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鈺琨
【摘? 要】 隨著新醫科時代的到來,中醫藥院校迫切需要建立起符合時代與科技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而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有助于提升中醫學類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提高社會對中醫學專業的認可程度,將中醫學更好地推向國際社會。基于此,文章對我國中醫學類的專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期推動中醫學類一流專業的建設及其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新醫科;中醫學;專業建設
隨著全球工業革命4.0與生命科學3.0革命的興起,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不斷地滲透教育領域,影響著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變革。為進一步提高高校培養人才的能力,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并提出“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其中重點強調了四個新,即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以及新農科建設。新醫科的“新”具體體現在醫學教育理念的新,大數據時代背景的新以及工理文融合的共同打造的新專業。總之,新醫科的提出為新時代我國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一流專業是指建立在扎實知識體系基礎之上,面向社會需求的知識分類體系,是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此背景下,加強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并探索其建設路徑對培養高質量的中醫學人才以及推動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的意義
(一)提高中醫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中醫學類一流專業的建設,將集中力量提升中醫學專業的教育水平,確保中醫學教育與時俱進,使中醫學教育更加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中醫學類專業建設應引入先進的醫學技術和理念,為人才的培養指明方向,從而使中醫學類教育更加現代化、科學化。中醫學類專業的建設具體還包括課程設計、教學資源配備、師資培訓等方面,學校通過更新、優化現有的課程設計、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工具等方式來從各個方面提升中醫學教育的質量水平,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完善、更加先進的學習環境與條件。
(二)提高中醫學專業的社會認可度
中醫學類一流專業的建設,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與規范專業教育,來提高專業的權威性,這有利于提高中醫學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一方面,中醫學類一流的專業建設可以培養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提高服務質量,得到患者的認可,讓包括患者在內的社會公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醫學,也讓中醫學類專業被社會公眾所熟知,并肯定其價值。另一方面,中醫學一流專業的建設將吸引更多的學生選擇中醫學專業,這將為中醫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醫文化,認識到中醫學類專業的價值與優勢,社會與企業也愿意為中醫學類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促進其積極就業。
(三)推動中醫學的國際化發展
中醫學類一流專業的建設,有助于推動中醫學的國際化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醫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將得到相應提升。一方面,一流專業的建設將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醫學人才,學生不僅熟悉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還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夠將中醫學的理念和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一流專業的建設將推動中醫學技術和研究成果在國際范圍內的推廣,這將為中醫學在國際上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進而推動中醫學走向世界舞臺。
二、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的現存問題
(一)教育資源缺乏
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醫學類專業建設一直是一個重要議題。然而,由于師資力量匱乏、教育設備陳舊、實踐教學基地短缺等原因,中醫學類的專業建設面臨著困境。首先,師資力量匱乏是中醫學類專業建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中醫學教育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包括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等。但是,由于中醫學教育體系不完善,許多優秀的中醫學人才未能被充分培養。同時,中醫學教育領域的師資引進和培養機制也存在不足,導致中醫學專業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其次,中醫學類專業教學設備較為陳舊。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大量的實驗設備和器材來輔助教學。然而,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和教育理念落后,許多學校未能及時更新教育設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有效提高其實踐技能。最后,實踐教學基地缺乏也是中醫學類專業建設面臨的一個問題。中醫學實踐教學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和實習機會,以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然而,由于醫院和診所等實踐教學基地不足,以及實踐教學體系落后,導致學生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
(二)學科交叉與融合不足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不僅為醫學研究和醫療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多的可能性,也對培養醫學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我國中醫學類一流專業的建設過程中,學科交叉與融合卻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醫學的發展和創新。一方面,中醫學與現代醫學、生物學、化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較少,這些學科擁有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對醫學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醫學研究中,對這些學科的借鑒和應用相對較少,未能充分利用它們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優勢來豐富和發展中醫學,這不僅限制了中醫學的發展,也使得中醫學在與現代醫學的對話與交流中處于被動局面。另一方面,中醫學內部的各個學派和理論也缺乏融合。中醫學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各個學派和理論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方法。但是,在中醫學的教育和實踐中,未能對其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融合,這不僅導致中醫學內部的分裂和紛爭,也影響了中醫學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和進步。
(三)人文教育理念薄弱
