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撫順市雷鋒中學(以下簡稱“我校”)有幸在建校之初就和雷鋒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校始建于1960年,原名本溪路小學。1960年6月12日,雷鋒帶病義務推磚的故事就發生在我校。1961年,雷鋒被聘請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1976年,學校被市政府命名為撫順市雷鋒中學。2015年3月,我校被撫順市教育局命名為雷鋒精神種子示范校,這不僅是對我校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種激勵。我校在辦學實踐中提出了“用雷鋒精神鑄魂育人”的辦學思想,明確了“建有雷鋒文化的校園,塑有雷鋒精神的師生,辦有雷鋒特色的學校”的辦學目標,緊緊圍繞“知雷鋒、學雷鋒、做雷鋒”三條主線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形成了“3·5”教育的特色,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我校用“知雷鋒、學雷鋒、做雷鋒”回答了教育三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做出了用雷鋒精神培育雷鋒式時代新人的實踐探索。
一、以培根塑魂為宗旨,扎實推進文化育人
學校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成長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成為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特征。優良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永恒動力,在教育資源均衡化的背景下,不僅要重視學校有形資源的擴展,還要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注重學校文化資源的利用與拓展,把文化作為引領學校發展的核心力。多年來,我校積極發揮雷鋒文化的育人功能,構建了比較完備的學校雷鋒文化體系,不僅凸顯了其培根塑魂的宗旨,也全面提升了學校雷鋒文化的建設水平。
(一)特色校園雷鋒文化深入人心
我校的辦學理念及愿景是:為每位學生提供值得一生回憶的優質教育,為每位教師搭建成就一生幸福的夢想舞臺。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們帶走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創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的人格以及對母校深深的眷戀和一份美好的回憶。學生的這份美好便成就了教師一生的幸福,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是對教師最好的回饋。
我校的學校精神是從雷鋒的奉獻精神、釘子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凝練出來的,分三個層面、24個字:在領導班子層面,倡導“篤學、尚行、勵志、創新”,引領班子成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大力推進質量強校工程;在教師層面,倡導“博學、仁愛、敬業、奉獻”,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擔負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學生層面,倡導“勤學、自立、求知、求真”,引領學生向雷鋒叔叔學習,做好學生、好少年。
我校的校訓是: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5月4日參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時鼓勵青年團員的一句話。結合校訓,遼寧省雷鋒研究會會長張仲國為學校量身打造了三首校歌“夢想三部曲”:雷鋒中學校歌之“有夢”——《夢想起航》、雷鋒中學少年雷鋒團團歌之“追夢”——《雷鋒引航》、雷鋒中學畢業歌之“圓夢”——《揚帆遠航》,這三首歌猶如學校的精神圖騰。它是雷鋒中學歷史和文化的再現,是學校精神風貌、辦學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具體呈現,更是我校校園雷鋒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夢想三部曲”承載著雷鋒中學厚重的內涵文化,三首校歌激勵著全體師生積極向上、頑強拼搏、鍥而不舍、敢于創新、勇往直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活動時對青年團員提出要求,我們從總書記的講話中選取“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個字作為校風,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全校師生將努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上述這些緊扣時代主題的校園雷鋒文化,現已深入人心,內生為師生的精神動力,外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既提升了學生的素養,又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二)獨特校園視聽文化刻骨銘心
