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漢
新課標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強調“教會、勤練、常賽”,這將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面對的重要課題。拓展訓練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體育課堂也給出了新的定義,更關注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著眼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其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诖?,小學體育教師應從新課標視角組織拓展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他們的體能,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更好地實現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貫徹體育核心素養理念。
小學生處在身體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體育教學任務十分重大。傳統的小學體育課程目標相對簡單,忽視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相悖。拓展訓練是一個全新的體育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拓展訓練的開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意志力、協作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以達到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效果,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1 新課標視角下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其一,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強調教學應圍繞學生進行。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主體原則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同時,還應搭建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更好地將知識進行內化與外化,并讓學生建立對事物的了解,有效提高學生處理具體事物的能力。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課程中的開展,更注重孩子的身心成長,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這就需要學生應主動表現自己,老師在教學中以孩子為核心,真正根據他們的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從而建立和諧的體育課堂氛圍,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其二,情境化原則。情境化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設計時,將知識和情境進行結合,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方式讓他們解決問題,并通過個人和團體的合作分析,使得問題得以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知識經驗來投入到情境任務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新的認知經驗,進而遷移到生活中。情境化原則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空間,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拓展訓練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情境的搭建,讓學生融入到體育訓練的氛圍中,以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其三,針對性原則。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具有針對性,對于小學體育拓展訓練而言,針對性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教育目標的針對性,在進行課程設置上,應對學生群體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具體學習需求,更好地進行“對癥下藥”;二是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拓展訓練教學活動內容應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行針對性選擇,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三是教學評價的針對性,應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征出發,開展過程性與發展性評價,增強教育評價的針對性,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其四,趣味性原則。趣味性是指在體育訓練活動應讓學生感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趣味性的教學設計。拓展訓練項目大都以游戲活動為載體,活動本身具有趣味性,教師在設計趣味性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巧妙設計學生剛興趣的教學情境,對枯燥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加工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不同的運動項目有其特征,教師應針對性進行設計,找準訓練活動設計的趣味點,真正讓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
2 新課標視角下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2.1 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要想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質量,教師應注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提高。傳統的體育教學以跑步、跳遠等項目為主,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拓展訓練項目類型比較多,且新穎,通過形成有趣的體育課程,有效的調動小學生的運動練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2.2 達成強身健體的教學目標
高質量的體育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體力和智力的提升,這將成為拓展訓練的主要任務。以往的體育課程中,項目的開展經常受到教學大綱的影響,課程缺少趣味性與靈活性,造成學校的體育教學效果不佳。拓展訓練項目的發展,能夠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體能訓練的認知,促使其在體育學習中獲得運動智力和技能的雙提升,更好地滿足了他們的發展需求,與體育教學“健康第一”的理念相符
2.3 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新課標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要求教師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拓展訓練的開展不僅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而且還關注到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層面,通過完成多類型的運動項目,讓學生不斷突破挑戰,直面困難,對于其意志品質的提升大有裨益。如在組織“信任背摔”訓練活動時,需要對團隊有足夠的信任,以及是否敢于應對傾倒下的挑戰。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克服恐懼、懷疑心理,通過一次次的磨練,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心理品質的提升。
2.4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應當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體育課程亦不例外。體育拓展訓練項目除具備趣味性的特點以外,還具備了較強的益智性質,如孤島求生、穿越電網等,主要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鍛煉。這一類訓練項目并不是統一的答案和唯一的解題方式,而是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發散自己的思維,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2.5 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技能
傳統體育項目以個人項目為主,集體項目的開展也更突出個人的力量,團隊處于輔助的地位。體育拓展訓練活動的開展需要個體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努力,發揮每一個人的力量。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熱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讓其大膽表現自己的觀點,主動與他們進行溝通,共同商討可行的方案。這樣一來,不僅為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創造了空間,也使得學生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激發他們的體育運動潛能,實現其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
3 新課標視角下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策略
