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琴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優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就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成為教師要嚴肅對待的話題。面對此景,教師就需要深入關注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實效性等,以期滿足學生數學學習鞏固和訓練的需求,加速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發展,也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積累。優化家庭作業設計,探索作業設計新方式,是當下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是切實落實黨和國家“雙減”政策的必要舉措。故而,教師就需要優化數學家庭作業設計,努力從內容上實現精簡,從形式進行創新,使得小學數學家庭作業成為小學生數學學習進步的階梯,成為他們數學思維發展的砥礪石,成為他們數學綜合能力發展的有力支持。讓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呈現出內容趣味性和形式多樣化的理想格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將從現在的家庭作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優化設計家庭作業這兩大方面來進行闡述,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有所幫助。
一、家庭作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作業目的單一、形式單一
課堂作業應當具有目的性,或為鞏固已有知識,或為拓展和延伸。多數小學數學教師的家庭作業設計以“鞏固”為基本目標,同時也是唯一目標,基本沒有考慮通過課后作業練習來拓展小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訪談的過程中,有教師表示:數學課堂練習就是為了鞏固新知識,借助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90%的學生都已經能夠完成課堂練習了,說明教師的這堂課成功了。再加之,就當前的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而言,過度依賴于書面作業、習題訓練的形式普遍存在。例如,很多教師在家庭作業布置時,很少會設計個性化的作業,而僅僅是依賴教科書上的練習題,或者是自己下載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課堂作業缺乏“設計”,家庭作業形式單一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課堂作業缺乏生活性
當前的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中,過度依賴書面習題的作業設計方式,導致小學數學課堂聯系脫離學生日常生活、缺乏實踐性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脫離生活的作業設計,常常給人一種應試化之感,不利于良好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課堂作業評價形式單一
教學評價是教師完整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效的家庭作業評價,不僅有助于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質量。在當前的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批改中,教師的家庭作業評價形式較為單一,以作業批改為主,而作業的批改以判斷對錯為主。這種單一化的作業評價形式,不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自己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
(四)學生的抵抗情緒和低效率
其實無論作業簡單與否,愛玩始終是小孩子的天性,面對作業會有天然的抵抗情緒。哪怕作業只是簡單的1+1=2,可能也不及一個需要他動腦筋才能搭出來的積木有吸引力。作為家長,要正視理解孩子的抵抗情緒,可以不是回家后第一時間寫作業,當孩子想玩某個游戲、玩具或看動畫片、出門找小伙伴時,讓其先解決當前的情緒需要是遠比抑制情緒需要更為明智的做法。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比如喝水、啃手指、玩橡皮、上廁所等,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外,小孩子的注意力還極易被外物吸引,比如電視聲、敲門聲、飛著的昆蟲等,這就造成原本只需二十分鐘就可寫完的家庭作業一個小時還完成不了。
(五)家長輔導方式錯誤
網上經常出現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氣急敗壞繼而發火的視頻,通過對此類視頻的觀看了解,不難看出,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輔導的時候,所采取的輔導辦法并不合理。家長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解答問題,教孩子的解決方法只是大人的思維,孩子無法理解其實情有可原。再者,當孩子對一些問題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時,家長并沒有做好引導,仔細想想,孩子回答得并不是毫無道理,只是不適用、太童趣。家長應做的不是否定孩子,告訴孩子你這是錯誤答案,而是先認可,再講解,用孩子的思維去講解。
除了輔導方式的錯誤,很多家長所營造的家庭氛圍并不適合孩子學習。有些家長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看孩子的自覺,與家長輔導無關。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固然是決定自己學習成績的關鍵,但是外部環境的影響依舊不可忽略。當孩子想要學習時,家長要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熱愛閱讀的家庭中的小孩往往也愛閱讀,性格更沉穩,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頗受歡迎,這與他因閱讀而形成的不急不躁的性格緊密相關。
二、如何優化設計家庭作業
(一)立足有趣層面去思考
