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大單元教學。然而,有些教師在實踐單元教學時,容易將其變成“壓縮餅干”式的“面面俱到”,使得教學重點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比如,進行“多邊形及其內角和”教學時,多邊形的定義及其相關概念并不是教學重點,重點是多邊形的內角和性質如何猜想、探究、推理、證明。有些教師會由于一些細枝末節的教學內容占用較多時間,導致教學重點、難點所用的教學時間偏少,難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具體教學時,可圍繞教學重點設計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對話交流,在問題驅動下追求深度教學。下面,筆者主要圍繞開課階段、“多邊形內角和”探究、課堂小結等教學環節給出設計,供同行們研討。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教師課前在黑板上先畫出4個三角形備用,開課后,安排學生復習三角形及其相關概念。接著,教師將4個小三角形分別“擦去一個角”,依次將它們補成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n邊形,讓學生仿照三角形的定義,對這些圖形進行定義,并說出它們的相關概念(邊、角、表示方法等)。在此過程中,可能有些學生會“提前”說出它們的內角和、外角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提醒學生,后續學習的時候再進一步研究,先把多邊形的重要線段——對角線定義一下,并布置一道練習題,以加深學生理解對角線的作用(可將多邊形分割為三角形),實現將多邊形問題向三角形問題的轉化。至于教材上還提到的正多邊形,教師可以將其“后置”,在小結時提及。
二、探究新知,推理證明
教師繼續圍繞開課階段的幾個圖形(將三角形擦去一個角,補成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展開研究,提出問題:同學們,剛剛大家以三角形為基礎,定義了這些多邊形,了解到它們的相關概念,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類比三角形的研究思路,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請同學們先獨立探究一下,然后小組內交流你們的發現,注意不僅要猜想出結論,還要推理、證明,因為經過證明的結論往往才是可靠的。
在組織上述教學過程時,教師要注意,學生可能會快速猜想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但是推理、證明的語句是教學難點,教師要根據學情進行必要的板書示范,而不只是利用幻燈片,將過程步驟“一閃而過”。對于平面幾何教學,教師要訓練學生步步有據的推理素養。
三、課堂小結,展望后續
小結問題1:本節課以三角形為基礎,學習的多邊形及其相關概念與三角形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問題2:在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時,你又積累了哪些經驗或思想方法?(比如,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并借助對角線將多邊形分割為三角形問題進行研究,體現了轉化思想。)
小結問題3:研究幾何問題,有時我們還會從一般到特殊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在小學階段就熟悉了“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那么如何定義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呢?正n邊形呢?你能直接說出正六邊形的每一個內角的度數嗎?
小結問題4:在學習三角形時,我們不僅證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還探究了三角形的外角和性質,你能說出多邊形的外角和有什么樣的性質嗎?(如果學生在之前課堂上就提到過多邊形外角和的性質,教師在這里可以一并進行回顧,如果有學生能快速給出推理證明更好。限于學情或教學時間,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究“多邊形的外角和為定值”。)
四、關于“單元教學”的進一步思考
1.研習課標,理解教材,明辨教學重點與難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大單元教學,不少教師都在積極實踐單元教學,但對課標中具體的課程內容的要求卻缺少深入研讀,這樣僅憑“老印象”“舊經驗”進行學材重組,有時雖面面俱到,卻不能突出重點。如果深入研習課標中相關知識點的教學要求,便會發現,有些細枝末節的內容只需要學生了解即可,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一帶而過,無需占用太多課堂時間開展教學。教師要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教學重點和難點上。可見,研習課標中的關于具體知識點的教學要求或教學建議,結合教材內容的理解,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開展高質量單元教學的關鍵所在。
2.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預設對話,互動促深入
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引入新知時,可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選編生活現實、數學現實或其他學科現實。就上文提及的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教學引入來看,筆者以為,可以淡化生活現實,突出數學現實的引入。因為在多邊形學習之前,學生剛學習了三角形及相關內容。教師只要稍微將教學內容進行變式或引申,就能由舊知生長出新知,讓學生感受到邏輯連貫的數學內容。在新知探究環節,教師也可以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開放式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驅動下,經歷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環節,使學生感受到在自己的思維參與下,大家一同獲得了新知,既掌握了所學內容,又發展了學習自信。想來,這也應該是深度學習的一種追求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李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