。大部分企業不具備自檢能力或自檢能力較弱,尤其是對于原料的檢驗。若對原材料質量的把控不嚴,來源不一,穩定性差,導致最終的終端產品質量不穩定,每批的差異性較大。
2.4 企業產品質量把控不嚴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每批的生產量較大,個別企業出廠檢驗環節比較薄弱,每批的質量把控不夠嚴格,對于不合格產品不能夠及時發現并避免流向市場。目前市場大部分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等級為A3.5、B06或A5.0、B06,對于同樣等級的產品,市場價格基本一致,這樣就會出現重產量、輕質量現象。
2.5 生產企業缺乏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
據了解,企業的生產量受房地產建筑行業的影響很大,生產企業會根據市場需求階段性停產調節產量,技術人員流動性大,產品的生產工藝、生產過程、質量把控等缺乏標準化體系建設,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較差。各個工藝環節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缺乏操作指南,不能將好的經驗、做法用體系建設的方式延續下去。
2.6 市場環境
多數生產企業為中小型私營企業,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放緩,產量存在過剩現象,而且混凝土類和黏土燒結類墻體材料在建筑中發揮作用基本相同,各有特點,市場競爭激烈,相互打壓價格,以次充好,重數量輕質量,以體積數量作為交易指標,不以質量作為交易指標。
3 提升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質量的對策
3.1 嚴格控制生產工藝
按照設計的配比、設計的生產過程,精準控制所有原料的摻和量,嚴格控制養護條件,壓力、溫度、升溫速率、溫場均勻性等任何一個細節問題,升溫速度過快,容易導致產品開裂,保溫時間過短,產品無法達到足夠的強度。嚴格控制生產工藝的各個環節,做到不合格原料不進廠,不合格半成品不轉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廠,完善檢測手段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3.2 完善企業質量體系建設
生產企業要有主體意識,從嚴治廠,生產企業應定期對上崗人員培訓,提高生產和質檢人員的技術水平,對原料的成分、質量時刻把控,根據成品質量情況反饋于原料的配比之中。建立質量體系制度經常被忽略,制度能大幅度減少同類問題的重復出現,有利于經驗積累。發生質量事故有據可查,便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大幅度減少人員流動帶來的影響,擺脫企業對個別工藝員的依賴。
3.3 加強樹立品牌意識
生產企業不因原料價格上漲,市場價格混亂而亂了陣腳,嚴格按照生產程序進行,不因一時利益而留下安全隱患,影響長期的企業發展。
3.4 制定正確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產品手冊
企業不僅需要生產質量符合標準要求的合格產品,也要掌握產品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便產品能夠發揮它真正的功效。在給使用方供貨的同時,應告知企業如何正確使用,如何正確存放等事項,例如產品在存放時,要做好防雨措施,施工時產品不宜露天堆放,尤其在春、夏兩季,應堆放在有遮蓋的地方,地面應做好排水處理。
4 結 語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行業發展這些年,市場使用率持續穩定,大量使用于各類建筑工程,產品質量問題急需解決,需要廣大生產企業提高認識,不斷加大工藝改進、研發創新,不斷加強產品標準、試驗方法標準等技術文件的學習,將理論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平衡利益創收與質量保證。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加大抽檢力度,加強標準宣貫,維護市場秩序,多措并舉,重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類產品質量,共同保障人民群眾的住房安全。
參考文獻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T 11968-2020[S].
蒸壓加氣混凝土性能試驗方法:GB/T 11969-2020[S].
黃浩鋒.淺析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特性及質量控制[J].科技與創新,2017(12):117-118.
錢曉勇.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7):77-78.
作者簡介
楊在罡,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材料檢驗檢測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