中醫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文化對學生具有價值引領作用,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學類教育要培養具備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基礎的綜合性醫學人才,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但是由于多數醫學生高中階段接受的教育以理科為主,缺乏對人文類知識的積累,且很多高校的人文教育理念較為薄弱,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也比較缺失,例如一些學校中醫學類專業的現有課程未將對學生的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視為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雖然加入了類似醫學溝通學、倫理學等相關課程,但是專門針對人文學科的課程依舊處于邊緣位置,課時比例也較小。同時,由于醫學生的專業課程任務較為繁重,學生只能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專業課程的教學與學習上,因此,教師與學生對人文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尚未認識到人文教育對醫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有的醫學人文教育形式較為較單一,主要以單方面的知識灌輸為主,教學內容較為枯燥,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路徑
(一)整合教育資源
在新醫科背景下,中醫學的專業建設要將優化專業人才培養作為專業建設的中心任務,通過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改革,促進學生理論、實踐、素質的全面發展,將其培養成符合時代和專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高質量復合型人才,進而推動中醫學專業的發展。為此,中醫學院校必須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全面提升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更新教學設備,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首先,學校要打造一流的教學團隊,就要制訂明確的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并完善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崗位培訓以及教師教學考核等制度,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同時可以實施“以老帶新”的導師制度,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以促進其教學水平的快速提升。另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教師技能大賽、基本功比賽等活動,便于教師通過參加競賽積累教學經驗,同時還能夠激勵其自覺更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并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而針對中醫學教育所需的教學設備與實踐基地的問題,學校除了需要強化校園的教學平臺建設,也需要與省內外的知名中醫院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以便為學生拓展實踐平臺基地。此外,還可以利用數字化建設的手段搭建虛擬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從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促進中醫學類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中醫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具有開放包容的內涵。例如,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集大成者《黃帝內經》就充分吸收了天文學、數學、地理等多種學科知識,這對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依舊具有借鑒意義。因此,學校要建設一流的中醫學類專業,就要充分發揮中醫學類跨學科優勢。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要推動中醫學類學生專業課、綜合課與選修課并行發展,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與接觸各方面知識的機會,滿足其專業發展需求。課程主要圍繞醫學展開,并將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等學科作為輔助課程,在此基礎上,增加思政、科研技能、論文寫作等綜合性課程,并通過不斷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與融合,拓寬課程的深度與廣度,以幫助學生構建起跨學科思維體系,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在課堂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學科交叉論壇,或者邀請不同學科的學者進行學術講座,介紹其他學科在中醫學中的應用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最新的交叉學科成果與技術,開拓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此外,教師還需要及時關注學生對學科交叉研究的興趣與研究需求,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座談會、學術交流會,并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建立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以促進學生的深入研究,推動學科交叉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培養綜合型人才。
(三)加強人文教育建設
《黃帝內經》所言:“天覆地載,萬物備希,莫貴于人”,彰顯了中醫學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為確保醫學教育兼具科學性與人文性,中醫學類一流專業建設應始終將人文教育置于首位,廣泛開設人文課程,從歷史、哲學、社會等多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需深深植根于民族優秀文化之中,強化傳統文化教育,以培養具備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醫學人才。要大力弘揚“大醫精誠”“仁者仁術”等傳統的人文醫學精神,讓學生深刻體會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視病人為親人”的道德情懷,讓學生學會如何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提高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技能,促進學生全面成才。教師還可以創新教學方式,將新媒體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利用影片、短視頻等技術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便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與負擔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了解程度,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邀請專家進校舉辦人文論壇,向學生傳遞人文精神,以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接受到人文教育。例如,長春中醫藥大學曾先后邀請仝小林院士、樊代明院士等國內知名學者為師生開展了多場次多維度的講座及論壇,以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與當地有關部門聯合舉辦“文化名家進校院”等人文活動,以激發學生的人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結語
目前我國中醫學類專業存在教育資源不足、學科之間交叉融合不夠深入、人文教育不夠重視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該積極采取擴充資源、提高專業師資水平、為學生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與實踐基地、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注重完善課程體系,促進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等措施。除此之外,學校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增加人文課程的比例。總之,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中醫院??梢酝晟茖I建設體系,構建新時代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葉孟,劉昱. 新醫科卓越醫學人才培養研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4(01):9-12+21.
[2] 阿不都西庫爾·扎依提,努爾古麗·蘇里坦. 雙一流專業建設與改革探討:以新疆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為例[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9):245-246.
[3] 邵瑜. 高等中醫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M]. 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 靳俊峰,郭瑞珍,歐小波,等. “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8):7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