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高校資助育人模式進行改革,促進高校專業教育工作的系統開發和全面創新,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使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本文結合信息技術環境的影響,針對三全育人模式下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和專業教育工作的創新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和分析,旨在能全面提高高校綜合性育人效果,保障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呈現出相對科學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信息化;三全育人;資助育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5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178-04
[收稿日期]2023-07-04
[基金項目]安徽三聯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三全育人模式下資助育人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21zlgc063);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研究”(SK2018A0664)。
[作者簡介]操晶晶(1984— ),女,安徽安慶人,碩士,
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0? ? ?引 言
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高校專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且在全國高校專業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在教育實踐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思想,構建三全育人的教育體系,形成良好的專業教育效果。而高校應注意打造特色教育扶貧模式,進一步挖掘資助育人工作的功能,有效促進資助育人與專業教育的緊密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體系,保障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和效能得到逐步的優化。
1? ?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教育融合的現實要求
在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接觸的社會信息逐漸增多,部分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襲,出現了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而新時期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促進資助育人教育融合的有機整合,能提高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效果,能促進高校綜合性育人工作的創新[1]。因此結合信息化教育背景,能看出信息化社會環境的建設,使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凸顯,要求高校能積極探索綜合育人工作的創新。
1.1? ?是提升高校育人質量的要求
高校育人工作一直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在深化推進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專業教育的協同并進也引發高度重視,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有意識地結合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制訂完善的資助育人與學科育人融合方案,能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和效果的優化,使高校教育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具體來說,高校貧困生教育和指導工作中,面臨解決貧困生經濟壓力和思想教育壓力方面的雙重需求,高校要想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就應該深化對資助育人與學科教育教學育人內在關聯的重視,積極探索二者融合發展形成的全新的高校育人體系,確保能逐步構建三全育人新發展格局,有效支持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創新,在高校教育實踐中逐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
1.2? ?是促進教育公平的現實需求
在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城鄉二元分割問題,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比較明顯,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供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均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少,無法保障教育公平問題。特別是部分家庭條件比較差的學生,甚至受到傳統家庭觀念和經濟條件的制約,無法順利完成學業,并且他們的思想認識狀態也存在偏差,這部分學生在進入學校后,往往存在自卑心理,會影響他們的個人發展。因此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從實現教育公平的視角,應該把握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影響,積極探索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實,積極推進資助育人與學科教育教學育人的系統融合,保障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安心求學,并能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和諧健康、公平合理的環境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逐步優化[3]。
1.3? ?是阻斷代際貧困的有效路徑
在教育公平遭遇障礙的情況下會出現教育資源不均衡配置的情況,會出現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限制的問題,甚至會影響教育工作的穩定推進。而新時期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有意識地促進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工作的有機融合,能重點針對來自城市困難家庭或者農村困難家庭的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緩解困難家庭學生的經濟壓力,讓這些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也能通過學習獲得參與社會實踐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在畢業后能實現個人價值,向高層次的社會流動,從而從根本上阻斷代際貧困方面的問題,使高校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效能得到充分彰顯。
2? ? ?信息化背景下“三全育人模式下資助育人教育融合”的作用
信息化環境的存在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和成長狀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高校針對這一情況應該將學校育人工作向扶貧工作領域延伸,在教育扶貧中構建多元化的思想引領和教育體系,有效引領高校育人工作的創新發展。下面就對三全育人模式下綜合性育人工作的價值和作用進行細化的分析。
2.1? ?資助育人教育融合能凸顯育人系統性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屬于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性工程,要想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同時有效地強化其對被資助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功能、價值引領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等,就需要有意識地從學科教育教學育人融合滲透的角度,使各方教育主體能各司其職參與到育人工作實踐中,借助通力配合形成資助育人方面的綜合性力量。具體分析,高校踐行三全育人模式并在嘗試建構資助育人體系的過程中,可以有效調動高校綜合育人各方的力量,發揮各部門的聯合作用,進一步彰顯教育扶貧工作和資助育人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使資助育人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影響更加鮮明[4]。
2.2? ?資助育人教育融合能彰顯育人全程性
從三全育人工作的視角針對學科教育教學育人與資助育人的聯合進行分析,能看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本身蘊含著一定的綜合性育人優勢,能促進學科教育教學育人工作的全過程貫徹落實。在高校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特點和規律不同,并且受到資助育人的影響,貧困生在不同階段的思想認識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高校可以結合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解讀學生的成長規律,在不同階段促進學科教育教學育人的差異化融合滲透,形成因時制宜的綜合性教育效果,使綜合育人工作表現出全過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征,進而有效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育人工作的整體性價值。
