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歌劇舞劇院于2013年創作、編排了大型民族舞劇《孔子》,再現了孔子周游列國的歷史故事,歌頌和弘揚了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這部舞劇的音樂由青年作曲家張渠創作。現有文獻多描述舞劇音樂給人的直觀感受,而缺少對創作技法的具體分析。經過對舞劇《孔子》音樂結尾部分的分析發現,在主旋律重復的過程中有調性、小節類型、第4小節附點音符、第6小節結束音這四個方面的細微變化。這些細微變化在深化了音樂主題的同時,也避免了觀眾產生聽覺疲勞。
【關鍵詞】舞劇;《孔子》;調性;創作技法
【中圖分類號】J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4—091—03
一、舞劇《孔子》簡介
中國歌劇舞劇院于2013年創作、編排了大型民族舞劇《孔子》,并于當年8月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全劇由“序·問”“亂世”“絕糧”“大同”“仁殤”“尾聲·樂”六幕組成,再現了孔子周游列國的歷史故事,歌頌和弘揚了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表達舞劇編創人員對傳統、對文化、對歷史的尊重和熱愛。這是是國內藝術團體首次以舞劇的形式展現孔子的思想體系和生命歷程,上映多年來在全國各地多次演出,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同與肯定,社會反響良好。
二、部分現有文獻對舞劇《孔子》的分析
文獻[1]、文獻[2]、文獻[3]、文獻[4]分別從舞蹈學的角度、人物藝術形象塑造的角度、戲劇性的角度、綜合性角度討論了這部舞劇。由此可見,這部舞劇的反響之大,不僅體現在觀眾層面,更在學術界引發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廣泛討論。但現有文獻大多從舞蹈學、文化學、藝術形象、戲劇性、舞臺服裝道具、作品影響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對舞劇音樂往往僅用少量的文字描述音樂給人的直觀感受,而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更沒有專門針對這部舞劇的音樂進行分析的文獻。
三、舞劇音樂的重要性及舞劇《孔子》音樂的結尾部分
通過文獻[5]的介紹,可以知道舞劇音樂直接起到烘托情緒、塑造人物形象、間接敘事等作用,是一部舞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的音樂由青年作曲家張渠創作。舞劇后段出現了《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歌詞,這兩句的音樂采用了羽調式。后來“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的音樂采用了宮調式,并多次重復直到謝幕。這段音樂的出現深化了舞劇的主題,使孔子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讓觀眾在舞劇散場后還久久沉浸在孔子的世界中,可謂是這部舞劇音樂的畫龍點睛之筆。
對于這段音樂,文獻[6]寫到“那是一段五聲宮調式音樂,既有開闊的氣象,又有深廣的氣韻,更有崇高的氣質。全劇以孔子主題貫穿始終,用不同的主奏樂器領銜,在不同的音區用不同的色調,數度變化循環出現。”
文獻[6]對這段音樂給人的主觀感受進行了描述,但從創作技法上缺乏較為具體和專業的分析。鑒于此,筆者用對主旋律記譜的方式,對文獻[6]寫到的結尾的這段音樂進行了較為具體和專業的分析。
四、主旋律在F宮的首次出現
這段歌詞為“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在最后一幕中由男聲獨唱,此時是孔子的獨舞。
通過F—A的宮—角大三度關系,判斷是F宮。記譜如譜例1所示。
這是主旋律的首次出現,在F宮,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弱起小節,第4小節歌詞的“于”是徵-角小三度下行,無附點音符,第6小節歌詞的“所”結束在宮音上。(本文中弱起小節的分析以弱起后為第1小節。)
之后的歌詞是“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傷不逢時,寄蘭作操。傷不逢時,寄蘭作操。”由F宮轉為D羽,變為完全小節,但這段D羽僅出現在首次F宮主旋律,后面不再重復。
五、主旋律不同調性的重復
(一)C宮的重復
男聲獨唱后是主旋律的重復,此時是獨舞轉群舞。通過C—E的宮—角大三度關系,判斷是C宮。記譜如譜例2所示。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二)E宮的重復
C宮后是一段過渡旋律,過渡旋律之后主旋律繼續重復,此時是群舞。通過E—#G的宮—角大三度關系,判斷是E宮。記譜如譜例3所示。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弱起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無附點音符,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三)G宮的重復