實踐表明,家庭作業為何成為學生的負擔?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機械、枯燥。把家庭作業從單一的寫作業,發展成為多層級學習體驗,勢必能提升作業的吸引力,應讓家庭作業成為小學生最為快樂的學習活動。立足有趣層面去思考家庭作業設計,把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融合起來,把知識、技能訓練與動手實踐、活動反思等形式巧妙聯系起來,使得作業設計更生動、更有趣,能夠激發學生作業的興趣。
比如,在“角的初步認識”課外作業設計中,教師就需要立足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作業負擔要求,從他們的年齡特征出發,規避單一的作業,采取多元化、趣味化家庭作業設計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快樂的實踐者、操作者與體驗者,讓他們在趣味滿滿的狀態下快樂完成作業。
像設計“我心中美麗的角”繪畫類作業,引導學生把課內外感知到的與角相關聯的圖形畫出來。通過畫鐘面的指針,畫園丁手中的大剪刀,畫籬笆上的竹子圖案,畫小伙伴們勝利的手勢等,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感悟角的構成,建構角的表象,使得整個角的家庭作業變成一個快樂的“畫一畫”活動。在其間,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是高漲的,學習觀察是深刻的。同時,這樣畫角的家庭作業,還能促進發散思維、積極聯想,不僅實現角的初步認識學習鞏固,而且還能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助力他們迸發創新學習的火花,讓家庭作業不再是一件痛苦的“寫一寫”活動,而是成為一個幸福的學習體驗。
(二)關注主動層面去設計
改變枯燥、單一、無趣這些因素,家庭作業就不會成為小學生學習的負累,還能成為小學生主動作業、快樂探索的重要力量源泉。比如,在“三角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在家庭作業設計方面就需要從自主設計、主動探究等維度去思考,以期通過該類作業設計來激發小學生主動作業、大膽思考等學習活力,讓他們的數學學習質量得到提升,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像設計收集型作業,該項作業設計不是為了寫,也不是為了記一記、背一背概念,而是通過學生親手收集三角形活動,幫助學生積累起豐富的三角形感知,形成扎實的學習體驗,為建構厚重的三角形表象打下基礎。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收集和觀察三角形紙板、三角形尺、移動通信鐵塔上的三角形構造、斜拉索大橋中的三角形,還有許許多多三角形的案例。通過收集與觀察,使得學生對三角形的邊、角、頂點和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知識得到深化,學習認知建構變得更加扎實。
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像鼓勵學生用鐵絲圍成三角形,用木條做成三角形等。通過做三角形活動進一步深化三角形特征的理解。在按壓三角形是否變形等活動中,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不變形的規律。通過這些有趣的主動型、實踐型作業,能夠更好地保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讓他們的數學學習得到理想的鞏固,也使得相應的數學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
(三)重視合作層面去謀劃
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都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設計合作式家庭作業,不僅能有效踐行該教育思想,而且還能改變家庭作業設計形式,讓學生樂于去實踐探究,去完成作業。故而,教師就要關注學生在合作作業、合作探索層面的家庭作業設計,以期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行動,讓家庭作業來個大變臉,成為孩子們最愿意參與的學習活動,成為他們最樂意投入的學習體驗。這樣立足主動層面去設計合作型家庭作業,勢必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力,增進他們學習數學、快樂作業的信心。
比如,在“整數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在家庭作業設計方面就得作出深度思考,努力規避單一的試題計算、試題計算糾偏等作業,盡力采取同伴合作、同伴互動等方式來設計家庭作業,讓這份作業更有情趣、更有活力。
設計互動式作業。在混合計算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學生與同伴,或是與家長合作玩一玩撲克牌、算一算24點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既能給學生以刺激,引發他們用好混合運算知識、技能、方法等本領;又能深化學習理解,引發多維度、發散性學習思考,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合作學習意識的增強。
還可以設計一個數學小報家庭作業,指導學習小組協作分工,共同完成有關混合運算方面的知識小報。這樣學生會帶著任務自主探究,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同時,也能在不斷的互動中實現學習共享,拓展學習知識面,使得他們混合運算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由上可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教師要緊緊圍繞新課標精神以及“雙減”政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內吃得透、學得好,確保課外無需過多的消耗。當然,教師還需重視典型化、有效化的家庭作業設計,以此來鞏固課內學習,深化學習理解,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認知的科學建構。基于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家庭作業優化設計,通過少而精的作業來促進數學學習鞏固理解,起到畫龍點睛之效;還應重視新而奇的家庭作業設計,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誘發個性化學習探索,促進他們數學學習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