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萍 崔璐
體育教學作為幼兒教學體系有機組成,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健全人格養成有著極大推動作用。為擴大體育教學的影響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立足5-6歲幼兒身體發育程度以及思維認知能力,在動作發展的目標驅動下,通過游戲化教學,增強教學內容趣味性,提升教學內容吸引力,逐步重構教學架構,完善教學體系,推動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穩步有序開展。
5-6歲幼兒體育教學過程中,為確保總體教學成效,提升教學完整性、高效性與實用性,教師依托教學大綱,以動作發展為目標,通過課程內容與課程形式的游戲化,形成趣味性幼兒體育教學模式。文章從多個維度出發,運用各類研究方法,探討動作發展目標下5-6歲幼兒體育游戲教學實踐路徑。
1 動作發展與體育游戲概述
深入探討工作發展與體育游戲的基本內涵,框定研究架構,梳理研究思路,引導教師從總體上把握動作發展、體育游戲內在聯系,為后續系列教學體系改進創新提供方向性引導。
1.1 動作發展基本內涵
動作發展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能力,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擲、鉆、爬及平衡等動作技能和能力。動作發展作為幼兒全面發展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在增進兒童健康、增強體質、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幼兒動作發展養成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參與,借助全方位的家校合作,搭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助推幼兒身體機能健康發展。
1.2 體育游戲基本特點
游戲教學法作為成熟的教學模式,將原有教學內容作出適當調整,依托形式多樣的游戲,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之中,實現身體練習、思維練習有效融合,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在游戲教學框架下,幼兒完成相關游戲任務的前提下,將抽象的學習內容進行具象化呈現,引導正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形成。美國學者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課程教學中如果采取游戲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關注度;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認為學生在游戲活動得到發展,游戲也隨著學生的發展逐步復雜。我國知名學者陳鶴琴先生提出,游戲教學法具備發展身體機能、培養道德素養、休閑娛樂等作用。基于游戲教學法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幼兒園體育常規教學環節,嘗試調整已有思路,將游戲教學納入到常規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機制,豐富教學內涵,發掘課程教學趣味性,提升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打造全新課程形態。
2 5-6歲幼兒體育教學主要目標
為確保5-6歲幼兒體育教學的指向性,順利完成系列教學目標,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確立幼兒體育教學總體定位,設定幼兒體育教學基本目標,確保游戲教學、動作發展與幼兒體育教學有效融合。
2.1 5-6歲幼兒體育教學總體定位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探索體育游戲化,教育綜合化的幼兒教育實踐模式,把游戲融匯于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充分體現寓教育于游戲。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思維活跌、那么開展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的有效途經。幼兒園開展的一切體育活動都是建立在基本動作發展的基礎上,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走、跑、跳、投、爬、攀等基本動作。體育游戲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體育活動,是發展兒童各項基本動作,提高兒童基本活動能力,鍛煉兒童身體的主要手段。3-6歲是幼兒發展動作技能的敏感期,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活動,增強幼兒體育游戲的興趣,提升幼兒動作技能發展。
2.2 5-6歲幼兒體體育教學目標
“5-6歲”指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相比,其生理、心理發育更為成熟,參與體育教學的主動性更強。以動作發展為基礎,借助體育游戲教學,延伸體育課程范圍,豐富課程資源,推動幼兒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健全與完善。通過行動研究在預設、生成、實踐、反思、提升等過程中,通過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等各項技能,構建5-6歲幼兒體育游戲課程,探究健康領域園本課程的實施,為形成園本課程奠定理論基礎。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活動中,增強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提升幼兒動作發展的技能,為幼兒終身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體育游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在實踐中觀察、反思、調整使自身的教育行為、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在家園活動中提升家長對于幼兒體能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
3 5-6歲幼兒體育游戲實踐教學現狀
借助文獻資料法、家長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總結探討5-6歲幼兒體育游戲實踐教學現狀,明確教學實踐環節暴露出的問題,為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提供方向性引導,確保體育游戲實踐教學總體成效。
研究過程中,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60份,收回57份,回收率95%。本次問卷調查,反映出教師對開展體育游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比較困難,同時教師認為大班幼兒戶外時間更加難以保證。從小、中、大、每個班級隨機抽取10名家長發放的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90份,收回81份,回收率91%。從問卷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家長對于戶外體育游戲的重視度較高,但參與幼兒戶外活動較少。基于這課程資源選擇、應用的實際情況。部分家長對于體育游戲教學認識程度不高,配合性較差,難以全面融入到幼兒體育游戲實踐之中。
4 動作發展目標下5-6歲幼兒體育游戲實踐教學主要方法
工作發展目標框架下,5-6歲幼兒體育游戲實踐教學的有序開展,要求教師以問題為導向,著眼幼兒體育教學總體定位,持續創新教學方法,組建起完備高效的體育游戲教學模式。
4.1 科學趨利課程設計原則
4.1.1 突出幼兒體育游戲教學趣味性
