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對標準化護理運用于新生兒監護室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于2020年11月-2022年12月期間接收的新生兒80例作為評估對象,并以按入院時間進行排序,根據排序單雙號法將其平均分為2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標準化護理,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家長滿意度和護理效果。結果:經比較兩組的實驗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和家長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呈更低,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給監護室新生兒采用標準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可切實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整體護理效果和家長的滿意程度,促使新生兒早日離開監護室,可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標準化護理,新生兒監護室,臨床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70
新生兒監護室的用途為集中監護、治療危重新生兒,是給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新生兒提供所需的呼吸支持及其他護理干預。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新生兒身體機能不完善,呼吸、消化等系統極易產生各種問題。所以,給重癥監護病房的新生兒提供以患兒為中心的標準化護理非常重要?,F階段,標準化護理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運用,此項護理模式具有綜合性、高效性及創造性等特征,可減少并發癥,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提高醫療護理質量[1]。本研究對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監護室近兩年收治的新生兒應用標準化護理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
1 一般資料和實驗方法
1.1 資料
選取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于2 0 2 0 年11月-2022年12月期間接收的新生兒80例作為評估對象,并以按入院時間進行排序,根據排序單雙號法將其平均分為2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入組標準:(1)80例新生兒通過生化檢查確定診斷為類型不一的重癥疾??;(2)家長知曉本次實驗內容并簽訂知情同意書;(3)病歷資料無缺失。排除標準:(1)新生兒存在窒息史;(2)先天性畸形患兒;(3)體質量極低;(4)胎齡不足28周。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1~14天,平均(7.5±10.2)天;病程6~9天,平均(7. 7±9. 0)天;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9天,平均(7.3±1.0)天;病程7~10天,平均(8.7±0.5)天。對比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已通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學道德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認證。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新生兒監護室常規護理,主要內容有:新生兒進入監護室后,需間隔四小時測1次體溫,并嚴密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護理人員應嚴格按醫囑進行常規喂藥、喂奶,防止有嗆咳情況的出現。做好皮膚護理,每周淋浴兩次,對于危重新生兒,需進行擦浴,采用專門的潤膚油涂抹至皮膚褶皺處,防止有劃傷發生,保證新生兒皮膚的干燥、清潔。另外,應勤更換尿布,及時清洗臀部,將護臀油涂抹至臀部,防止產生臀紅[2]。對于沒有脫落的臍帶,應做好臍部護理,防止有感染情況發生。每周按時測量新生兒體重,詳細記錄其排便次數、性狀等。若新生兒小便多,應注意第一時間補充水分;若24 h沒有排大便,應注意是否有腸道畸形的狀況發生,如未出現可通過灌腸促進排便。同時,全面消毒處理病房和新生兒的衣物,保證空氣清新,將室內溫度控制于20~24℃之間,保持濕度約為60%,防止室內環境過于潮濕。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標準化護理,具體方法:(1)建立標準化護理流程,由科室護士長安排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根據科室實際狀況和護理特征,制定相關的護理流程和實行方案,并根據實際落實狀況,對護理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和完善,嚴格要求科室醫護人員認真實行。(2)護理人員標準化管理,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參與學習培訓,經過半年的專科學習且通過考核后才可以正式上崗。并注意科室護理人員不可以流動性太大,這主要是因為監護室新生兒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均由護理人員進行,因此排班制度應嚴格落實“三班”制的原則,這樣能夠切實避免頻繁交接護理工作的情況,最大限度確保護理服務的連續性[3]。(3)藥物及設備管理,嚴格管理科室中的各類藥物及儀器設備,分類擺放藥物,詳細記錄物品數量,并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必須配置專人定時檢修儀器設備,維持其良好性能,確保其能夠正常使用,并且應維持其良好性能,及時補充儀器急救藥物的數量保證充足性。對科室使用的各種器械設施建立標準化操作規程。要求醫護人員熟練掌握各項儀器設備的性能及注意事項,在使用期間嚴格根據標準化規程進行操作,若突發故障能夠自主處理并排除部分故障。制定健全可行的登記制度,詳細記錄各種耗材、設備和藥物的使用狀況,及時補充藥物并維護器械設備。(4)制定護理管理、急救管理以及常規操作的程序[4]。(5)質量管控,對科室的質量控制應實行標準化管理,強化對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把規章制度與標準化操作規程編制成手冊,保證所有護理人員都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標準化護理模式,不斷提升護理水平。
1.3 觀察指標
1.3.1 并發癥發生情況
由責任護士觀察并記錄兩組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臀紅、喂養不耐受,并發癥發生率=(肺部感染+臀紅+喂養不耐受)/總例數×100%。
