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全明,雍 磊,何自涵,林邦民,向承勇,楊 鵬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儀隴胭脂蘿卜(也稱血蘿卜)作為特殊的十字花科蔬菜,在南充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是南充市儀隴縣的特色產品,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胭脂蘿卜皮、肉均呈胭脂紅色,富含易溶于水的花青素,西南地區常將其作為泡菜的天然著色劑,色澤靚麗[2-3];肉質脆嫩致密、爽口回甜,也被用于制作蘿卜干、餐廳涼菜及雕花[4]。據統計,儀隴胭脂蘿卜的年均種植面積達到1600 hm2,品種以農家自留地方種及胭脂紅1 號為主[5-6]。儀隴胭脂蘿卜憑借獨特的品質及廣泛的用途深受西南地區消費者及加工企業的青睞,近些年來儀隴胭脂蘿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陸續出現了種子混雜退化、肉質根形狀不均一、葉形雜亂、色素含量降低等問題[7-10]。為此,筆者以培育葉片少、開展度小、葫蘆形肉質根、肉質根質量150 g 以上、肉色紫紅、肉色均勻、自交親和性高的胭脂蘿卜為育種目標,開展了胭脂蘿卜新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工作。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蔬菜所于2014 年在四川南充市進行儀隴胭脂蘿卜種質資源調查及收集,獲得種質材料32 份。同年,每份種質材料在南充市農科院蔬菜試驗基地種植約1000 個單株,進行單株綜合評價及篩選,以肉質根葫蘆形、肉色分布較均勻作為目標,采用優株選育的方法獲得26 株性狀優異的單株。2015 年春,對26 個優株進行單株套袋自交后,篩選自交親和性高的優良單株,代號W、H;同年9 月,播種W 和H 株系,篩選根型較一致、肉色均勻的W 株系。2016 年春至2018 年6 月,以花葉、葉片少、開展度小,肉質根呈葫蘆形、單根質量150 g 以上、肉色紫紅、肉色均勻,自交親和性高為標準,采用多次單株選擇法在株系W 中進行嚴格選擇,獲得性狀穩定性較好的株系WL-1a、WL-1b、WL-1c、WL-1d、WL-1e 等5 個。2018 年9 月播種上述5 個株系,以小區為單位,進行嚴格的系統觀察比較,統一選擇,最終獲得性狀穩定、表型一致的WL-1a 與WL-1d 兩個株系,篩選典型單株套袋混合留種,編號為WLQT-1(圖1)。2019—2021 年在南充市進行新品種比較試驗,同時在成都市、南充市、廣安市進行區域試驗,2021 年進行生產試驗,2022年獲得四川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認定編號為:川認菜2022010,定名為南紅胭1 號。

圖1 南紅胭1 號選育示意
2019—2021 年在南充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面積26 m2,對照品種為胭脂紅1 號。8 月下旬至9 月中下旬播種,翌年1 月上旬至2 月上旬采收。采收時每個小區隨機取20 株蘿卜測定葉片數及單根質量。2 年試驗結果(表1)表明,南紅胭1號田間性狀表現一致,生育期123 d,株高42.0 cm,開展度46.75 cm,肉質根長14.0 cm、根粗5.2 cm;葉片數量約13 片,比CK 少2 片;單根質量約182 g,比CK 增加12.17%;平均667 m2產量為2 386.75 kg,比CK 增產9.84%,2 年產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

表1 南紅胭1 號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結果
2019—2021 年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南充市儀隴縣和順慶區、廣安市岳池縣進行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胭脂紅1 號。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13~26 m2。8 月下旬至9 月中下旬播種,翌年1 月上旬至2 月上旬采收,按當地種植習慣進行田間管理。由區域試驗結果(表2)看,南紅胭1 號平均單根質量164.3 g,比對照胭脂紅1號增加8.38%;667 m2產量2 124.26 kg,比對照增產8.64%。

表2 南紅胭1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2021 年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南充市儀隴縣、廣安市岳池縣進行生產試驗,以胭脂紅1 號為對照,不設重復。每個點種植面積2500 m2以上,8月下旬播種,翌年1 月上旬采收,按當地種植習慣進行田間管理。試驗結果如表3,南紅胭1 號平均667 m2產量為2 214.47 kg,比對照增產10.20%。

表3 南紅胭1 號在生產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9—2021 年在南充市農業科學院走馬試驗基地進行抗性鑒定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6 m2。采用穴播的方式播種4行,每穴定苗2 株。通過田間自然誘發的方式進行抗病性調查,病害調查方法及分級標準參照國家種質資源庫《蘿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11]進行:在小區范圍內,由同一人逐株調查全部植株霜霉病、病毒病發生情況,采用病情指數(DI)進行群體抗病性評價。鑒定結果(表4)表明,南紅胭1號中抗霜霉病,感病毒病;田間對霜霉病、病毒病的抗性與對照相當。

表4 南紅胭1 號抗病性調查結果
DI=Σ(病級數值×該病級株數)/(病級最高值×調查株數)×100。
2020 年經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品質測定,南紅胭1 號花青素含量(w,后同)1680 mg·kg-1,維生素C 含量38.8 mg·100 g-1,可溶性糖含量2.8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63%,干物質含量8.97%。其中花青素含量較對照胭脂紅1 號提高27.59%,優勢顯著。
南紅胭1 號在四川地區秋季露地種植生育期123 d 左右。葉叢半直立,株高42 cm,植株開展度47 cm。花葉,葉色淺綠,葉片少刺毛,葉柄呈紫紅色,12~13 片葉。肉質根呈葫蘆形,入土1/2 左右,肉質根長14 cm、根粗5.2 cm,單根質量160 g 左右,肉質根皮、肉均為紫紅色,肉色均勻。肉質根花青素含量可達1680 mg·kg-1。667 m2產量2100 kg。中抗霜霉病,感病毒病。適宜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廣安市等區域的平壩、丘陵地區或類似生態區種植(見彩插6)。
(1)適時播種: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廣安市等區域的平壩、丘陵地區或類似生態區于8 月下旬至9 月中下旬均可播種,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力好的砂壤土。
(2)合理密植:667 m2種植6500~7500 穴,株距20 cm,行距30 cm,每穴留2 株。
(3)科學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667 m2施30~50 kg 復合肥(N、P2O5、K2O 質量比為15∶15∶15)、50 kg 商品有機肥作基肥,定苗后667 m2追施10 kg 尿素。
(4)及時防治病蟲害:苗期重點防治蚜蟲、跳甲、蟋蟀、菜青蟲等害蟲,預防霜霉病與病毒病。適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