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纓


當今社會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如果初中英語教師還將思維和教學手段停留在傳統的觀念上,那么勢必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的思維工具,能夠將顏色、圖像、關鍵詞連接在一起,能充分激發大腦的潛能,鍛煉其機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建立自身的知識框架,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他們主動探究英語知識,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英語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語言類學科,它不僅是引導學生獲悉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拓展視野、增進認知的關鍵渠道,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有效的英語知識學習定然能夠推動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形成,因此在初中教學中,英語課堂教學凸顯了其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核心素養成為研究的熱點話題,是學生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很廣泛,適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思維導圖工具的出現給初中英語課堂思維培養增添了靈活的推動力,教師要充分挖掘思維導圖在課堂中的潛在作用,以促進初中英語課堂的效率和效果。
一、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
(一)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新舊知識的連接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連接非常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新舊知識的連接,讓學生通過已學過的詞匯來連接新詞匯,不斷構建詞匯知識體系,這對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每個單元的關鍵詞匯,并理解其內涵、應用形式以及應用范圍等,然后利用思維導圖,把這些有關聯的詞匯聯系起來構成一個詞匯結構,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節省很多時間,而且還會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課時,文章中的關鍵詞匯有bike, boat, ride, bus, train, subway等,本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交通工具,并且掌握這些交通工具的英語表達方式,通過理解和掌握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在寫作中。由于交通工具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而且大部分學生對交通工具比較感興趣,這樣有利于教師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各自上學乘坐的交通工具,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通過對此單元詞匯的分析,學生就能初步判斷此單元主要學習的是交通工具,并進行聯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再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作出進一步的歸納和分析,聯想出更多與交通工具有關的詞匯,如“take the subway” “between... and... ”等詞組,這樣既實現了新舊知識的有效連接和關聯,同時又加強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具有教學意義。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同類詞匯的學習
初中英語相比于小學英語詞匯量更大,知識點更為繁雜,學生記憶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多詞匯雖然讀法不同但是表示的意義相近,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在記憶和理解過程中出現混淆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巧妙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習同類詞匯,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直觀的英語單詞框架,從而提升他們的整體英語水平。例如,在教授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內容時,這篇文章涉及很多有關地名的詞匯,教師就可以把police作為思維導圖的導入內容,對這些詞匯進行列舉整理,然后按照詞匯的意思對它們分類總結,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把整個單元的詞匯進行了相關的分類和整理,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三)利用導圖推動詞匯記憶,加深詞匯理解能力
詞匯是英語學科的根基,沒有扎實的詞匯基礎,就無法實現聽、說、讀、寫,在英語課堂上也無法順暢地吸收知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個性思想逐漸凸顯,不愿接受傳統的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式,在接觸到新的詞匯和知識時也希望嘗試和探索不同的記憶方法。比如在教授“volunteer”這個單詞時,運用聯想展開記憶:When to do volunteer work? Where? What to do? Who can we help? Why? How about the feelings?... 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展開回答,繪制思維導圖,很好地掌握單詞的用法以及意義。
思維導圖中知識點的關聯性能夠將詞匯記憶的過程轉變為一個自然而然的詮釋和記憶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集趣味和理解為一體的新穎學習工具。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借助思維導圖的特性,通過思維的發散性和圖文的視覺沖擊性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同時借助導圖的邏輯性,展示詞匯的結構和原理,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能力。
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內容,教師要善于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首先,教師要做好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前期的分析與準備工作,通過分析教材歸納將要講解的難點、重點內容,其中主要有語法知識、詞匯知識等,并且用多種顏色線條的思維導圖展示出來,教師要讓學生去觀察、分析思維導圖,打開學生的閱讀思維和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多層面、多角度去分析問題,在預習新知識的同時回顧舊的英語知識,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結構。其次,在完成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課前的準備工作后,教師還需精心策劃英語閱讀活動的導入環節。教師要保證閱讀活動課前導入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利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去聯想實際生活,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分析與概括課文的主旨內容,并且給予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思維導圖的機會,之后教師再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與學生共同參與到主題探討之中,相互分享本節課將要學習的主要英語內容。最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把思維導圖運用在課后閱讀總結、歸納中,對學生展開全面、個性化的學習評價,共同構建有效化、高效化的英語閱讀課堂。比如在教授Mars這一課時,通過文本解讀,以“name, diameter, distance from the sun, looks, climate, gravity, oxygen”為第二層級,繪制關于火星的思維導圖。
接下來,小組討論,以同樣的層級生成關于地球的思維導圖。
通過兩個導圖的對比,學生感知生成“The earth is the only planet for us.” 和“There is no Planet B.”的危機感,從而激發要好好保護地球母親的意識,自然滲透情感教育。
教師要對英語教材知識開展多方面的拓展與延伸,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與英語教材相關的優質英語課外素材知識,并且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讓知識的拓展、補充更加具體化,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資料搜集能力、思維導圖繪制能力和課后復習習慣。
三、在復習總結中應用思維導圖
初中英語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聯結小學階段的英語基礎知識,同時也承接著未來高中階段的深層英語知識,因此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非常關鍵的。而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即將參加的中考,甚至是以后的高考,這就要求他們必然具備扎實的英語能力,因此,初中英語課程會融入較多的復習總結課程。復習總結課是對以往知識的梳理,是一種查漏補缺的過程,在復習時學生要知道自己會的是什么、不會的是什么,哪里較薄弱、哪里又較擅長,這些都是復習課的主要任務。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英語知識內容較多,如果單憑學生的大腦去思考和回顧,將無法有效地建立起復習思路,此時,如果加入思維導圖的輔助,將使得復習總結任務的完成事半功倍。思維導圖能夠喚醒學生的記憶,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快速地以最為簡潔的方式建立起知識記憶體系,幫助他們盡快地回顧知識點,也讓他們在構建導圖的過程中思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總結時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高效思考和分析,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薄弱項,從而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幫助他們構建知識的整體框架,能對所學的知識不斷改進和反思,有效提升英語綜合能力。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從學生的成長和需求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學過程,在利用思維導圖時如何才能夠真正實現導圖的應用價值,讓英語課堂真正實現有效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