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溪,鄭漢藩,陳坤豪,陳銀霞,陳金俊
(1.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汕頭 515800;2.廣東和利農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汕頭 515800)
南瓜營養豐富,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成分,如多糖、活性蛋白、類胡蘿卜素、果膠、氨基酸等物質[1-2]。南瓜起源于美洲,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3]。我國南瓜主要有3 個類型:中國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4]。廣東省主要以中國南瓜蜜本類型為主要生產、加工和消費種類。我國南瓜生產長期以來農家種當家,過去中國南瓜品質較差,農戶多作粗糧或飼料進行種植[5],總體上處于品種落后、分散種植為主的狀態。20 世紀90 年代隨著廣東蜜本南瓜的大力推廣,我國南瓜的生產狀況才有了根本的改變,逐漸走上了規?;?、產業化和良種化的發展道路。目前廣東已形成了廣州和汕頭2個南瓜新品種研發基地[6]。蜜本南瓜及其衍生品種推廣多年,目前還是生產上的主要品種,已不能滿足廣東南瓜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為了滿足市場需求[7-8],促進廣東南瓜產業的發展,廣東和利農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南瓜新品種的選育工作,以選育高產穩產、品質優的中國南瓜為育種目標,選育出優質南瓜新品種正源1 號蜜本南瓜,進一步提高南瓜的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
2.1.1 母本選育 母本H84 是2010 年利用澄海本地南瓜品種蜜早南瓜,在汕頭澄海經4 年6 代篩選、自交、提純選育的自交系。該自交系中熟,從播種到成熟生育期105 d,全生育期130 d。生長勢較強,分枝性較強,第1 雌花著生節位11~14 節,果實棒錘形,果皮橘黃色有斑紋,果肉橘紅色,葉色深綠有白斑。果實縱徑23.0 cm、橫徑17.6 cm,果肉厚度3.2 cm,單瓜質量2.3 kg,田間抗逆性較強。
2.1.2 父本選育 父本L92 是2010 年利用澄海本地的長條南瓜品種,在汕頭澄海經4 年6 代篩選、自交、提純選育的自交系。該自交系中晚熟,從播種到成熟生育期115 d,全生育期140 d。生長勢強,分枝性強,第1 雌花著生節位16~17 節,果實長棒錘形,果皮橘黃色有斑紋,果肉橘紅色,葉色深綠有白斑,果實縱徑46.1 cm、橫徑14.5 cm,果肉厚度3.3 cm,單瓜質量4.5 kg,田間抗逆性較強。
2015—2017 年采用常規雜交育種的兩親雜交方式,在廣東省汕頭市和利農澄海蓮下基地內配制了20 個雜交組合,并進行組合觀察、比較和篩選試驗。2018 年春、秋季,對初選的10 個組合在汕頭澄海蓮下基地進行品比試驗,對照品種為利農蜜本南瓜。根據考種結果和田間性狀的綜合調查,組合H84×L92 表現突出,有較強的雜交優勢,遺傳性狀穩定,豐產性和商品性好,命名為正源1 號蜜本南瓜。2019—2020 年在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進行多點區域試驗,2020—2021 年在廣東、廣西、安徽、河南等地進行生產試驗,正源1 號蜜本南瓜表現為中晚熟,品質較優良,較豐產穩產。2021 年5 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鑒定。
2018 年春、秋季在廣東省汕頭市和利農澄海蓮下基地進行正源1 號蜜本南瓜新品種比較試驗,以利農蜜本南瓜作對照,田間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試驗3 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起畦種植,畦寬2.5 m(包溝),長8.0 m,單行種植,四周開排水溝,保護行為同品種延伸。搭架栽培,株距40 cm,每小區種植20 株,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生產進行。春栽2 月15 日播種,3 月17 日移栽,6 月5 日采收;秋栽7 月24 日播種,8 月9 日移栽,10 月27日采收。試驗結果(表1)表明,正源1 號蜜本南瓜春季果實縱徑35.9 cm,較對照短1.7 cm,果實橫徑17.2 cm,與對照相當,果肉厚度3.8 cm,與對照相當,單果質量3.8 cm,比對照低11.6%,平均667 m2產量2 404.6 kg,較對照顯著增產5.4%;正源1 號蜜本南瓜秋季果實縱徑34.6 cm,比對照短0.9 cm,果實橫徑16.5 cm,比對照寬2.1 cm,果肉厚度3.5 cm,與對照相當,單果質量3.4 cm,與對照相當,平均667 m2產量2 583.5 kg,較對照顯著增產8.5%。

