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學習活動觀,具體是指教師以深刻豐富、層次漸進的教學活動為關鍵,設計并實施課堂教學的先進理念。它充分強調了學生的語言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和實踐創新,以整體性、層次性的讀寫活動,引領學生在讀寫整合、以讀促寫中實現個性化、創造性的語言輸出,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培育其寫作能力。
在實際的主題式讀寫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經常存在以下現象,如單元主題內容缺乏整體把握,語篇解讀淺表化,未能真正引領學生深層感知主題意義;課堂中讀寫活動任務驅動不夠真實,沒有層次,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寫作實踐的積極主動性;活動設計時存在閱讀和寫作相互割裂的現象,導致整個課堂較為“零散化”等,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中積極有效地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真正實現在活動中學習理解、靈活運用并創造語言呢?本文將結合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 Story time&繪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讀寫教學,闡述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主題式讀寫教學策略。
一、基于單元主題,深層解讀語篇
在小學英語主題式讀寫教學中,學生是語言學習和實踐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初步感知語言、習得核心語言知識、探究主題意義,從而實現用語言解決真實問題的關鍵能力,逐步實現從語言知識向語言技能的積極轉化。因此,教師對文本語篇的深層解讀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前提。以本次讀寫課為例,本課共含有兩個語篇內容,Story time板塊為對話型語篇,呈現了小學畢業前Miss Li與學生暢談夢想的場景,第一段、第二段對話分別呈現了六個人物的夢想,第三段對話則呈現了Miss Li的夢想,即希望將來看到孩子們夢想成真;繪本則為故事型語篇,講述了小男孩Vic夢想成為超人幫助別人,有一天他在放學路上幫助了另外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想成為超人,于是相同的夢想使他們結伴走上了幫助別人的人生旅程。兩則語篇的主要話題均為“談論別人或自己的夢想、職業”,主題范疇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旨在讓學生通過深度閱讀和寫作實踐準確描述自己的夢想,并在生活中樹立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心懷夢想并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二、學習理解活動,初步感知語篇
在小學英語主題式讀寫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單元主題,以融合文本語篇為有效依托,引領學生在學習理解活動中統整單元結構化語言知識。
(一)回顧繪本內容,引出讀寫主題
主題情境的創設是開展主題式讀寫教學的關鍵途徑。在讀寫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積極創設真實鮮活的主題情境,引入與教材語篇相契合的話題內容,促使學生在問答互動中激發語言學習興趣,明確讀寫主題,初步感知寫作方向。在導入活動的設計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設計讀前互動,在激活學生語言背景圖式的基礎上發散學生的語言思維,建立話題之間的相互串聯。
因此,在本節讀寫課中,教師在課前布置了英文繪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的課前預讀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前嘗試用簡短的英文描述故事的大致內容;在課堂伊始,教師呈現繪本封面,提問學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tory?”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繪本封面中的非語言信息,在回顧中發表對繪本故事的初步感知;一位學生大致描述:“Vic wants to be a superman. And he helps a boy one day. The boy wants to be a superman too. So they help others from then on.”接著,教師通過追問:“So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開門見山地引出主題“Dreams”,為后續的互動交流奠定基礎。
(二)基于真實生活,展開自由討論
為了創設真實且有趣味的語言情境,教師可以挖掘單元主題中的語言生長點,精心設計互動交流活動,促使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感知文本主題,發散語言思維,豐富語言積累。因此,在感知“Dreams”這一主題后,教師提問:“Do you have a dream?”“Whats your dream?”鼓勵學生嘗試用語言支架“I want to be ...”簡單闡述自己的夢想。在教學中,師生對話如下:
T:Do you have a dream?
Ss:Yes.
T:Whats your dream?
S1:I want to be a singer.
T:Why?
S1:Because I like singing. And Im good at it.
“夢想”這一話題對于學生來說,既源于真實生活,又符合學生的憧憬想象,能充分激發學生真實語言表達的欲望。教師在互動環節,通過追加問題,引領學生初步認識到夢想可能與個人愛好、平時實踐行動有關,為后續的深層閱讀探究和寫作實踐埋下伏筆。
(三)展開初步閱讀,獲取關鍵信息
譯林版英語教材前后單元連貫,教材與教材之間存在一定的情境聯系,教材中的人物也在成長。基于此,教師在初步閱讀前設計了“Guess and say”的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對不同教材人物的理解,對教材人物的夢想展開積極預測;之后,教師從內容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分析,引導學生觀看動畫視頻,完成表格信息,再根據表格中不同教材人物的夢想進行語言輸出;有學生根據表格,嘗試運用教師所給的語言支架操練語言:“Mike wants to be a dentist.”“Wang Bing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Liu Tao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Su Hai wants to be a dancer.”“Nancy wants to be a writer.”“Yang Ling wants to be a pianist.”