1.3.2 護理效果
通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自擬的護理效果評價表,綜合評估兩組新生兒的整體護理效果。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護理干預后,新生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體征穩定并平安出院;有效:新生兒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無效:經護理干預后,新生兒的癥狀體征未消失,甚至有加重跡象。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3 家長滿意度
通過NSNS(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在新生兒出院后,對家長的滿意程度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專科操作、病房管理、服務態度、疾病宣教等,評估指標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總分為120,其中非常滿意為90~120分,基本滿意為55~89分,不滿意為0~54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0軟件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據醫護人員分析統計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呈更低顯示(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通過對比兩組的實驗結果,觀察組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根據兩組的護理效果評估結果來看,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 論
標準化護理更加重視臨床實踐經驗、醫學研究和病人需求等諸多方面的有機融合。通常狀況下,標準化護理具有非常顯著的流程化、規范化特征,具體來說,就是針對一種癥狀或是病癥的進展邏輯,建立科學可行的護理程序,從而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在新生兒監護室中運用標準化護理,需先對護理人員開展??茖W習培訓,從而確保護理服務的專業性,然后分析疾病發生的根本因素,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包含藥物和設備管理、質量控制等,并輔以科學合理的護理策略,以此最大限度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新生兒早日康復。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在提高護理有效率和家長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標準化護理具備較為顯著的應用優勢。根據標準化護理的研究現狀分析,部分研究人員觀察分析標準化護理的運用效果[5],提出此項護理模式可切實緩解新生兒癥狀,縮短康復進程。本次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個觀點。
在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中運用標準化護理,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確保護理方案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醫護人員的能力水平是影響家長滿意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護理人員在平時工作中應持續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并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促使標準化護理真正落實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新生兒的皮膚十分嬌嫩,并且大部分女性都是第一次生產,缺乏對新生兒照護知識的掌握,極易導致新生兒紅臀、喂養不耐受、鵝瘡等并發癥的出現,造成顯著的不適感,如未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還可引發肺部感染,使得新生兒不適感加重,產生強烈的哭鬧、抗拒情況。現階段,臨床中新生兒紅臀的治療以紅外線烤燈、局部用藥、輻射保暖臺等方法為主[6],雖然能夠獲得相應療效,但是依舊需輔以恰當科學的干預措施,從而加快病情好轉,落實好新生兒并發癥的預防。將常規護理和標準化護理進行聯合使用,能夠使護理人員基于現有實踐經驗的同時,對護理管理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將理論知識真正貫徹落實于臨床實踐中,減少各種不良事件的出現,護理人員在開展日常工作的時候,應嚴格且全面的核查藥物使用情況,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補藥措施。
總而言之,在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中引入標準化護理,能夠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同時,提高家長的滿意程度,提升整體治療和護理效果,促進新生兒盡早恢復健康,臨床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陳娟.新生兒護理中疼痛護理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2(19):120-122.
何嘉健,張穎,劉曉雯.SBAR溝通模式結合規范護理在新生兒科護理床頭交接班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2,33(8):1083-1085.
楊紅.綜合性護理模式對重癥監護小兒呼吸衰竭預后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217-219.
鄧曉草,楊麗莎,陳新紅,等.標準化溝通模式在新生兒醫護一體化交班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3):3875-3877.
劉婷婷,劉偉,丁思悅.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診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6):191-194.
陳青芳,張歡歡,王燦.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新生兒科護理中的作用價值[J].新疆中醫藥,2020,38(2):62-65.
作者簡介
李艷平,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新生兒監護室中標準化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