表1 正源1 號蜜本南瓜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9 年秋季和2020 春季在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3 市設置了3 個試驗點,以利農蜜本南瓜作對照,選擇前茬為非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為20 m2,起畦種植,畦寬2.5 m(包溝)、長8.0 m,四周開好排水溝,保護行為同品種延伸。搭架栽培,采用育苗移栽,春季于2 月15 日播種,3 月17 日定植,苗期30 d;秋季于7 月24 日播種,8 月9 日定植,苗期15 d。單株種植,株距40 cm,每小區種植20 株。田間試驗調查記載項目與標準及試驗田管理技術措施按《廣東省農作物品種試驗辦法》規定執行,只防蟲不防病,其他按當地常規管理進行。
從播種到初收春季約110 d、秋季約95 d,延續采收期春季25 d、秋季15 d。試驗結果(表2)表明,2019 年秋季3 個試驗點正源1 號蜜本南瓜平均667 m2產量2 251.9 kg,比對照顯著增產5.2%,2020年春季3 個試點平均667 m2產量2 546.8 kg,比對照顯著增產7.3%。

表2 正源1 號蜜本南瓜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2019—2021 年同時在廣東、廣西、安徽、河南等地進行生產示范,設置了4 個露地試驗點,每個試驗點面積667 m2,種植650 株,以利農蜜本南瓜為對照品種,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試驗結果(表3)表明,與對照相比,正源1 號蜜本南瓜在各點表現突出,單果質量3.4~3.8 kg,平均3.6 kg,667 m2總產量2 496.8~2 557.1 kg,平均2 523.8 kg,較對照增產9.4%。表現出高產、優質、風味佳等諸多優勢,成熟時瓜皮橙黃色、有斑紋、有蠟粉、棱溝不明顯,果肉橘紅色、肉厚,商品性較好。

表3 正源1 號蜜本南瓜在生產示范中的產量結果
2020 年6 月,委托廣東萬田檢測股份有限公司對正源1 號蜜本南瓜和利農蜜本南瓜進行品質分析。由表4 可知,正源1 號蜜本南瓜的維生素C 含量(w,后同)、粗蛋白含量、粗纖維含量高于對照利農蜜本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低于對照。正源1 號蜜本南瓜果肉更紅,口感較優,維生素C 含量更高,更符合消費市場需求。

表4 正源1 號蜜本南瓜品質檢測結果
正源1 號蜜本南瓜為中大果型蜜本南瓜,中晚熟,從播種到初收春季約110 d、秋季約95 d,延續采收期春季25 d、秋季15 d。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較強,第1 雌花12~14 節,瓜棒錘形,果實縱徑34.2~35.9 cm、橫徑15.8~17.2 cm,成熟時瓜皮橙黃色,有斑紋,有蠟粉,棱溝不明顯,果肉厚度3.4~3.7 cm,單瓜質量3.2~3.8 kg,品質優良。品質檢測結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4%,粗纖維含量0.6%,粗蛋白含量1.65%,維生素C 含量192.0 mg·kg-1(見彩插6)。
廣東地區適播期春植1—2 月,秋植7 月中下旬至8 月中旬,宜采用育苗移栽。株行距1.0 m×3.0 m,每穴播2~3 粒種子,每穴保留2 苗,667 m2用種量約75 g。要施足基肥,667 m2施用經充分腐熟的土雜糞1500~2000 kg、過磷酸鈣25 kg、鉀肥10 kg、餅肥30~40 kg。開花結果前要控制水分,防止徒長,開花結果期間需保持土壤濕潤(70%~80%土壤相對濕度),高溫干旱易發生病毒病,高溫高濕易發生白粉病,雨天注意及時排水,防止澇害。注意防治疫病、病毒病、蚜蟲等病蟲害。在謝花后30~40 d,瓜皮由綠色轉變為橙黃,且有蠟粉時可采收。貯存的南瓜在上午陰涼時采收為宜,同時在采收搬運過程中,應輕放,避免堆壓過重發生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