3.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體育學習欲望
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所有的拓展訓練中,都應以學生為主導,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練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到訓練項目中。如果單純聽教師的講解,不僅難以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圍繞學生來設計拓展活動,促使其積極參與其中,更好地增強他們的體驗感,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關于“齊步走”這一學習內容,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很多學生存在排斥心理,導致訓練成效較低。此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年齡段特點出發,融入具有節奏感的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的律動來進行訓練。這樣一來,能夠使孩子們享受到對體育運動的新奇感,進而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運動學習積極性,打破傳統單一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強烈的學習體驗,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
3.2 基于學生發展需求,制定合理訓練計劃
長久以來,拓展訓練之所以沒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很大程度上與教師訓練計劃的制定有關,沒能基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導致學生難以適應訓練節奏,沒能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制定拓展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應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讓學生達到訓練效果的同時,又不會消耗過多的體力,更好地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
例如,長跑可以鍛煉孩子的耐心和爆發力,教師應建立科學合理的長跑鍛煉方案。首先,帶領學生做一下簡單的伸展運動,初步調動學生的運動神經,而后開展短跑訓練,讓學生的運動欲望被激發出來;之后,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息之后,再訓練他們進行折返跑,主要鍛煉他們的腿部爆發力。此時,他們的身心進入一個活躍的階段,也正是開展長跑鍛煉的時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耐力;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慢跑,放松肌肉,并適當補充水分。這樣一來,課程內容充實,訓練也張弛有度,不但可以起到體育鍛煉作用,而且使他們獲得了心理上的放松。
3.3 開展合作型訓練,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很多的集體項目,要求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這就彰顯了學生合作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過于強調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忽略對孩子合作能力的訓練,阻礙他們整體水平的提高。在組織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合作型訓練開展,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他們在相互合作中獲得團隊的勝利,使其感受到與人合作的重要價值,有效提升他們的合作技能。
例如,在“競走”訓練中,以“三組競走”的形式開展,2人為一組進行,雙方之間需要有效的配合才能夠完成任務;再如“運物游戲”活動中,學生之間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持平衡,才能順利完成任務。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形成集體意識和合作技能,對于其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
3.4 組織實戰競賽活動,磨練學生體育品格
競賽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環節,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專項能力。在拓展訓練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對他們運動能力的掌握情況,合理安排競賽活動,不但可以使他們更加熟練掌握運動技能,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實戰能力,同時對他們體育品格的培養也具有重要,能夠有效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
例如,在“田徑”訓練中,教師可以從“常賽”的思路出發,讓學生在比賽中合理運動作技術,有效培養他們與隊友之間的默契,促進其體育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其一,發揮教師的傳教作用?!俺Y悺钡拈_展,應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做好專項訓練,根據他們的身體發展特征和個性特點,制定以田徑技能提升為目標的方案計劃,讓學生領悟每一個動作要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或教練,為學生細致講解,讓學生高效掌握相關技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其二,因地制宜開展“常賽”。老師不但要重視訓練和計劃的制定,而且為他們搭建常賽的平臺,指導他們認真對待常賽,通過開展的項目有效提升孩子的知識體驗,促使他們操作能力和實際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人們通過競賽活動的開展,可以更有效的調動他們的體育潛能,也就能夠調動孩子的比賽熱情,并借助競賽這一方式看到完全不一樣的自己,這同時也是一個成長。此外,比賽類型的選擇應給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他們平時所掌握的運動知識和技能相符,且在比賽的過程重要合理設計,為學生搭建廣闊的成長空間。另外,教師還應結合實際教學進度,制定多種類型的比賽,包括階段性、專項性、小組性、綜合性比賽等,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進行選擇,從而給予每個學生更多的進步空間。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比賽過程中應認清局勢,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進行自身反省和改善。同時,必須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勇于奮斗的精神品質,有效促進其體育品格的形成。
3.5 開展益智型訓練,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體育拓展訓練具有益智性特點,教師應組織益智型的訓練活動,在激發小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的同時,也更進一步地啟發學生的創造思想,促進其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組織“5毛和1塊”的訓練活動,具體來說,首先,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6個小組,老師則負責發號施令。在此拓展訓練活動時,由女生代表“1塊錢”,男生代表“5毛錢”,然后各組按照老師所說的錢數,如5塊5,快速形成相應的數值,最后未能在規定時刻形成符合規定的數值的組將直接被出局,而其余的分組則不斷合并,直至剩下一組為止,游戲全部完成。學生在參與這一拓展訓練活動時需要協作思考,以此讓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激發。
3.6 加強安全教育,確保拓展訓練的安全性
體育拓展訓練開展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小學生自身保護意識的培養,以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由于小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他們在參加體育訓練時無法意識到某些動作的風險,安全意識相對淡薄。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拓展訓練之前,詳細做好安全注意事項的描述,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安全事故發生的危害,讓學生明白超負荷的運動和違規的運動都是對身體的損害。同時,還應準備好保護雙膝、肘部、手臂等關節部位的護具,保證拓展訓練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例如,在組織“籃球”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告誡學生傳球時應看清對方的位置,避免出現撞擊現象,投籃也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身體能力承受的范圍內進行,避免關節和肌肉拉傷。
4 結語
綜上所述,將拓展訓練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小學體育教師要緊隨社會的發展,針對小學生的具體需求制訂適當的發展培養規劃,使他們在體育訓練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素質的提高。通過開展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的價值,掌握扎實的運動技能,還能夠實現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磨礪,以達成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提升的效果。
(作者單位:肇慶市第十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