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琪,史中興,寇燕燕,劉 斌,2,陳 亮,欒倩倩
(1.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 甘肅景泰 730400;2.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蘭州 730070;3.甘肅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 甘肅武威 733006)
鹽堿化土壤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發布,我國約有鹽堿土壤面積9913 萬hm2[1],大面積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而且還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約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25%[2-3]。在我國人口和環境的巨大壓力背景下,鹽堿土壤作為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對其改良治理以及合理開發利用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4]。因此,如何改良治理及合理開發鹽堿地資源已成為核心議題。民勤綠洲灌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是我國典型的干旱綠洲農業區,具有氣候干燥、日照時間長、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非常適宜于蔬菜和瓜果類的糖分積累[5]。但近年來由于當地地下水資源的大量開采,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水質礦化度升高,土地荒漠化、鹽堿化面積大幅度增加[6]。據統計和研究發現,民勤綠洲鹽堿化耕地面積約32 240.36 hm2,占民勤綠洲耕地總面積的30.09%[7]。土壤平均含水率為12.97%,整體偏低;土壤平均含鹽量為47.02 g·kg-1,土壤鹽堿化嚴重制約了干旱綠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8]。因此,如何改善民勤地區土壤鹽堿化并提高作物抗鹽堿脅迫能力引起大量學者關注。前人研究表明,土壤鹽堿化會造成耕作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狀退化、土壤結構變差等土壤問題,植被農作物營養吸取功能和生理代謝功能受到影響、形態結構和根莖發育不良、產量降低、作物適種性和品質降低,嚴重時會出現枯萎、離子中毒甚至死亡等現象,威脅到大部分作物的生長[9-11]。朱偉等[12]研究表明,鹽堿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堿性鹽NaHCO3和Na2CO3,Na+含量較高,鹽離子和養分間的競爭作用容易造成土壤中鐵、磷等營養元素流失,導致土壤養分有效性降低,進一步抑制作物對養分的吸收與利用。武小靖等[13]在枸杞研究中發現,鹽堿脅迫直接損傷枸杞葉片的膜結構,導致細胞內形成過量的氧自由基,影響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進而影響植物蛋白質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等,使枸杞植株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孟祥浩等[14]在鹽堿地條件下研究發現,鹽堿土壤顯著影響小麥花后旗葉的光合效率、灌漿速率及產量和品質要素等。
目前,國內外對治理開發利用鹽堿地有大量研究和不少方法經驗,這些水利工程改良技術[15]、農藝措施[16]、化學改良技術[17]、生物修復技術[18]、水產養殖[19]、綜合措施[20]等方法在短期內對鹽堿地治理有較明顯效果,但隨著時間推移,土體深層中可溶性鹽類通過毛細管作用重新在土壤表層積累,造成土壤鹽堿化和次生鹽堿化,且無法規模推廣。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利用優勢特色資源凹凸棒石,研制了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創新了原位化根治技術,能有效切斷土壤鹽堿遷移毛細通道,對深層可溶性鹽類在土壤耕作層集聚有明顯阻隔作用,具有降低土壤含鹽量、提高作物產量的明顯效果,抑制土壤鹽堿化和次生鹽堿化的發生,形成了以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為核心的鹽堿地治理新模式,已在玉米[21]、小麥[22]、甜瓜[23]等作物上試驗推廣應用,土壤脫鹽率為18.5%~76.0%,農作物平均增產8.2%~68.1%,生態和經濟效益明顯[21-23]。生物有機肥是指將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與腐熟的有機肥復合而成的一類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效果的新型肥料[24]。鐘輝麗等[25]研究表明,生物有機肥既有利于增產和改善農產品品質,還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和減少土壤鹽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土壤養分,利于作物吸收。陳小倩等[26]在鹽堿地大麥施用生物有機肥研究中發現,可以顯著降低土壤鹽堿化程度,大麥分蘗數、有效穗數、千粒質量等均明顯提高,增產8.54%。施用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提高辣椒葉片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和過氧化物酶活性,促進辣椒的葉面積指數增大,單株掛果數增加2~10 個,單果質量提高0.03~0.30 g,并且可以提高果實的總辣椒素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27]。
