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恩
“科研之路既孤單又充實,既苦海無涯又富有成就”。這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童功能神經外科學組組長楊海波對自己科研生活的總結。正是這份十余載如一日的堅守和執著,讓楊海波在醫學行業發展越來越深入的環境中,一直在不斷突破、不斷發現新世界,始終站在兒童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研究的學術頂端,尤其引領并發展著中國專業兒童肌張力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這一前沿領域。
攻關之路上,楊海波始終不忘初心,在研究與實踐中不斷探索破解瓶頸的路徑。他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要項目課題,為提升領域科研水平、促進診療技術革新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他作為主要研究人的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基于醫院登記的兒童視路膠質瘤放化療策略的療效比較研究》中,楊海波敏銳地發現我國視路膠質瘤(OPG)患兒具有不同于西方國家病例的臨床特點,并在國內率先提出“瘤內部分切除+術后放療”的治療策略。該項目聯合4家國家級小兒神經外科中心,建立起基于醫院登記的兒童OPG療效比較研究及生物樣本庫,通過各單位現有不同治療策略的療效比較研究,分析OPG患者預后影響因素,提出適于我國患兒的精準治療策略,同時對OPG進行表觀基因分析,并為后續設計前瞻性的臨床研究奠定下堅實基礎。項目能取得圓滿成功,擔任患者入組登記、數據核對及標本獲取重任的楊海波功不可沒。
憑借多年來不斷的學科積累,楊海波應邀在眾多國際會議上演講,尤其是將自己在兒童肌張力障礙DBS治療方面的寶貴成果與眾多同行分享。無論是2022年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系列學術論壇(第二次學術會議)中國肌張力障礙腦深部刺激治療專家討論會、國際神經調控學會第14屆世界大會、第二屆京津冀康復醫學論壇、第三屆CAAE癲癇外科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術會議……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楊海波前瞻的學術觀點引起業界學者的熱烈討論,每一次都會產生非凡的學術影響力。
隨著楊海波在領域中的名聲鵲起,他亦獲邀成為多個知名行業協會的委員,心系世界兒童功能性神經外科醫學研究的學科發展。他是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運動障礙疾病和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委員;也是世界范圍內功能神經外科領域中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協會——世界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協會(WSSFN)委員。中國神經調控聯盟亦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擔任理事。中國神經調控聯盟是依托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由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100余家各級醫院、相關團體聯合構建的全國性組織,擔任理事讓楊海波深感重任在肩,他通過這一權威平臺積極推動著腦功能性疾病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而作為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楊海波多次將自己的創新學術成果與其他頂級醫學研究者分享,展現了前沿科學領域的“同濟力量”。尤其是他在2019年度中國醫師協會小兒神經外科專委會暨中國小兒神經外科聯盟第一次學術會議上的演講“Deep Brain Stimulation on Children with General Dystonia”,令眾多同行深感受益。
科研是一場總有未知的探索之旅。多年來,楊海波始終把責任刻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嚴謹細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對兒童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研究的科研大海中行穩致遠,不斷譜寫濃墨重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