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敏 沈乃澎 韓國勝

摘 要:目的:探究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19年至2021年參加標準化培訓的住院醫師150人,將樣本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5人。對照組采用常規規培方法,實驗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規培。觀察比較兩組規培生的出科成績、思維能力和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的各項成績、教學滿意度、自我評價及學習投入度,均優于對照組(P<0. 05)。結論: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中效果顯著,有助于提升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整體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多種教學方法,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55
神經內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科室,治療過程中需要結合解剖學、影像學、電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等基礎學科,掌握常見內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1-2]。為了確保相關醫生的專業知識過硬,國家要求進行規范化培訓,在標準化培訓期間,醫院管理必須考慮醫療工作的質量和安全,如何有效地使規培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是每個帶教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使用高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因此,本文就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相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19年至2021年參加標準化培訓的住院醫師150人,將樣本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5例。其中對照組男39例,女36例,患者年齡27.91±0.62歲,實驗組男40例,女35例,患者年齡27.11±0.36歲。對比組間資料差異不顯著(P >0.05)。
1.2 納入標準
2019年至2021年在我院神經內科參加標準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參加全程培訓并且考核資料完整。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規培大綱進行臨床帶教,培訓成員跟隨老師進行學習。
1.3.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結合多種教學方法行培訓指導,包括: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案例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以團隊合作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1)問題為導向:(1)選擇病例。病例的選擇應遵循典型和中等難度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員當前的知識水平和臨床診療水平。同時,需將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結果給予培訓成員。(2)學員根據教師制定的培訓內容的總體框架和范圍進行復習;(3)問題應該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的進度與病例的特點來制定。(4) 將教學問題和教學病例的相關材料將提前一周分發給每個小組,學員根據材料查找文獻,并提前討論和學習問題。組織學員在臨床進行病例教學,解決相關問題。給予學員更多的表現機會,對于每一個問題和案例,盡可能確保大多數學員都有發言的機會,老師會對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評估和評論,最后給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案。
2)案例為主體:(1)選擇病例,根據學員的診療水平選擇典型案例,隨著診療水平提升可選擇疑難和復雜的病例。(2)提前將相關病例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的材料給予學員。(3)組織開展課堂病例討論,掌握疾病的診斷以及鑒別,培養臨床思維,結合最新診療指南,學習新的治療思路以及方法。3)團隊合作為主體:(1)個人預習認定測試,帶教課程開始前,老師根據選取的病例特點制作考題,包括疾病診斷、輔助檢查、治療方法、結果預后等,學員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2)團隊任務測試:完成個人測試后,老師將給出需要綜合分析的高難度試題。小組討論后,學員現場作答。老師根據小組的答案進行一一點評,答對的小組講解診療思路,答錯的小組分析答錯的原因。(3)應用性練習:由帶教老師收集神經內科典型病例,并講述疾病的診療特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床旁教學。病房教學結束后,團隊成員根據案例特點,結合學習目標,對案例存在的問題、主要信息和解決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教師根據病例特點提出5~10個開放性問題。小組討論后給出相關答案,并選出代表解釋答案的依據,提出問題并交換意見。
1.4 觀察指標
1.4.1 兩組學員學習情況對比
包括:理論與實操能力、閱片準確度。所有課程結束后,同時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員進行3個方面的考核:(1)理論考試:根據出科考試成績統計學員是否掌握神經內科的基本理論知識。(2)閱片準確度測試:向學員展示典型的影像學圖像,并根據他們對圖像的判斷和分析進行評估。(3)臨床技能測試:給學員提供臨床案例,并通過病例分析和診斷結果對其進行評估與操作。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學習成績越好。
1.4.2 兩組學員自我評價對比
對自我學習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是否診療能力、醫患溝通能力、查閱文獻的能力、增強自身對于神經內科疾病診斷的分析和思維能力。
1.4.3 兩組學員學習投入度比較
學員根據自制問卷,對自我學習投入度進行比較,有三個選項,分別是活力、奉獻、專注,每項20分,總分60分。得分越高,學習投入越專注。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t 檢驗,計量單位用(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學員學習情況對比
實驗組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 兩組學員自我評價對比
實驗組自我評價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2.3 兩組學員學習投入度比較
實驗組學員學習投入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 論
與其他科室的相關專業內容相比,神經內科更為抽象和復雜。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簡單的模型和解剖結構圖例等難以講解復雜的臨床知識,這大大增加了教學難度。多種教學方法[4]是在傳統帶教模式上結合以問題為導向、以案例為主體、以團隊合作為主體等多種教學方法,彌補單一方法所帶來的缺點。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各項成績、自我評價及學習投入度,均優于對照組(P<0. 05),證明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培訓學員對神經內科疾病診療能力大大提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典型問題為教學基礎[5],通過典型問題定義教學內容,通過學習典型問題對學生進行神經內科的相關培訓。在應用過程中,該模型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能力[6]。同時,典型問題還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分解神經內科的相關知識,通過多個典型病例,掌握神經內科的知識。以案例為主體,是基于臨床醫學的實踐特點在以問題為導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之一,對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以案例分析為出發點,指導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和對新知識的重新理解和拓展。學員圍繞老師給出的臨床案例進行思考、討論、查閱數據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后,老師給出正確答案并分析每個學生的答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員積極參與,提高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和綜合問題分析能力,有效提升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以案例為主體教學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臨床基礎,這對進入臨床的規培生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單一的自我思考方法難以解決神經系統對疾病定量定向的分析。以案例為主體的模式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鞏固理論知識、豐富臨床實踐的目的。
綜上所述,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神經內科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利于學員更好掌握和運用神經內科的知識,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而推動住院醫師標準化培訓的發展。
參考文獻
戴戀,陳婷,楊宇娟.標準化護理干預對預防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發生壓瘡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2):187-189.
紀培志.PBL結合TBL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6):108-109.
于泳芬,于蕾,劉環頡.多種教學方法在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2,60(24):130-131+136.
劉廣川,靳娜,崔樹平.多種教學方法在全科住院醫師眼科規培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16):148-151.
馬恒章,鐘華斌,林朋興,等.PBL教學在神經內科規培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學,2022,43(1):287-289.
王錚,張潔,王昱.PBL教學法在中醫院重癥醫學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中醫急癥,2019,28(12):2235-2237.
作者簡介
張學敏,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神經內科。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