E宮后主旋律繼續重復,此時是合唱加群舞。通過G—B的宮—角大三度關系,判斷是G宮。記譜如譜例4所示。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第6小節的“所”結束在角音上。
(四)降B宮的重復
G宮后主旋律繼續重復,此時是合唱加群舞。通過降B—D的宮—角大三度關系,判斷是降B宮。記譜如譜例5所示。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的“所”結束在宮音上。
(五)朗誦時重復
降B宮結束后又從F宮男聲獨唱重新開始,這次獨唱與主旋律首次出現時的獨唱相比只唱到“無所定處”,且為無伴奏清唱,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無附點音符。由于清唱節奏較為自由,故無法判斷是完全小節還是弱起小節。
這次的獨唱之后再在C宮上重復主旋律,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在C宮重復結束后、過渡旋律開始前加入《論語》的朗誦。
過渡旋律之后,在E宮上重復主旋律,此時是朗誦加群舞。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弱起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無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E宮結束后,在降B宮上重復主旋律,此時是朗誦加群舞。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降B宮結束,朗誦隨之結束,開始謝幕環節。
(六)謝幕重復
謝幕時先是謝幕的過渡音樂,待孔子出場時,先在G宮上重復主旋律,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結束在角音上。
G宮結束后,在降B宮上重復主旋律,此時是四人謝幕。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是完全小節,第4小節徵—角小三度下行有附點音符,且第6小節結束在宮音上。
之后的集體謝幕又從C宮開始重復,不再贅述。
六、主旋律重復的分析
將主旋律從F宮首次出現開始到最后的全部重復過程列表如表1所示。由上表可以看出,同樣的宮調式旋律,每次重復,都有調性、小節類型、第4小節附點音符和第6拍結束音的細微變化。
從調性上來說,是F宮、C宮、E宮、G宮、降B宮的循環,且從無伴奏清唱到四人謝幕(第6次至第11次)降B宮在E宮和G宮之間多出現一次(第9次),第11次降B宮結束后,第12次跳過F宮由C宮開始重復。
從小節類型上來說,僅首次的F宮和所有的E宮是弱起小節,其余調性都是完全小節。第二次的F宮是無伴奏清唱,由于清唱節奏較為自由,故無法判斷是完全小節還是弱起小節。
從第4小節附點音符上來說,僅F宮和所有的E宮無附點音符,其余調性都有附點音符。
從第6拍結束音上來說,僅F宮和降B宮結束在宮音上,其余調性都結束在角音上。但朗誦時多出現的降B宮(第9次)結束在角音上。
對于過渡旋律本文不再另行分析。
七、結語
本文對舞劇《孔子》音樂結尾部分的創作技法進行了較為具體和專業的分析。先分別對結尾部分的主旋律的每次重復進行記譜,并通過和聲和配器判斷小節類型,然后將主旋律從第一次出現到舞劇結束的全部重復過程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來,以便于更清晰地分析主旋律的變化規律。
經過分析發現,在主旋律重復的過程中有調性、小節類型、第4小節附點音符、第6小節結束音這四個方面的細微變化。對于同樣的主旋律在重復時改變細微之處,便可使其在數十次的重復中顯得靈活、豐富,配合上朗誦、合唱和過渡旋律,在深化了音樂主題的同時,也避免了觀眾產生聽覺疲勞,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這樣的創作技法值得在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于雪.舞劇《孔子》的文化解讀[J].文藝爭鳴.2016(11).
[2]呂晨.舞劇《孔子》的藝術形象探析[J].歌海.2015(6).
[3]楊蕾.論大型原創舞劇《孔子》的戲劇性分析[J].戲劇文學,2019(12).
[4]閆杰.天光云影共徘徊——舞劇《孔子》賞析[J].名作欣賞,2015(6).
[5]陸小燕.舞劇音樂在舞蹈藝術中的作用研究[J].尚舞.2021(14).
[6]紫茵.賢士之靈圣者之舞——觀大型原創舞劇《孔子》[J].藝術評論, 2014(4).
作者簡介:秦敏恒(1994—),男,內蒙古錫林浩特人,工學學士,現就職于內蒙古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錫林浩特分公司,研究方向為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