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婧

在2023年體操世界杯多哈站比賽中

劉洋
有人天生是吃競技體育這碗飯的,劉洋就是這樣。
從小,他就展現出極好的體操天賦,5歲接觸體操,8歲就能在吊環上做出十字支撐動作,10歲時在墊子上倒立單手支撐換手跳,十分鐘能跳1300次。2012年,劉洋入選國家體操隊,師從金衛國教練。僅用兩年時間,20歲的劉洋就拿到2014年體操世錦賽吊環冠軍,迎來了體操生涯的第一個高光時刻。
也許是年少成名未經風雨,劉洋在里約奧運會遭遇了一次重大打擊。吊環決賽,他在最后的倒立動作上出現失誤,導致落地也沒有站穩,最終名列第4,無緣領獎臺。
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滑鐵盧式地以0金收場,劉洋也經歷了運動生涯的最低谷。“從里約飛回北京,我遲遲不愿意走出機場門,覺得辜負了大家的期待。當時心態上非常崩潰,覺得失去了實現奧運冠軍夢想的能力。”

東京奧運會奪金后流下熱淚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劉洋都走不出失利的陰影。“太多人懷疑了。那會兒,挺多人說‘你不行啊 ’,‘ 你沒有那么好啊 ’。我也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我有點受不了,也會懷疑自己。”一度,劉洋的自信心打了折扣,有意回避媒體的鏡頭。但是,他自己明白,最有力的回擊便是用成績證明一切。他沒有停止打磨技術的腳步,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不斷提高技術難度。“大家都很關心我,我要盡快振作起來。在接下來5年的時間里,我把平時的每一次訓練都當成比賽,全力以赴。”
東京奧運周期,體操項目資格規定發生重大變革,“4+2”賽制給了單項出類拔萃的選手“直通東京”的機會。一站站國際體聯單項世界杯系列賽,讓劉洋百煉成鋼,涅槃重生。
東京奧運會吊環決賽,劉洋以難度分6.500分、完成分9.000分、總分15.500分奪冠,拿下中國體操隊的首金。那一刻,劉洋抑制不住激動的淚水,“我當時大腦一片空白,那天晚上一直到凌晨4點都沒有睡著,渴望這個冠軍太久太久了,生怕醒來發現是個夢。”
一路走來,劉洋成長了,成熟了。“經歷過里約奧運會之后,心態成熟很多。這一次是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不會想特別多。”比賽中,他在做水平十字支撐時,一個歪頭扭頭的動作震驚全場。賽后,劉洋親自解讀了這個動作的設計思路:“2016年希臘選手拿了冠軍,他攤開手做水平十字。大家都說攤開手就是好,但是我不信。我也能攤開手,還能做別的動作。我就要做一個這樣的動作去回應,就是他想打敗我但是又打不敗我的這種態度。”
在吊環項目上,中國體操隊始終有深厚的冠軍底蘊。“體操王子”李寧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就出自吊環。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一冰獲得了吊環金牌。劉洋在經歷漫長而枯燥的訓練和無數次與傷病抗爭后,在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吊環王。他說:“這屆奧運會之后,我的動作會被別人模仿。”
光鮮的榮耀由不為人知的艱辛鑄就。單項選手天天面對著吊環,常人也能想象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劉洋通過不斷精雕細琢技術與之抗衡。“就像田徑的短跑選手一樣,每天都為了提高零點零幾秒在不停地訓練。體操單項選手也是這樣,每一個動作都要重復千萬遍,要付出很多,才能克服訓練模式枯燥和單一帶來的挑戰。”
技術、體能靠磨礪,心理的強大、心態的收放自如更是日常生活中修煉出來的。一名優秀運動員不只懂訓練,還要懂生活。劉洋性格稍顯內斂和羞澀,咖啡就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天做咖啡、品咖啡讓他獲得放松,內心平靜,更成了他與隊友們交際和聯絡感情的方式。