我校的圍墻上鐫刻著雷鋒的經典日記和幾代領導人的題詞,讓少年雷鋒團的團員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就能感受到雷鋒經典語言的魅力。走進校園,一眼就能看見純銅的雷鋒半身塑像,仿佛雷鋒始終面帶微笑向同學們致意。我校在教學樓內的不同樓層分別設計了“像雷鋒那樣做人、像雷鋒那樣學習、像雷鋒那樣快樂、像雷鋒那樣生活、像雷鋒那樣鉆研、像雷鋒那樣奉獻”等六個主題。每一主題除了有雷鋒的經典日記外,還有學校發展史,國家領導人視察學校的圖片,不同主題典型人物簡介,雷鋒式教師、雷鋒式學生和雷鋒式家長的事跡,以及學校師生學雷鋒的掠影等,每個樓層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學校學雷鋒的歷程。我校的夢航圖書館讓學生流連忘返,雷鋒文化展館讓學生凈化心靈,科技展廳、國防大廳讓學生身臨其境。校刊《夢航》、雷鋒中學微信平臺等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使文化育人在視聽文化激蕩中不斷得到提升。
二、以啟智潤心為根本,扎實推進課程育人
學校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課程建設是學校未來的競爭力,是一所學校文化傳承與特色發展的核心元素,是學生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的主要抓手,是教師專業成長與幸福人生的重要平臺,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路徑。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豐富學校課程、推進學校課程深度變革是學校的當務之急。為了實現給每位學生提供值得一生回憶的優質教育的辦學理念,我校竭力打造“青蘋果樂園”課程,讓快樂的課程伴隨學生的美好初中生活。學校的特色課程分為以下四類。
(一)育人樂園課程——雷鋒特色,目標是鑄魂,讓“青蘋果”“紅”起來
我校創新用雷鋒精神興校育人、立德樹人的方式,編寫了《雷鋒十二月》校本教材,讓雷鋒精神傳承的活動月月有主題。我校創設了“雷鋒種子大講堂”,每年的新生第一課,邀請校外輔導員張仲國老師為學生授課,他講授的“雷鋒知識ABC”一課使新生們做到了知雷鋒,為他們愛雷鋒、學雷鋒、做雷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雷鋒輔導過的學生鄒靜坤、劉靜、王宗慧等校外輔導員也經常到學校為學生授課。同時,我們通過雷鋒日記誦讀、續寫雷鋒日記,以及走進雷鋒旅、雷鋒紀念館等實踐活動讓雷鋒精神根植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用雷鋒品質鑄牢學生的思想之魂。
(二)探究樂園課程——科技特色,目標是創新,讓“青蘋果”“新”起來
我校結合少年科技團特色,成立了由科學家龍凡將軍領銜的“科技導師大講堂”,來自不同行業的10位科技精英為少年科技團插上了夢想的翅膀。特別是我校聘請了中科院胡永康院士為“少年科技團”名譽導師,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技夢。我校還依托科技課程特色,結合物理、化學、生物學科教學,組建了創客空間、頭腦風暴、拓撲實踐、機器人等社團,讓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活力樂園課程——國防特色,目標是強身,讓“青蘋果”“熟”起來
少年雷鋒團是我校育人的知名品牌,同時也被評為撫順市“百姓雷鋒團隊”。由原雷鋒團第11任團長孫承彥領銜的6位團長政委,通過一系列的培訓為我校培養了一批批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少年雷鋒團團員。我校與雷鋒團、消防大隊、派出所等多家“雷字號”單位共建,通過軍訓、參觀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同時通過國防教育課、體育課,以及每天大課間一分鐘的站軍姿、軍姿好少年評選、軍姿少年講軍知等貼近學生的校本課程將國防情融入日常,做到常態化推進,實現了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和提升學生保衛國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體魄。
(四)求知樂園課程——多元特色,目標是修身,讓“青蘋果”“動”起來
我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需求,開設了寫作、編程、朗誦、水彩畫、陶笛、書法、十字繡、瑜伽、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毽球、跳繩等校本課程,供學生自由地選擇。我校邀請了優秀的校外輔導員和部分家長作為學校的特聘教師助力校本課程,這樣既提升了課程的專業性、實效性,又解決了師資不足的問題。有的老師詼諧幽默、灑脫自如,有的老師雅致優美、溫柔可親,無論是思維敏捷、外向張揚的學生,還是內斂低調深沉細致的學生,都在校本課堂上有所收獲。興趣課程在實現學生修身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揮。
三、以修身怡情為目的,扎實推進活動育人
教育只有回歸純真和本質,才能找到立德樹人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才能讓學生的生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延伸,才能收獲鑄魂之果。我校通過主題鮮明的學雷鋒活動,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一)“3·5”教育旨在修身
我校扎實推進學雷鋒“3·5”教育工程,“3”是指雷鋒的“三個好”,即承載雷鋒的好思想,踐行雷鋒的好作風,鑄就雷鋒的好品德。“5”是指學雷鋒“五字箴言”,即“想、仿、比、學、做”,也就是在師生中貫徹五種做人做事的理念:一事之前想雷鋒,一事之中仿雷鋒,一事之后比雷鋒,一年四季學雷鋒,一生一世做雷鋒。“3·5”教育內涵清晰而明確,時刻提醒少年雷鋒團的師生要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
(二)“六大節”活動重在怡情
