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丁
美術強調視覺形象的建構,但向學生展示的美術作品往往是靜態的、高度完成的,這是美術家運用了許多步驟和技巧的結果。由于現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達不到這個高度,同時自身的繪畫能力的缺乏,無法用影響學生繪畫能力培養的正確思路和步驟來解決。演示教學使學生能夠拆解繪畫,在學生面前再現,減少學生繪畫的難度,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技巧。
一、優化教學計劃,提升教學質量
為了將開放教學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思想觀念,改革創新教育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解決在美術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夠讓學生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促進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良好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實際情況,設計適當的教學目標,同時整合開放式教學,提高小學美術課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巧妙的組合》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現階段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東西,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教師要讓學生們知道如何巧妙地組合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美麗圖片,通過不同優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組合”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同一組物品的不同組合方式進行思考,在實踐中發掘不同的組合方式,并從中找出具有遮擋關系的組合,形成遮擋關系和前實后虛所產生的空間概念。教師可以設計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組合”的魅力,在充分理解“組合”概念的基礎上,介紹組合對象后的顏色選擇。
二、整合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幫助靜態對象轉化為動態圖像,在視力、聽力等方面,給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體驗,更易于學生理解。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藝術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植物寫生》的時候,由于季節的原因,學生很難看到很多的植物,這也就導致植物寫生的對象不夠豐富。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不同季節的植物圖片,并且還可以詢問學生喜歡的植物,通過互聯網的途徑搜集圖片,在投影上通過分屏為學生同時展示多種植物。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寫生,充分調動學生在寫生中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有效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寫生結束的時候,為學生展示其他優秀的寫生作品,讓學生對比自己與其之間的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實踐意識,在之后的寫生中積極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畫作。在《自行車的局部寫生》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放大局部照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片進行寫生。在繪制完成以后,可以讓寫生不同部位的學生將自己的畫作拼起來。
三、營造良好氣氛,激活美術創造力
小學美術開放式課堂中最重要的是營造開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將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達出來,并且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種教學氛圍里,學生不會受到很大的束縛,自身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教師的教學也不局限于課本,而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補充,提高教學的豐富性,重視全面的實踐美術活動的發展,讓學生先看然后畫畫。觀察力是學生感受生命與自然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也是學生自身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可以在從自己喜歡的角度出發,進行美術創作。
例如,在學習《我的書包》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書包,并且款式和顏色都各不相同。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書包,并且向其他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書包:“書包里裝了什么東西?書包有什么讓你滿意的地方?你想要什么樣的書包?”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跟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激烈交流,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筆,將自己喜歡的書包畫出來。有的學生更換了自己書包的顏色;有的學生在自己的書包上增加了小動物圖案;還有的學生在自己的書包上加上了風車和雨傘等物品。在這其中每個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發揮想象,設計出了屬于自己的書包,實現了自身創作力的良好發展。
四、引入開放內容,提高審美能力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教學內容的開放提供了便利,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為開放式美術教學的開展設計方案。教師可以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上,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背景和內容的拓展,讓學生可以看到美術內容其背后的含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探究美術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所處環境,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學生通過課本內容學習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有限,并且局限在課堂當中,自身的思維沒有充分打開,這也會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好玩的內容更加感興趣,教師要提高開放式教學內容中的趣味性,通過更加多元化和豐富的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在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有趣的漢字》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通過繪畫所表現的漢字,然后讓學生自由舉手,猜測這是什么漢字。并且讓學生思考這個漢字是怎么變成這樣的,學生可以在黑板上自己進行繪制,表達自己對于這個漢字變化的理解。在學生積極討論、舉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對漢字的形狀進行思維的發散,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找到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歷史,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繪畫工具進行夸張、變形表現。學生需要考慮到漢字之間的協調處理,使漢字生動有趣,把國畫課轉變成圖案繪畫課。
五、融入開放理念,拉近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是共同進步的關系,既是師生關系,也是朋友關系,因此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以往都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思維陷入瓶頸,并且在遇到問題時需要思考的內容,學生會期待從教師那里得到答案,自身沒有養成思考的意識,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學習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建立開放的師生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學習內容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其他的學生進行溝通,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例如,指導學生欣賞馬蒂斯的美術作品時,可以看到馬蒂斯的生活,了解了美術家對生活強烈樂觀精神后,再欣賞他的其他作品,從作品中了解顏色的關系。針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進行內容提取,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會產生自己的答案。在眾多答案中一定有很多偏差,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批評學生。學生可以就一些問題談談自己想法,教師要細心聆聽,并且多鼓勵學生積表達自己想法。
六、優化教學方法,構建開放課堂
教學方法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聯系起來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學方式應該與學生之間具有更高的貼合性,向學生更好地表現學習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在其中的參與動力?,F階段教學模式多以單一形式進行:教師教,學生機械地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局限于教師的教學里,自身沒有發揮主體作用,只是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進行知識的認知。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統一,在自身理解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情況,這也就導致了學困生的出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媒體放大圖像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視覺效果,使氣氛可以得到渲染。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同時指導學生了解顏色的亮度梯度,一組學生繼續增加白色,另一組學生增加黑色。每個實驗的結果都記錄好,學生通過實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增加白色時亮度會變亮,增加黑色時亮度會變暗。通過學生自己參與實踐的方式,對這個顏色的變化規律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
七、科學評價機制,促進持續學習
由于個別的差異,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形式也應有所不同,要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評價應采取不同形式,評價要有延續性,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今后還要在哪方面努力。在評價中,教師要從各種方式入手,開放評價機制,把握學生的亮點,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樹立信心,培養學生自信。
例如,在《生活中的標志設計》的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先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標志。學生說道:“交通標志、天氣標志、地圖標志……”,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自己喜歡的方面進行標志的設計,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學生設計標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正在設計的內容說出:“哇!你的想法很好,你是怎么產生這個想法的?”“這個標志里有很多的顏色,它們之間搭配得很漂亮?!苯處熞部梢越o學生一些建議:“這個標志表達的是暴雨,暴雨代表‘危險’,標志的顏色是否可以更深一點?”對于一些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其他的學生展示,讓學生發表意見,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也是對學生們的極大鼓勵。偶爾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作業回家,讓家長來評價,從造型、顏色、創造力和以往內容的對比等方面評價,這種從內到外的關注肯定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隨著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概念的提出,家長和學校更加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學生的興趣愛好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作為小學中為數不多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小學美術擔任著重要的責任,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廣度有著積極的作用。小學美術開放教學模式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通過更加多元化、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的學習成果,在實踐中得到收獲,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打造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