甜瓜(Cucumis melo)是民勤綠洲農業區重要的經濟作物,是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8]。但長期以來,有關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和生物有機肥主要集中在對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和養分、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等研究,而采用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和增施生物有機肥對鹽堿地土壤養分、土壤酶活性和甜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鮮見報道。因此,筆者在大田條件下設定不同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核心材料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和生物有機肥施肥量,分析比較土壤鹽堿化性狀、養分狀況、酶活性和甜瓜產量及品質的變化,從而確定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與增施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的最佳組合,以期為治理開發利用民勤綠洲鹽堿地土壤和促進甜瓜增產提質關鍵技術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試驗于2021 年9 月至2022 年8 月在甘肅省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試驗站進行。試驗地位于河西走廊東段的民勤綠洲,為半封閉內陸荒漠區,溫帶大陸性極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110 mm,年蒸發量2644 mm,晝夜溫差25.2 ℃,年均氣溫7.8 ℃,日照時數為3073 h。供試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形狀規整。
供試材料: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凹晶地力恢復劑由甘肅靖遠凹晶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供試甜瓜品種為金紅寶,由甘肅宇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系當地主栽品種。供試生物有機肥為沃華農生物有機肥,以乳酸菌及酵母菌為主體,其中有效菌數為5000 萬·g-1以上,活性成分為氮+磷+鉀≥5%(w,后同),有機質45%,購于山東沃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采用二因素裂區試驗設計。設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為主區,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為副區。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設2 個水平,分別為45.0、37.5 t·hm-2,生物有機肥施肥量設3 個水平,分別為高(1800 kg·hm-2)、中(1200 kg·hm-2)、低(600 kg·hm-2),共6 個處理組合,以不鋪設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當地施肥習慣為對照(CK)。試驗共7 個處理,每個處理3 次重復,共21 個小區,小區面積為40 m2(2 m×20 m)。
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技術處理:試驗地于2021年9 月開挖50~70 cm 土壤后,將下層基礎及側壁進行整平處理,并用壓路機進行夯實。采用“三明治”攤鋪機將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按試驗設計鋪設量鋪設,然后在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上鋪設細沙和細顆粒土壤作為保護層,鋪設厚度為10 cm,將上層土壤回填。于2021 年9-11 月采用灌水洗鹽方式進行上層土壤鹽分清除,共洗鹽4 次,周期為7 d,每次用水量2250 m3·hm-2。上層土壤鹽分清除后,將凹晶地力恢復劑顆粒均勻撒于土壤表面進行土壤地力恢復處理,使用量為3750 kg·hm-2,然后用旋耕機械進行耕作,土壤地力恢復期為6 個月。
甜瓜于2022 年4 月30 日播種,8 月2 日采收。采用水旱塘栽培,水旱塘寬2 m,水溝寬70 cm,旱塘寬130 cm,株距45 cm,雙蔓整枝,每株留1 果,施肥水平和當地水平相一致。播種開溝時生物有機肥與基肥一次性集中施入,基肥施磷二銨[64%(含N 18%;含P2O546%)(w,后同),云南三環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150 kg·hm-2、尿素[含N≥46.4%,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300 kg·hm-2,過磷酸鈣(含P2O5≥12%,山東科達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750 kg·hm-2。坐瓜后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含K2O≥52%,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75 kg·hm-2,果實膨大期追施尿素75 kg·hm-2,在果實膨大期用尼龍網墊墊瓜。
土壤pH 值、含鹽量和養分測定:在甜瓜成熟期,采用S 型取樣法,用取土刀刮去地表雜物,用土鉆取根區0~20 cm 深度土壤處理后分成2 份,委托甘肅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土壤分析中心測定土壤化學性質和酶活性。采用電極法[21-22],使用pHS-25 型酸度計測定pH 值;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氧化-外加熱法[21-22]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電導率法[21-22],使用DDS-12A 數顯電導率儀測定含鹽量;采用凱氏定氮法[21-22],使用Kjeltec8200 半自動定氮儀測定全氮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21-22],使用28YX-500 型電熱恒溫培養箱測定堿解氮含量;采用碳酸氫鈉提取-鉬銻抗比色法[21-22],使用Cary50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有效磷含量;采用乙酸銨提取-火焰光度法[21-22],使用Sherwood M410 火焰光度計測定速效鉀含量。
