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雨
(河北省交通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石家莊 050000)
目前,我國多數高等級道路采用的是瀝青路面,然而瀝青路面的早期破壞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目前,公路工程中采用養護技術對其進行養護和維修,但大多數養護技術均采用去除上面層以重新鋪筑新瀝青混合料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對交通產生一定的阻礙影響,大部分原路面材料會被舍棄而產生浪費,同時施工時間也較長。而超薄磨耗層技術則可規避這一問題,該技術是在上面層直接加鋪一層薄薄的磨耗層對瀝青路面進行養護。本文依托實際工程項目,對該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和研究。
超薄磨耗層技術是采用混合料粒徑較小且為間斷級配的集料經拌和后鋪裝至面層上,厚度一般為15~25 mm[1-2]。該技術主要有3 大特點:
1)降噪性好,由于超薄磨耗層技術鋪裝厚度較薄,且混合料為間斷級配,其空隙率相對較大,可減低車輪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泵吸,以此達到降噪效果;
2)抗滑性好,該技術選用的集料粒徑較單一,表面性能較好,對道路表面粗糙度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從而提升了路面抗滑性能,為行車安全提供保障;
3)施工周期短,由于該技術攤鋪的磨耗層較薄,攤鋪速度較快,所需要的施工時間較短,一般施工完畢后30~40 min 后可開放交通,對道路交通影響較小,屬于瀝青路面養護中的快速養護。
某高速公路全線長92.17 km,雙向4 車道,設計車速為120 km/h。由于該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加上車流量及重載車輛的逐年增加,通車約7 年后瀝青路面局部出現車轍、裂縫及擁包等病害。隨著車輛荷載的繼續作用,路面病害持續發展,有關部門決定對該道路進行維修養護。經檢測單位人員對道路病害情況進行實地勘測,并由相關專業人員對其進行評估,討論決定采用加鋪超薄磨耗層的方式對該道路進行養護維修。原路面結構設計見表1。

表1 原路面結構設計
超薄磨耗層施工采用的瀝青材料大多為改性瀝青,因攤鋪的磨耗層較薄,可能會出現黏性不足的情況,選擇采用改性瀝青這一黏度較大的材料來解決這一弊端,增加層位間的黏結性[3]。因此,本項目選用改性瀝青作為原材料,其主要性能指標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改性瀝青主要性能指標檢測結果
由于超薄磨耗層技術施工作業于路面表面層,與車輪荷載直接接觸,因此,所選用的集料材料應具有較好的堅固性、耐磨耗性及良好的表面粗糙度,以提升路面的耐久性能。經綜合比對,決定采用玄武巖碎石作為集料材料。玄武巖碎石主要性能指標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玄武巖碎石主要性能指標
在正式進行超薄磨耗層施工之前,需先將原路面進行處理。由清潔人員對道路垃圾進行清掃,尤其是一些雜質一定要清理到位,防止與攤鋪后的新瀝青混合料黏結而降低其性能。若原路面表面泥土過多,還需安排清潔車對路面進行沖刷清理,待路面晾曬干燥后進行施工作業。
在進行混合料的拌和之前,需要逐一檢查各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生產配合比要嚴格參照設計單位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所出具的配合比進行配制。可先選取少部分材料進行試拌,試拌過程中及時檢查拌和溫度、各材料含量以及級配等,中途若有問題,及時調整及反饋。待試拌結束后獲得合格的瀝青混合料時,即可進行大批量生產。超薄磨耗層混合料的拌和溫度一般為:石料的加熱溫度在190~205 ℃,瀝青溫度在160~175 ℃,瀝青混合料出料時的溫度在175~185 ℃。
瀝青混合料拌和完畢后需盡快運送至施工現場。在裝料過程中,首先,應先將車廂內噴灑一層植物油,防止混合料黏結在車廂內壁;其次,混合料應分3 次裝入車廂內,以防止在運輸途中出現離析現象,同時,不宜裝料過滿,一般裝滿車廂的2/3 即可,以免途中顛簸而造成混合料灑落過多;最后,為防止運輸途中混合料溫度流失過快,可在車廂上層鋪蓋一層帆布,起到保溫效果。運輸車駕駛員應在平穩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將混合料送往工地。
混合料運送至現場后及時檢查,對于那些已冷卻的、結團的及產生離析等的不合格混合料予以廢棄處理,合格的混合料及時進行攤鋪。攤鋪機在施工前應提前進行預熱,預熱溫度為110 ℃[4]。攤鋪機應將混合料均勻地攤鋪在路面上,其厚度及溫度均應遵循施工規范。
瀝青混合料的碾壓應先合理選用壓路機設備,可采用不同壓路機組合作業的方式進行,從而達到更佳的壓實效果。本項目采用鋼輪壓路機與輪胎壓路機進行聯合碾壓,初壓過程由鋼輪壓路機進行靜壓1~2 遍;復壓過程用鋼輪壓路機壓3遍,再由輪胎壓路機壓2 遍;最后,終壓過程用鋼輪壓路機靜壓1 遍即可。
路面的防水性能是道路驗收的一項重要指標。公路工程中道路因受水侵蝕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的例子比比皆是,水分的滲入對道路結構完整及性能完好是一個重要威脅。為評價超薄磨耗層技術的防水性能,本項目采用滲水儀測試法,通過隨機抽點對路段滲水系數進行檢測,并與施工前的滲水系數相比對。具體的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超薄磨耗層技術防水性能檢測結果
根據表4 的檢測結果可知,采用超薄磨耗層技術施工后的滲水系數整體上有了明顯的降低,平均滲水系數由施工前的80 mL/min 經施工后降至16mL/min。由此可看出,超薄磨耗層技術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
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為車輛在道路上安全駕駛提供基礎保障。若車輛在道路中行駛過程中,遇上路面抗滑性能欠佳,則很容易出現車輪打滑的情況,這在雨天行駛或途徑有水的局部路段或坡度較大的路段都具有極高的危險系數,極易造成交通事故。為評價超薄磨耗層的抗滑性能,本項目對路段構造系數及其抗滑值進行檢測,并與施工前的指標進行比對。具體的檢測結果見表5。

表5 超薄磨耗層技術防水性能檢測結果
由表5 的檢測結果顯示,采用超薄磨耗層技術施工后的抗滑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效果。平均構造深度由施工前的0.79 mm 提升至施工后的0.99 mm,同樣BPN 值也明顯增大,說明超薄磨耗層技術對抗滑性能的提升有著積極影響。
超薄磨耗層技術具有養護時間短、成本低的特點,對于瀝青路面小型維修養護而言是一項較好的選擇。本文結合該技術在某高速公路的應用,從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選取到施工工藝及關鍵技術對其進行介紹。最后通過試驗檢測評價該技術的防水性能和抗滑性能,試驗表明其性能效果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