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



通過對低段學生的跳繩成績,動作技術的研究分析,采用在跳繩練習過程中,采用分組形式,將全班分為水平相近的若干組。記錄小組中所有人的原始成績,制定評價標準并以小組成績進行評價。要求學生互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刻服依賴心理、樂于合作、互相幫助、有探索精神。樂于與同伴、老師分享在此過程中的練習的方法、信息、創意等成果,以獲得更好的方法進行跳繩練習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研究小組合作對改進后進生的技術動作,成績的提高,跳繩積極性的提升有明顯的進步。
目前發展下,跳繩運動因其操作簡單、方便易學、內容形式多樣,對場地器材、鍛煉者自身的要求低,具有很高的強心健身價值,一些醫學專家稱跳繩為“最完美的健康運動”。在教育部印發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的學年總分由標準分與附加分之和構成,滿分為120分加分項目就是跳繩。
在體育教學中我發現有低段年級中每班都有幾個學生跳繩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一個學期已經將近過半,總有那一兩個同學還是只能跳幾十個。他們的原因主要是:①整個腳掌落地②膝關節過于彎曲,離地太高③頻率太慢④經常出現絆到停頓⑤一分鐘后期速度慢⑥小跳⑦小臂甩繩等等。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
我校低段一年級學生360人。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研究期間采用文獻資料法,從圖書館,整理本論文有關的書籍和雜志期刊,通過互聯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查閱了相關的雜志期刊以了解當前相關研究的現狀,這些資料為本文討論和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導依據。
1.2 訪談法
采用開放式的訪談法,通過談話、觀察等多方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跳繩的技能掌握情況、性格、態度等等。
1.3 數理統計
所以數據調查進行簡單數據統計和分析。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對現有成績的分析
(1)根據幾次測試的成績以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記錄。對學生的跳繩成績分為三個層次
(2)對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和聊天等方式,了解學生掌握跳繩技能的基本情況、性格特點等,了解他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
從表2中可以看出,絆住是導致學生跳繩成績不理想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動作技術的不到位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
進一步了解后得知,很多后進生的練習時間十分有限。除了在校的有限幾次機會,教師不可能只盯著一個人練習。回到家里,基本都是做作業,然后就是玩樂。即使練習,也是一個人獨自隨意跳幾下。家長或上班未歸或不懂,更有個別家長還不重視,讓孩子隨便玩一下就結束。導致學生不了解自身問題。
2.2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練習。
(1)將學生按照和同學分為組員之間有不同、組與組之間差不多的若干組。每個組的水平基本保持相近,但組內人員有不同的屬性,列如:每個組中都會有一個技能好的、觀察能力強的、語言表達好的、管理能力強的,當然還有后進生等等。練習的過程中,同學之間加油,提示加速、時間,給予幫助鼓勵。
(2)設計一張練習情況登記表,每組一張,由組長或者組長指定的一名組員進行及時的登記。盡量在當場登記,假使因特殊原因也盡快進行登記。教師也保留一份表格。
每隊表格填寫認真,并注意保管,用完可向教師領取添加。
(表格可以貼在教室內,方便全班了解每組的進步。)
2.3 引進競爭機制,說明規則
小組之間評比采用平均成績和進步最快等的方式進行,將小組里的每一個組員都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后進生是競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要懂得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后進生產生一定的壓力時,同學老師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將會把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2.4 評優方案
(1)取得成績最好的組,可以評選“最佳小組”;
(2)經過練習,成績進步十分明顯的,可以評選“最快進步獎”;
(3)經過觀察,思考提出某一組員的問題所在,并能通過練習或向教師等尋求幫助,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評選“最佳小老師組”;
(4)訓練認真頻繁,登記到位,訓練成績真實的可以評為“最佳訓練小組”。
2.5 訓練方法
(1)每組練習時,一個跳,一個邊數邊計時,其余的同學就可以觀察這名同學的動作。這樣在結束練習后,小組討論時可以模仿的更到位。有錯誤的同學就能更直觀的了解問題所在,并能及時改正。其他同學也可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2)每組中,請家離的較近的同學組成訓練小隊,兩兩一起訓練。這樣趕走了一個人訓練帶來的孤單、無聊感。也解決了一個人訓練的計時、數數不能同時很好完成的問題。
(3)每過一定時間,就有教師組織進行一次測驗,檢查練習成果。同時檢查登記表登記情況,肯定小組練習,按照之前的評優方案進行評獎。