土壤酶活性測定:采用苯酚鈉-次氯酸鈉比色法[29]測定土壤脲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鈉法[29]測定堿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29]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
產量和品質測定:甜瓜成熟時每個小區采收全部果實測算產量。每個小區選取5 個果實測定單瓜質量和品質。采用WYT-A 型手持糖度折光儀[30]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30]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GMK-855F 型酸度計[30]測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2,6 二氯靛酚法[30]測定維生素C含量。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基于試驗設計,因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比增施生物有機肥對鹽堿地土壤的治理效果顯著,以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進行主因素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Duncan)比較不同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采用Excel 2007 軟件制圖。
由表1 可以看出,不同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下,隨著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的增加,鹽堿地土壤的含鹽量和pH 值呈逐漸下降的趨勢。45.0 t·hm-2處理土壤含鹽量最低,為0.79%,其次為37.5 t·hm-2處理,為0.88%,分別較CK 降低0.53%、0.44%,脫鹽率分別為40.15%、33.33%,3 個處理之間差異極顯著。45.0 t·hm-2處理的pH 較CK 降低了0.95,差異極顯著,37.5 t·hm-2處理與CK 差異不顯著。45.0 t·hm-2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為12.51 g·kg-1,較37.5 t·hm-2、CK 分別提高了16.81%、39.31%,且3 個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土壤養分方面,45.0、37.5 t·hm-2處理的全氮、速效鉀含量均極顯著高于CK,45.0 t·hm-2處理全氮、速效鉀含量分別比CK 提高了19.30%、16.41%,37.5 t·hm-2處理全氮、速效鉀含量分別比CK 提高了10.53%、13.18%。45.0 t·hm-2處理堿解氮含量為72.11 mg·kg-1,極顯著高于37.5 t·hm-2處理和CK;有效磷含量(39.29 mg·kg-1)極顯著高于CK,與37.5 t·hm-2處理差異不顯著。表明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能顯著降低鹽堿地土壤的含鹽量,降低土壤pH 值,顯著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和速效鉀含量,且45 t·hm-2鋪設量處理優于其他處理。

表1 不同處理土壤鹽堿化性狀及養分含量
同一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在不同生物有機肥施肥量處理下,45.0 t·hm-2處理下3 種施肥量處理間土壤含鹽量和pH 值均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低于CK;高施肥量處理的有機質含量、堿解氮含量顯著高于中施肥量、低施肥量處理,其中高施肥量處理有機質含量、堿解氮含量分別比中施肥量提高了10.66%、28.70%,分別比低施肥量提高了32.58%、47.51%;高施肥量處理速效鉀含量最高,為188.60 mg·kg-1,顯著高于低施肥量,與中施肥量差異不顯著;3 種施肥量處理間土壤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無顯著差異,3 種施肥量處理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顯著高于CK。37.5 t·hm-2處理下,土壤含鹽量隨著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的增加呈逐漸降低趨勢,高施肥量處理土壤含鹽量(0.81%)較低施肥量顯著降低了13.83%;pH 值各施肥量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高施肥量處理有機質含量、堿解氮含量均顯著高于中、低施肥量處理,高施肥量處理有機質、堿解氮含量分別較中施肥量處理顯著提高了17.47%、30.36%,分別較低施肥量處理提高了13.72%、24.45%;3 種施肥量處理間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均無顯著差異。表明生物有機肥高施肥量處理可以顯著降低土壤的含鹽量,顯著提高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高施肥量和中施肥量可以顯著提高速效鉀含量。
