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摘 要]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主任的主要職責,也是班主任通過班集體實施教學與育人工作的主陣地。文章通過分析當前班級管理的現狀,闡述改變當前班級管理現狀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優化班級管理,達到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班級管理;現狀分析;優化策略
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育人過程。筆者在班主任管理實踐與探索中發現,由于班主任自身素質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在管理過程中存在方法使用不當等問題,突出的問題層出不窮,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成長。要解決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至關重要。
一、當前班級管理的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對班級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當前班級管理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首先是教師素質不一,普遍缺乏專業的理論指導,德育管理觀念滯后。教師通過主觀意識來應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直接導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問題學生卻越來越多。其次是班主任角色定位模糊,以單一的角色來定位班級管理模式,如“保姆型”班主任親力親為,收效甚微;“權威型”班主任說一不二,學生膽小畏縮;“警察型”班主任糾錯批判,學生厭學叛逆;“放任型”班主任諸事不管,學生調皮搗蛋。再次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用簡單直接的方法,忽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學生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激化了師生矛盾。最后是現在的學生從小是家里備受寵愛的“寶貝”,大部分以自我為中心,吃不了苦、集體觀念弱,家長不配合學校教育,班主任的付出沒有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班主任工作消極疲憊。可以說,班級管理的現狀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很不利。
二、改變當前班主任管理現狀的重要意義
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基于班級,班級管理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舉足輕重。良好的班級管理可以營造好的班級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提升班主任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協調家校關系,培養更加自信、陽光、樂學、勇敢的學生,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優化班級管理,運用有效的策略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成長都有著深遠的意義,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三、優化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學習,穩步提升
對教師而言,想要做一個有思想、有內涵、有創新力、有責任感的好老師,光有教學熱情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開展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教師除了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還需要沉下心來學習,這是教師自我提升、終身學習的必要途徑。那么,如何學習?學習的途徑有哪些?首先,教師要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學校的班隊活動展示、班主任培訓會、優秀班主任的經驗交流等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其次,教師要重視每一次網絡培訓,經常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向平臺里的名師學習,這也是學習渠道之一。多閱讀教育名家的著作,如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魏書生老師的班級管理智慧、李鎮西老師的德育管理經驗等,他們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習,可操作性很強。最后,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國家智慧教育網絡平臺組織的班主任技能大賽、德育故事比賽、班隊活動課,通過比賽促進成長,將教育理念運用到實際育人活動中,在活動中不斷總結和反思,發現不足,不斷改進,再次提升,積累教學經驗,循環往復,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一定會穩步提升,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德育管理者。
(二)正面管教,積極引導
班級管理中有很多問題不能光看表面,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管理自身不良行為的能力,防止消極思想的生成,逐漸改變學生的問題行為,這就是正面管教的班級管理理念。教師在正面管教的過程中要構建相互支持和尊重他人的班集體,讓學生感受尊重與被尊重,關注學生的情緒反應,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集體中改正錯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進步,教師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幫助。教師在處理問題時,不要偏袒任何一個學生,要公平處理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也能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比如,很多教師會對在課堂上吵架而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大發雷霆。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課后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讓學生都說說吵架后的心情,讓他們意識到言語的傷害只會激化矛盾,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尊重是相互的,用吵架來解決問題是不理智的,只會越來越糟糕。班主任一旦發現學生有了悔改之心,就要抓住教育時機,講述其他人遇到這種情況時的正確做法,一步步地積極引導,進行正面管教。和諧的師生關系、溫暖的班集體,就會漸漸形成。
(三)追求進步,做好自己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班主任要讓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理念——每天進步一點點,做最好的自己。班主任要在育人過程中扎扎實實踐行這個理念,將學習理念作為班里的座右銘、課堂的約定,同時運用到評價學生的行為中。如“今天比昨天更專心,有進步!”“這次的習作比上一次更用心,進步很大!”……不斷灌輸進步理念,讓學生認識到進步了就是好樣的,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想改變,并為此付諸行動,用勤奮戰勝懶惰,用自信戰勝自卑,人人爭做最好的自己,這樣班級管理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四)有效鼓勵,心理滋養
有效鼓勵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有效鼓勵能創造教育時機,贏得學生的合作,化消極為積極,是優化班級管理的好策略。有效鼓勵不是簡單的贊美,如用“你真漂亮!你很聰明!”這樣的鼓勵是激勵和促進,而教師使用積極的態度尊重和肯定學生的行為、認知,如用“你演講時落落大方,準備充分!”這樣的鼓勵更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滋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迫切地想要變得更優秀。長期被滋養的學生是身心健康的,長期被滋養的班集體是勇敢正直、團結友善、陽光自信的。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經常使用這個簡單有效的策略。
(五)活動體驗,促進成長
教育要從根上抓起來,要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品質,使其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借助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來正向引導很有必要。通過勞動教育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明白糧食來之不易,在種植和烹飪的過程中明白父母的辛勞,學會珍惜大人的付出等;通過禁毒普法競賽、小交警執勤,讓學生從小知法守法,做遵紀守法好公民;通過水火無情宣教、消防演練,進行生命安全教育,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和自救;通過唱紅歌、講革命故事、觀看紅色影片、繪制愛國主題手抄報、參加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傳統節日中,進行家校聯合,開展做清明粿、包粽子、做月餅等比賽活動,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開展班級大合唱、班級運動會、班級聽寫比賽等活動,通過無數次的活動體驗,提高班級凝聚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以集體的力量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斷成長。
筆者認為,班主任在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意地在學生心靈中根植使命感、責任感、幸福感,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班級管理工作就會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