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目標是改變學生被動的、消極的學習意識,令其可以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初中政治教學而言,則需要把政治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其需求和特征,培養學生擁有實際應用的能力和積極的學習習慣。
第一,在很多初中政治教學中,教育理念過于落后,仍然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標,因此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重復性的練習為主,學生政治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相似度較高。這樣一方面教學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到實際中;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缺失了思考過程和個性化元素,學生只是在復制和模仿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形成積極的自主學習意識,實際應用的機會也沒有,這是造成學生學得快忘得快的主要原因。
第二,政治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存在直接關系。同一學校或班級的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基本相同,但最終結果卻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差異。很多學校和教師都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如:以往受教育環境、學習能力、思維模式和性格喜好等。這樣就會導致學生與知識脫離,沒有把所學的知識真正融入到自身,學生也沒有通過教學掌握符合自身的自主學習方法,這也就意味著教學效果無法長久保持。
第一,做好教學規劃工作。政治有效教學需要改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但不能盲目求新,而是要以本身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對策,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結合其思維模式、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各個方面,從而充分發揮新理念、新方法的教學價值與功能功效,實現有效教學。
第二,實現政治教學的實際性。脫離實際的教學是膚淺的,也難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所學知識的最終目標是實際應用,初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也應與此相契合,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和目的,讓教學融入其生活中,學會擁有了實際應用的機會和能力,自然會重視學習,從而由被動接受逐漸轉為自主求學,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
第三,保障政治教師的高素養。想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不但要具備專業課程知識,還要對現代新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再結合學科內容和學生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要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與學生之間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解決,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初中政治有效教學應對學生長久的學生生活負責,令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設計和研究上需要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可以滿足現代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山東單縣實驗中學 王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