由表2 可以看出,不同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下,隨著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的增加,鹽堿地土壤的脲酶、堿性磷酸酶、蔗糖酶等活性均呈增加趨勢。45.0 t·hm-2處理的土壤脲酶(7.95 mg·g-1·24 h-1)、堿性磷酸酶(27.03 mg·g-1·24 h-1)、蔗糖酶(4.05 mg·g-1·24 h-1)活性均極顯著高于37.5 t·hm-2處理和CK,其中45.0 t·hm-2處理3 種酶活性分別比37.5 t·hm-2處理提高了18.66%、12.67%、23.10% ,分 別 比CK 提 高 了64.26%、14.97%、108.76%。37.5 t·hm-2處理的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均極顯著高于CK。表明鋪設適量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能顯著提高鹽堿地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45.0 t·hm-2鋪設量處理優于其他處理。

表2 不同處理土壤酶活性
同一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在不同生物有機肥施肥量處理下,隨著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的增加,45.0 t·hm-2處理土壤脲酶活性和37.5 t·hm-2處理蔗糖酶活性基本呈增加的趨勢。在45.0 t·hm-2處理下,高施肥量處理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為9.47 mg·g-1·24 h-1,顯著高于其他2 個處理,較中施肥量、低施肥量分別提高了25.76%、38.25%,3 種施肥量處理土壤脲酶活性均顯著高于CK;高施肥量、中施肥量處理的土壤堿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顯著高于CK,但均與低施肥量之間差異不顯著。在37.5 t·hm-2處理下,高施肥量處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為8.13 mg·g-1·24 h-1,顯著高于其他2 個處理,較中施肥量、低施肥量分別提高了38.27%、33.72%,3 種施肥量處理土壤脲酶活性均顯著高于CK;在堿性磷酸酶活性方面,高施肥量處理較中施肥量處理顯著提高了17.07%;在蔗糖酶活性方面,高施肥量、中施肥量處理分別較低施肥量處理顯著提高了33.81%、21.58%。表明生物有機肥高、中、低施肥量均可以顯著提高土壤的脲酶活性,高施肥量、中施肥量可以顯著提高土壤的蔗糖酶活性。
由表3 可知,不同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下,45.0 t·hm-2處理甜瓜的經濟產量最高,為42 708.65 kg·hm-2,37.5 t·hm-2處理次之,為41 638.20 kg·hm-2,2 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提高了16.33%、13.42%。表明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能顯著提高甜瓜的經濟產量,45.0 t·hm-2鋪設量處理優于其他處理。

表3 不同處理甜瓜經濟產量
同一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在45.0 t·hm-2處理下,生物有機肥中施肥量的甜瓜經濟產量最高,為43 459.80 kg·hm-2,但與高施肥量、低施肥量間產量差異不顯著,3 種施肥量處理均顯著高于CK。在37.5 t·hm-2處理下,高施肥量的甜瓜產量最高,為43 014.60 kg·hm-2,顯著高于低施肥量處理,但與中施肥量差異不顯著,3 種施肥量處理均顯著高于CK。表明生物有機肥高、中、低施肥量處理均可以顯著提高甜瓜的經濟產量。
由表4 可知,不同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下,45.0、37.5 t·hm-2處理甜瓜的單瓜質量、維生素C 含量均極顯著高于CK,45 t·hm-2處理甜瓜的單瓜質量、維生素C 含量較CK 分別提高了16.17%、27.23%,37.5 t·hm-2處理甜瓜的單瓜質量、維生素C 含量較CK 分別提高了13.17%、17.96%;可滴定酸含量較CK 分別降低21.84%、14.94%,45.0 t·hm-2和37.5 t·hm-2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45.0 t·hm-2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為11.10%,顯著高于CK,與37.5 t·hm-2處理差異不顯著。45.0、37.5 t·hm-2處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無顯著差異。表明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能顯著提高甜瓜單瓜質量和維生素C 含量,顯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45.0 t·hm-2處理優于其他處理。

表4 不同處理甜瓜的品質
同一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處理,在45.0 t·hm-2處理下,甜瓜的單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維生素C 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隨不同生物有機肥施肥量變化無顯著差異,但各處理單瓜質量、可溶性糖含量、維生素C 含量均顯著高于CK,高、中施肥量處理可滴定酸含量顯著低于CK,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與CK 無顯著差異。在37.5 t·hm-2處理下,高施肥量和中施肥量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高于低施肥量,分別提高了24.12%、15.53%,低施肥量與CK 差異不顯著;高施肥量處理維生素C 含量最高,為11.37 mg·100 g-1,較中施肥量顯著提高了11.47%,3 種施肥量維生素C 含量均顯著高于CK;在可滴定酸含量方面,高施肥量處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為0.66%,較低施肥量顯著降低18.52%,與中施肥量差異不顯著。