2.3? ?資助育人教育融合能強化育人全面性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下,高校針對貧困生群體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作為重要的目標和方向,能引領各項育人工作的全面發展和全方位推進。對于高校綜合性教育指導工作而言,學校將學科教育教學育人與自主性育人進行有機融合,在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重點挖掘能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因素,能夠全方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得到逐步的提升,還能在教育實踐中彰顯隱性教育的功能,鍛煉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全面發展契機[5]。
3? ? ?信息化背景下“三全育人模式下資助育人教育融合”的措施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環境下,高校按照三全育人工作的要求,積極探索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工作的有機融合,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使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因此新時期就要結合信息化環境背景,積極探索高校教育與資助育人的系統融合,保障高校綜合性育人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下面就重點針對融合教育的措施進行細化分析。
3.1? ?優化育人頂層設計,構建全員育人格局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綜合育人工作的開展引發高度重視,并且受到學生思想動態變化的影響和貧困生教育指導工作的現實需求,資助育人和專業育人的融合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推崇,優化育人頂層設計,打造一個高效可操作的育人方案,成為高校創新育人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應該重新思考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工作的內在關聯,改進頂層管理和布局,使高校專業育人工作的開展能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6]。
在頂層設計中,有意識地強化黨委組織部門的對資助育人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學工部參與資助育人工作中對各項工作任務的總體協調和配合作用,調動高校各院系和各部門積極參與執行各項資助育人方案和活動的力量,確保輔導員和班主任能主動思考資助育人工作的需求并在一線育人工作中實現有效對接,并促進后勤保障育人機制的建設,形成全員育人體系,有效促進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的融合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首先,應該積極建設結構穩定、資源充足的高校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融合工作者隊伍,在高校中從事融合育人的專職教師人員數量應該充足,應滿足師生比為1∶2 500的最基本要求,并且綜合性育人工作的人員要相對穩定,能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做到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其次,要重點針對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融合性育人工作者實施綜合性教育培養和訓練,定期對這些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工作,重點針對他們的資助育人能力、專業育人能力、心理教育能力、經濟指導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加以培養,全面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使他們能支撐融合育人工作的開展。最后,要針對后勤人員參與融合育人工作提供相應的激勵和引導,使高校后勤服務人員也能深刻認識到對貧困生實施資助育人和專業育人的重要性,形成精準育人效果,促進專業育人效能的提升,保障高校全員育人呈現出積極發展趨勢[7]。
3.2? ?完善教育信息系統,開發全程育人模式
在積極推進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準確定位信息技術對資助育人工作的影響,分析信息技術環境下資助育人服務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從而保障能重新優化資助育人信息技術服務載體,在先進技術和模塊的支撐下,促進全程育人工作的開展,有效支持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工作的融合,保障綜合性育人工作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在資助育人信息系統的建設中,高校需要先進行需求分析,了解學生對資助育人的需求以及學校資助育人政策的具體要求,以便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統。同時,高校資助育人信息系統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申請助學金、評選獎學金、開展志愿活動和組織社會實踐等。這些服務應該為學生提供便利和支持,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參與感。在系統的實踐應用方面,一方面可以借助教育信息系統的支持,創設貧困生的電子檔案,有效邀請行政和后勤方面的資助育人工作者參與到工作實踐中,從多渠道和多角度對受資助學生的信息進行整合,然后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主要信息,制定全過程滲透學科教育工作的體系,保障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綜合育人工作的開展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在積極探索資助育人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探索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制訂精準化的資助育人方案,確保在資助育人與專業育人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取得良好的育人工作效果,保障高校育人工作的效果得到逐步的提升。在資助育人信息系統的實際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專業育人模塊融入到系統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綜合性育人體系[8]。
4? ?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開展綜合性育人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定位精準化開展資助育人的重要性,并從三全育人的視角,積極探索資助育人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有效探索教育工作的創新,確保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組織體系,保障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高效化的培養。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組織效能才能得到逐步的優化,使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整體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麗.“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校企協同資助育人模式研
究[J].文教資料,2022(19):183-186.
[2]周艷紅.“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構建探究
[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9):1-4.
[3]李科君,張君維,金慧玲.“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創新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6):
208-209.
[4]都金.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構建分
析[J].公關世界,2022(12):55-56.
[5]尹立茜.“三全育人”模式下資助育人精準化路徑[J].教育
評論,2022(3):48-52.
[6]高歌.“三全育人”理念下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體系研究
[J].科技視界,2022(5):91-93.
[7]黃林靜,張佳琪,熊密密.“三全育人”格局背景下高校發
性資展助育人模式探究:以湖南師范大學“愛爾蘭華僑基
金”為例[J].黑龍江科學,2022,13(1):7-12,15.
[8]張倩,王巖.“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創
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3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