“一開始我也只是喝速溶咖啡。大概從2014年開始,我迷上了研究和學習做咖啡,自己買書學習各種咖啡知識,買簡易的咖啡機。后來越來越專業,咖啡機都換了好多個了。”說起咖啡,劉洋的眼中有光。東京奧運會因疫情延期一年,在那段封閉集訓的艱難日子里,劉洋的房間成了國家體操隊的“小小咖啡館”。“大家都出不去,我這里什么設備都有,他們都喜歡沒事來我房間喝喝咖啡、聊聊天,肖若騰、鄒敬園就經常來喝咖啡。他們說,我這里掛個牌就可以營業了。”回憶那段封閉的枯燥時光,劉洋為隊友們做咖啡,一起聊天,驅趕孤獨和寂寥,共同走過了艱難歲月。在運動員公寓房間里,劉洋的咖啡設備齊全,他甚至學會了拉花,“最早是封閉之前,可以自由去咖啡館,我看咖啡師拉花,就向他們討教和學習,自己也看書學習。一些簡單的愛心圖案都會,覺得挺有意思的。”
這幾年外出比賽、轉訓時,劉洋都會帶上一套簡易的手沖設備,隨時可以喝上咖啡,這個習慣保持到了東京奧運會。“在東京奧運村房間,我這里就成了移動咖啡館。我帶了很多豆,隊友們想喝時,就給他們做咖啡。”
劉洋最喜歡的一款手沖咖啡豆是產自洪都拉斯的雪莉,“吊環決賽當天早上,我也喝了一杯咖啡,豆子用的就是雪莉,可以算作我的‘ 幸運豆 ’了。”
3月初舉行的國際體聯單項世界杯多哈站比賽,劉洋自東京奧運會奪冠后時隔一年多回歸國際賽場,在吊環決賽中輕松問鼎。熟悉的招牌動作“歪脖殺”再現江湖,“吊環王”王者歸來。
多哈站資格賽上,劉洋就以難度分6.4、完成分8.933得到15.333分,排名第一晉級決賽。決賽中,劉洋再接再厲,難度分6.4,完成分再創新高達到8.966分,最終以15.366分奪冠。
冬訓時,劉洋經歷了“陽康”的過程,有一個恢復期,系統訓練受到一定影響,正在慢慢往上走。出發世界杯前的隊內測驗時,他的吊環成套穩定性不錯,當時他表示在力量上還有所保留,爭取把最好的狀態調整到比賽的時候。顯然,他做到了。“近期的成套訓練比較倉促。決賽中倒十字動作有些晃動,訓練上稍欠一些。下法要領都做出來了,還是比較滿意的。”
與以往的奧運周期一樣,巴黎奧運周期體操規則又變了,難度動作分值有所調整。“之前有些成套的動作難度被降組了,我根據規則的變化,調整了成套的編排。”
冬訓中,劉洋依然在吊環上“ 精雕細琢”,以確保自己的成套保持高難度高起評分的水準,“編排更新了,也細摳動作的角度,減少扣分點,注重強化力量訓練。下法動作也改了,比之前更好一些。”
去年2月,劉洋做了膝蓋手術。術后一個多月開始恢復上肢訓練,三個月后進行彈網輔助訓練,逐步走上正軌,因此缺席了一整年大大小小的比賽。
對于28歲的劉洋來說,術后恢復的過程充滿挑戰。“剛做完手術的那段時間,走路都感覺不對,有明顯的疼痛感。其實手術后膝蓋的恢復還算快。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克服心理障礙。”
由于是在完成下法的時候導致膝蓋受傷,因此在恢復訓練的過程中,再度面對下法訓練,劉洋的心理上有過猶豫,甚至是恐懼。“單做下法訓練的時候還好,因為可以往后一躺,有一些自我保護。但開始拉成套的階段,第一次要做下法的時候,我本來已經完成倒立了,結果從上面直接跳了下來。”
成套訓練的下法“第一跳”失敗,大概有三四天時間,劉洋都在與自己的內心抗爭。“經歷了一個挺艱難的過程,但自己的性格還是要強的。上去拉套是為了什么,我自己的計劃性還是比較強的,既然必須要面對,還是豁出去,說服了自己,然后就突破了。”冬訓中,劉洋加強了力量和體能訓練,“把膝蓋周圍的肌肉力量加強,也能形成保護作用”。訓練越來越系統,劉洋的自信心也回來了。
巴黎奧運會重啟533賽制,要求男團隊伍擁有更強的多項選手,劉洋不能只做吊環的單項王者,他希望能為中國男隊做更多貢獻。“自由操、單杠、跳馬,我都在嘗試,目前跳馬是難度最大的,因為在學習新動作。”跳馬訓練對膝蓋的刺激比較大,劉洋在挑戰極限的同時,更注重做好傷病防護,“還是先在海綿坑里完成動作,剛開始保守一點。如果再受傷,過兩天可能就是我的退役儀式了”。劉洋展現著幽默,也表明這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和突破。“這個年紀學習新動作,對我挑戰很大。是壓力也是動力,在挑戰極限上,我不想輸給年輕隊友。”
為了一年后的巴黎盛夏之約,28歲的劉洋再啟程。
責編 柏強

冬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