我校每年通過開展“六大節”活動,創新活動形式,做到每年都有主題,每節都有亮點。3月份學雷鋒節,讓師生不斷走近雷鋒,感知雷鋒,踐行雷鋒,給雷鋒一個永恒的家;4月份讀書節,讓師生徜徉書海,盡享擁有5萬冊書籍的夢航圖書館帶來的充實與快樂,使閱讀成為一種習慣;5月份班主任節,讓學生體驗做一日班主任的辛勞,把最真的祝福獻給班主任,讓班主任感到驕傲、自豪、幸福與快樂,讓感恩常伴師生身邊;9月份體育節,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競賽與游戲并行,讓健康永伴成長;11月份科技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啟迪他們的智慧,豐富他們的生活;12月份藝術節,每年的藝術節閉幕式定在12月18日雷鋒誕辰日這一天舉行,通過全員參與到熱烈而隆重、激情而多彩的活動,緬懷我們敬愛的輔導員雷鋒。
四、以固本強基為支撐,扎實推進協同育人
我校結合協同育人的實踐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雷鋒中學依托強大的輔導員隊伍先后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別創建了少年雷鋒團和少年科技團,實現協同育人。
(一)少年雷鋒團是固本的載體
少年雷鋒團在固學生品德之本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3月成立的少年雷鋒團,標志著我校的德育工作從此與部隊的軍事化管理相結合,它不僅拓寬了學校德育的空間,更為學校的對外交流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期軍人的“四有”標準后,我校明確提出了少年雷鋒團的培養目標,即以雷鋒精神為主線培養學生有靈魂;以創新能力為抓手培養學生有本事;以國防教育為載體培養學生有血性;以核心價值為引領培養學生有品德。校外輔導員先后以這四個方面為專題給學生作報告,在帶給學生思想震撼的同時,也引發了團員們的思考,并使他們校正自己的行動,助力育人目標的實現。
幾年來,我校的少年雷鋒團打造了兩大特色品牌活動:
一是軍姿好少年。我校探索“軍味”建設,厚植愛國情懷。結合少年雷鋒團的實際,以站軍姿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天利用間操時間,在《當兵的人》的音樂伴奏下,全校學生站一分鐘軍姿,操前操后各一次。表現突出的學生被評為軍姿好少年,學校專門為這些學生組織了“軍姿少年講軍知”活動。軍姿好少年們每天三人一組,向全校師生介紹與國防有關的知識,用軍人的思想與作風引領帶動學生成長。
二是校園正能量。德育處通過多種途徑在校園里凝聚、傳遞、宣傳、發現正能量。利用廣播、公示板、校訊通、微信平臺等方式將好人好事宣傳出去。這些小事的背后折射出學生內心發生的深刻變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的隊伍中來,我校向真、向善、向上的風氣愈加濃厚。2016年,少年雷鋒團還被評為撫順市第十屆百姓雷鋒團隊。
(二)少年科技團是強基的搖籃
少年科技團在強學生科技之基方面發揮著啟發引領的作用。2016年12月,在雷鋒誕辰76周年之際,我校成立了少年科技團。它成為我校校園文化、辦學特色的一個載體;成為師生鉆研科學、提高創新能力、展現魅力的一個平臺;成為展示辦學理念、師生形象和綜合素質的一個文化窗口。
我校力求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我校在成立少年科技團之初就明確了其培養目標:以科技知識講座為重點,培養科學文化素養,使學生做到“講科學”;以科技教育實驗為平臺,培養科學實踐意識,使學生做到“愛科學”;以科技教育資源為抓手,培養科學探索精神,使學生做到“學科學”;以科技教育活動為載體,培養科學創新能力,使學生做到“用科學”。
近年來,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先后有近500人次在市級及以上的比賽中獲獎,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46人次,省級及以上獎勵214人次。例如,2019年8月,我校學生先后獲得第二十八屆計算機表演賽“最佳主題獎”、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風采獎”。
五、以小善大愛為導向,扎實推進實踐育人
社會實踐是生動鮮活的教育素材。通過社會實踐,可以把豐富的生活素材引入課堂,用開放發展的知識教育學生,讓教育成為充滿生命力的活水。我校通過形式新穎的實踐活動讓雷中學子充滿正能量,傳遞正能量。
(一)“四個節點”服務社會
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每年的3月5日、4月5日、8月15日、12月18日,我校都要在學雷鋒的四個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二)“八個社團”助人為樂
每年八個學生社團都會組織實踐活動,包括每天幫助老師或同學做1件好事,每周到學雷鋒展廳打掃1次衛生,每月續寫1篇雷鋒日記,每學期參觀1次學雷鋒展廳,每學期深入養老院或貧困家庭走訪慰問,每學期舉行1次雷鋒事跡報告會,每學年召開1次學雷鋒表彰會,以及每學期初一新生要深入雷鋒團開展軍訓活動。
2011年至今,學校獲得各級各類榮譽211項,先后榮獲全國國防教育示范校、省級文明學校、省優秀黨組織、省課改示范校、省校園環境藝術化單位、省優秀家長學校等。其中,《打造少年雷鋒、團踐行核心價值觀》獲得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少年雷鋒團發展及團員成長的策略”“構建‘雷鋒精神教育場’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兩項國家級課題順利結題。
多年來,雷鋒精神以其極強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影響和帶動著雷鋒中學一批批、一屆屆師生成長進步。放眼未來,我們任重道遠,我校將繼續以雷鋒精神浸潤師生心靈,傳承雷鋒精神,廣播雷鋒種子,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