表明生物有機肥高施肥量處理可以顯著提高甜瓜果實的可溶性糖和維生素C 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我國干旱半干旱農業區土壤鹽堿化問題嚴重,鹽堿地的改良和治理是緩解土地資源緊張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31]。研發高效環保的鹽堿地治理材料和方法,可以為提高鹽堿地利用和土地生產效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筆者利用白銀地區優勢特色資源凹凸棒石,研制的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和創新的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具有降低土壤含鹽量和提高作物產量的明顯效果,抑制土壤鹽堿化和次生鹽堿化的發生,結合生物有機肥特性探索綜合方法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為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建設綠色高效農業提供理論依據。筆者研究發現,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和生物有機肥綜合治理后,土壤脫鹽率達33.33%~40.15%,pH 值降低0.75~0.95,這與寇燕燕等[23]在甜瓜上的研究結果一致,并且優于只應用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對鹽堿地土壤的治理效果。土壤有機質、全氮等營養元素含量是土壤中重要的肥力指標,因此分析鹽堿地治理效果時分析可供作物利用的營養元素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依據。筆者研究發現,在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的基礎上增施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和速效鉀含量,這與汪睿[32]、杜倩等[33]的研究結果一致,是由于生物有機肥富含腐殖酸,可降低土壤pH 和土壤含鹽量,同時增加有機質的含量,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和刺激作物生長的作用。合適的土壤有機質和營養元素水平是作物獲得高產的物質基礎。筆者的研究結果顯示,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和生物有機肥綜合治理后,甜瓜的經濟產量提高了13.42%~16.33%,這與寇燕燕等[23]在甜瓜的研究結果一致,并且優于只應用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的甜瓜的最高增產率12.59%,可能是增施生物有機肥后,生物有機肥增加了土壤有效活菌數和土壤微生物總數,促進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分解,增加和平衡了作物耕作層土壤的養分含量,從而促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這與馬茜等[34]的研究結果一致。馬陽等[35]研究表明,增施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和養分與減緩土壤鹽堿化有顯著作用,從而降低土壤對作物的鹽脅迫和提高作物的耐鹽堿能力。
在生態系統的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循環催化作用中,土壤酶的作用至關重要[36]。前人研究表明,土壤酶與土壤肥力直接相關,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過氧化氫酶4 種酶活性可以作為評價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37-38]。脲酶是土壤中唯一能使土壤中尿素分子中的碳氫鍵打開,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對尿素的轉化具有重大影響的酶,氨是植物氮素營養的來源之一[39]。堿性磷酸酶主要來源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分泌物,對土壤中有機磷的水解有重要貢獻[37]。蔗糖酶將蔗糖轉化為葡萄糖供植物體利用,是一種水解酶,能夠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作為評價土壤熟化程度和土壤肥力水平的一個指標[40]。筆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鹽堿地原位化根治技術和生物有機肥綜合治理后,鹽堿地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顯著提高,45.0 t·hm-2處理土壤脲酶活性和37.5 t·hm-2處理蔗糖酶活性隨著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的增加基本呈增加的趨勢,這與曹群等[37]、吳文利等[41]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通過綜合治理后土壤可溶性鹽離子濃度降低,提高了與微生物代謝有關的有效碳、氮、磷元素含量,優化了土壤理化性質,促進了礦物質循環,增施生物有機肥又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謝,從而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
筆者的試驗結果表明,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根治技術和增施生物有機肥可以顯著降低土壤的含鹽量,降低或顯著降低pH 值,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堿解氮含量和速效鉀含量,提高土壤的脲酶活性、堿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提高甜瓜的經濟產量及果實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產提質效果良好。筆者的試驗條件下,在民勤綠洲應用鹽堿地原位工程化技術獲得鹽堿地治理較優效果的核心材料凹凸棒石鹽堿阻隔材料鋪設量為45.0 t·hm-2,增施生物有機肥施肥量為1800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