(4)多多的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例如“某某同學你的動作變漂亮了哦”“某某同學你的進步很大哦”“某某同學你的一定可以的,加油”“老師相信你可以的”等。肯定他們的進步,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性教學后,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與主要內容與第一次基本上相同。調查的結果如下
表4學生跳繩基本素質調查統計表
經過匯總,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相比較第一次對學生跳繩成績的調查(表1),通過運用小組合作訓練的方法后,能跳到150個以上的學生人數明顯上升,跳不到100個學生人數明顯下降成績有明顯的提高。經過訪談,我了解到,大部分的同學已經能很明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能幫助他人改造動作。這表明小組合作對提高小學低段學生跳繩后進生的成績是有一定的幫助。
3 結果分析
(1)能有效的提高跳繩后進生的跳繩成績,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同時也為體質健康測試取得進步打下基礎。
(2)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和團隊意識,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3)競爭機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團體評價又會促使團隊中的其他人對后進生的鼓勵和幫助。
(4)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獨立思考、語言表達等能力,且提高學生相互分享的思想境界。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尋求學校新的發展,辦出學校特色,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手段,而且應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不間斷地獨立地從事科學的身體鍛煉,從而獲得終身的效益,成為貫穿于人的一生的主要生活內容。
4 為改善目前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做的一些工作有
4.1 在研究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適時地進行座談和問卷調查, 及時地進行檢驗,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是否滿意?對有欠缺的地方進行反思、調整,并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實驗,然后再完善。
4.2 增加體育活動,舉辦體育節,密切聯系家長
我們可以把家長一起邀請進我們的運動中來。舉辦一些有家長參與的,有集趣味、娛樂、表演為一體的體育活動。如舉辦家庭運動會、友誼賽等等,讓家長跟孩子一起比賽。從而讓家長了解運動的好處及重要性。跳繩有助于強化學生競技意識,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重視跳繩技巧的傳授,又要注重跳繩氛圍的營造以及對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例如:正式教學活動開始前,體育教師組織每個小組開展3分鐘的跳繩比賽,競賽勝利者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通過激勵策略能夠達到激發小組責任感和團隊責任意識的目的,使后進生更加愿意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要把控好時機進行合理的指導,確保教學活動按照設計的方向進行。
4.3 擴大小組合作學習影響范圍
由于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跳繩訓練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于跳繩技巧掌握較好,部分后進生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贏注重觀察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并組建課余訓練合作學習小組,使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以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習為帶動力,帶動后進生加強對跳繩技巧的學習。教學實踐中,學生對于跳繩技能掌握不夠好,雖然跳繩數量較多,但是存在跳繩較為吃力的情況,教師反復講解之后,學生還是對技巧難以掌握,通過課余訓練小組的形式能夠使學生技巧得到訓練。
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組成一對一的訓練小組,讓技巧掌握較好的學習幫助后進生進行跳繩訓練,從而提高跳繩的水平。一對一合作小組具有較為濃厚的合作氛圍,能夠擴大小組合作學習氛圍,既融洽了學生間的感情,也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訓練機會,為消除學生間的水平差距創造了有利條件,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活動意識和團隊能力。
5 結論
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面臨的一些問題,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活動平臺。從較為簡單的跳繩開始,以“每天鍛煉一小時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輩子”為口號,讓孩子們真正健康快樂的發展下去。讓這縷快樂、健康的陽光時時刻刻照耀著我們。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坎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