教師將游戲教學法引入到體育課程之中,持續凸顯體育課堂活動的趣味性與競技性,確保學習內容、游戲主題全面結合,將體育游戲轉化為教學輔助手段。例如利用傳球游戲,一方面持續提升幼兒的球感,強化幼兒盤球、帶球能力,減少傳球失誤,確保體育傳球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游戲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幼兒之間默契程度,對于幼兒集體意識養成、團隊精神塑造創造便利條件。例如部分教師在幼兒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為持續提升幼兒的帶球能力以及方向方向感,將游戲納入到教學框架之中。在游戲開始之初,教師要做好游戲規則的說明,確保幼兒全面、準確地了解游戲要求,確保游戲訓練結果有效性。從實際效果來看,體育游戲將機械性的體育活動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提升了體育課程的吸引力,消除幼兒對于體育課程的抵觸情緒,提升體育游戲教學趣味性。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幼兒形成正確技術動作,確保課程教學總體效果。
4.1.2 突出幼兒體育游戲教學高效性
教師應當遵循整體課程體系構建,做好教育教學整合,凸顯體育游戲教學特點,逐步搭建起完備的體育游戲教學機制,讓幼兒感受到體育的價值以及意義,強化幼兒對于體育活動本質理解水平。逐步拓寬體育游戲教學參與主體,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納入到體育游戲教學體系中,借助小組合作等方式,搭建體育游戲教學平臺,實現幼兒體育游戲教學高效化。
4.2 持續完善課程組織架構
教師作為體育游戲教學主導者,為確保教學設計有效性與教學資源調配合理性,應當調整教學理念,明確體育游戲教學關鍵環節,理順教學流程,形成選擇材料——收集材料——器械制作——場地區域劃分——幼兒活動——教師指導——活動研討——規則修訂——游戲深入的完整課程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開展體育游戲教學活動的記錄、反思。根據幼兒參與活動出現的問題,不斷地進行研討,重新修訂活動規則,使得活動更加科學、高效,在豐富的體育游戲中發展了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
4.3 有效豐富課程資源配置
課程資源精準配置,對于體育游戲課程設計、實施有著深遠影響。為確保課程教學效果,完成動作發展的總體目標。教師要立足實際,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定向調整課程內容,提升資源配置能力。根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幼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重視度高但參與度較低,為了提高家長對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增強對幼兒動作發展的了解,高效利用在園時間,提高幼兒戶外活動質量,對5-6歲幼兒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了晨間戶外體育游戲。選擇適合5-6歲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的運動器材、游戲情境的運動項目供幼兒選擇,尊重幼兒體育活動主動性,激發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為5-6歲幼兒選擇球類運動、晨間大循環活動等有關的比較引起幼兒興趣,提升幼兒課程參與度。借助課程資源總體化配置,豐富幼兒體育游戲課程內容,豐富游戲主題,持續提升體育游戲對于幼兒的吸引力。
5 動作發展目標下5-6歲幼兒體育游戲實踐教學注意事項
著眼于5-6歲幼兒幼兒生理、心理發育實際,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過程過程中,應當把握相關注意事項,實現教學理念扭轉與家校互動平臺搭建,確保動作發展目標的順利達成。
5.1 持續調整體育教學理念
教師充分遵循趣味性與高效性原則,依據問卷調查法中發現的問題,以《指南》為指引,針對幼兒體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走、跑、跳等體育訓練,開發適宜5-6歲幼兒的體育游戲載體。例如在戶外體育游戲設計環節,為確保游戲設計有效性,教師要評估游戲環境,收集游戲材料,全面總結前期經驗,形成總體課程結構。借助預設、游戲規則玩法設計、活動內容與過程實錄,打造體育游戲課程體系
5.2 持續提升家校互動效能
幼兒體育游戲活動有序開展,需要家長深入參與。著眼于現階段,家校合作環節存在的問題,教師、家長應當做好必要分工,多維度出發,開展系統化合作。具體來看,5-6歲幼兒體育游戲家校互動共育的實現,有賴于教師與家長的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共同,教師、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真實狀態,確立幼兒體育游戲活動重點任務,實現動作發展有效培養。在這一思路下,借助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設置分段、分主題的家長會,密切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為家長走進校園、走進幼兒、走進教師搭建平臺。同時通過線上微信群、QQ群、網絡直播等方式,在家長與教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搭建起溝通橋梁,以更好地解決信息交互不暢等問題。對于5-6歲的幼兒,教師開展“家庭教育日”,邀請家長分享體育游戲教育經驗,加強家長之間的互動能力。例如開展“鄰家家長課堂”活動,不斷拓寬教育范疇的基礎上,形成開放性思維,促進健康全面發展。借助家校合作,持續提升家長對于體育游戲資源的發掘、整合以及利用能力。教師可以周期性的組織幼兒園家長運動會,根據5-6歲幼兒的特點,設定運動會項目,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動家長,邀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參加“爬大樹”“搭高樓”“運糧食”“馬跑跑”等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使其充分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促進體育意識養成、運動技能提升。家長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規劃體育游戲頻次、強度,確定體育游戲主題。利用小區公園、娛樂休閑場所,與5-6歲幼兒進行“貓抓老鼠”“拍球跑”等游戲,既能夠定向增強幼兒的運動能力,又密切了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聯系,對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有著極大裨益。
6 結語
為達成5-6歲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規劃,實現生理、心理全方位發展。文章嘗試將游戲教學納入到幼兒體育課程之中,持續提升常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強化走、跑、跳等各項技能。基于上述目標,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文獻資料法、家長訪談法、調查問卷法等方法路徑,總結5-6歲幼兒體育游戲教學現狀,掌握問題不足,以問題為導向,采取相應舉措,改進創新教學方法,延伸體育游戲教學范疇,實現課程教學與家庭教學聯動,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確保動作發展目標順利達成。
本文系經開區區級課題:《基于動作發現目標下5-6歲幼兒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1 JKXKKT 097。
(作者單位:1.西安經開鳳城新荷幼兒園;2.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