三、應用實踐活動,體悟主題內涵
在學習理解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精心設計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鞏固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探究閱讀,在積極思考中形成結構化的語言知識,理解文本語篇之間的邏輯關聯,從而實現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深層理解。
(一)深挖語篇內涵,闡述個性觀點
在學生初步感知教材人物的夢想之后,教師通過提問:“Why does Mike/Yang Ling/Wang Bing want to be a/an ...?”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在文本中圈畫各個教材人物夢想的產生原因。以“Mikes dream”為例,教師通過融合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Story time板塊中Mike說自己喜歡吃糖果的插圖內容,以及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Story time板塊中Mike看牙醫的情境畫面,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到“Mike likes eating sweets. He has a toothache and he goes to see the dentist.”深層感知“Mike wants to be a dentist”的真實原因,促使學生在思辨中體悟“Mike wants to help children care about their teeth.”教師通過詢問,引導學生深入探討Mike有牙醫夢的真實原因——和自己牙疼的經歷相關,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不同教材人物擁有夢想的不同原因,在歸納總結中發現夢想與原因之間的隱形邏輯,促使學生認識到“Dreams are from our talents.”“Dreams are from our hobbies.”“Dreams are from our life experiences.”以及“Dreams are from our nations dreams.”等主題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在積極建立夢想與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天賦特長以及中國夢等方面的深層聯系。
教師通過上述應用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個性化的語言闡述、深層次的思維激辯中深層解讀文本故事,準確把握文本主題價值內涵,有效促進學生語言知識技能與思維品質的發展,從而為后續的寫作實踐夯實基礎。
(二)融合繪本內容,升華主題意義
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深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豐富,教師在讀后拓展環節再次融入繪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引導學生從“How”這一方面探討如何實現夢想。教師呈現Vic這一繪本人物,提問:“How can Vic make his dream come true?”引導學生在深層閱讀英文繪本中認識到“Vic does sports every day.”“They work hard.”“They do well at school.”等觀點,促使學生認識到“實現夢想之前需要付出多種方面的努力”這一層面。隨后,教師再追問學生:“And the little boy wants to be a superman too. How do they do to make their big dreams come true?”引導學生基于對繪本插圖的觀察,認識到“超人”雖然是一個較為抽象的詞匯,但是在生活中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這也是成為超人的一種潛在內涵。學生通過觀察插圖,總結出“They help their neighbors.”“They show the visitors the way.”等觀點,深化語言思維。接著,教師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問:“What about ourselves?How can we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通過與學生的積極問答,在深層次的互動交流中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活用語言知識,實現個性化的口語表達,為后續的寫作實踐做好鋪墊。
四、遷移創新活動,實現主題表達
在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主題式讀寫教學中,教師在遷移創新活動中應積極推出本課的讀寫主題,引導學生在搭建寫作支架、展開主題寫作、實施多元互評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一)搭建寫作支架,提升邏輯思維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的有效延續。最后,教師設計了“Write your dream card”,在呈現讀寫主題“My dream”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What(夢想是什么)”“Why(夢想的緣由)”“How(怎么實現夢想)”三個方面建構寫作支架,在整體梳理寫作內容中輔助學生后續的創作表達。教師設計了以下導圖支架,引導學生在自主搭建的過程中形成結構化語言知識,有效提升邏輯思維。
(二)展開主題寫作,實現語用輸出
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鼓勵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夢想。其他學生在聆聽和觀察心愿卡作品成果的同時,積極地給予評價。隨后,教師再通過小組互評的方式,促使學生在評價和鑒賞他人習作中,有效提升語言綜合素養。最后,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進行二次修改,在反思中獲取語言素養的向上生長。以下是一位學生的習作:“My dream:I want to be a cook. I like eating nice food. And I like cooking. I sometimes cook with my mother. I want to cook nice Chinese food for foreign people. To make my dreams come true, I should study hard. I will learn more about cooking too. I will practise cooking at weekends. I hope my dream will come true!”在本節讀寫課中,教師將閱讀和寫作進行了深層次的融合,有效實現了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在積累與運用、創作和表達中真正實現了主題意義的落地生根。
總之,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主題式讀寫教學,是發展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學生全方位深度語言學習的有力保障。教師應積極遵循新課標相關要求,充分基于單元主題,精心設計豐富多元、螺旋遞進的讀寫活動,以活動為支點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撬動學生的語言思維,促進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協同發展,有效實現學生語言素養的向上生長。
編輯:張俐麗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主題式讀寫教學研究”(課題編號:D/2021/02/654)的相關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佳煒,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