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明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六壩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進入21 世紀,在“網絡+”計劃的背景下,以互聯網計算機化為支點、順勢而為的新經濟形態開創了微觀經濟學時代。在現代數學教育中,微課已經成為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改進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數學課程質量的重要工具。
微課(Micro-lecture)全稱微小視頻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引發了許多專業人員、教學科研人員的思考。《普通初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 版)》在原則與基本理念方面提出了強調信息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見推廣微課契合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育理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同樣也指出:信息對教育學發展有革命性因素。由此可見,蓬勃發展的微課程教育正是大數據教育背景下體現信息化的核心產品之一,它有相當的理論優勢,而且有待進一步研究[1]。
微課教學是以流媒體形態呈現的、圍繞特定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進行的簡單、完整的教學。從課程標準來看,微課是根據現代教育標準的宗旨和原則而設計的產品;從課程目標出發,其皆以某個知識點或某個問題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服務;就具體內容而言,其一般主張教材以簡單、精悍、集中為宜;而就教育作用來說,以提高教育的課堂效果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為主[2]。
微課堂的發展給學習者帶來更高效的學習方法,給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帶來更便捷的路徑。目前微課已經廣泛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但是由于設計和錄制微課并沒有統一標準,導致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教師錄制微課時文稿設計不嚴密、語言表達不規范、知識點過多、課堂結構銜接不自然、課堂反饋效果差等因素,導致學生聽課負擔重、學習效率低、缺乏自信與興趣。為了改進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狀況并提升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設計和錄制初中數學微課的基本策略,以期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1.科學化原則。不斷提高課堂科學化和先進水平是發展高效課堂的基礎,是不斷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為學生提供真正的數學知識是微課教育的重要考量。教師需要仔細考慮設計語言,因為科學首先是語言,要確保講解無遺漏,給學生傳授科學的知識點、合理的思維方式和求真的心態。微課語言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語言表述的準確性。教師設計與錄制初中數學微課時,語言表達要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要能夠準確描述和表達事物的定義、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切忌發生概念、公式等內容表述不清以及誤讀、錯讀的現象,嚴重影響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如果微課錯誤描述一些知識點,教師在循環播放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就會反復強調錯誤、以訛傳訛,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3]。(2)語言表述的完整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數學知識及其認知方式是唯一的,往往都有其“專有術語”或獨特的認識過程。教師在表述微課時必須細細描述知識的認知過程,還要客觀分析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不能出現“這道題只能這樣解”的說法,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發展發散思維和一題多解的能力。例如,學生學習繪制函數圖形時必須經歷“列舉—描點—連線”的數學學習模式,如果教師為了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而在講授微課視頻時采用“描點—連線、列舉畫圖”的方式,就會嚴重削弱教師訓練學生學習函數繪圖技巧的效果,更容易產生教學隨意性現象。
2.親和性原則。設計微課語言要具有親密感,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知識教育。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便是這個道理。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設計微課語言,把學生引入教師設計的微課情景中。“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錄制微課視頻時多采用一些趣味語言,學生就更容易感到親切、自然,容易拉近和教師之間的距離。(1)微課語言要易于表述,避免生硬;要注意抑揚頓挫,充滿感情,提高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在設計教學文稿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智力狀態,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添加一點口語詞,如咦、哇、嘿等。微課語言口語化是增強教師親和力的有效策略。例如可以把“同學,請關注這里”換成“來來來,看這邊啦”,這種話語更能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欲望。(2)微課語言要舒緩有致、韻調和諧。鑒于部分微課教學較死板,語調平淡,所以教師要提高錄制微課教學的語言水準。教師應該根據需要調整自己錄制數學微課的語調,使其聽起來有起伏、有變化。教師要注意根據不同的微課環節調整語氣、語調,以保證語言的活力,并對語音做出各種情感的變化處理,這些情緒變化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影響和沉浸學生的情緒。教師錄制語音還必須針對各種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教師需要放慢講話的速度,同時可以稍微改變語氣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各位同學,上一節課我們知道了線與線、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系。例如,道路上的車道白線是直線與直線的平行,桌面和凳子面是平面與平面的平行。可見平行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關于平行的位置關系,我們最熟悉哪一種呢?毫無疑問,我們最熟悉直線與直線的平行。”[4]再如有關“矩形”的微課,直角、平行四邊形等知識點是判定“直角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定理的關鍵點。教師錄音時可以放慢語速、調大音量、適當改變音高或使用變聲器軟件進行處理。同時,強烈的噪聲對比可以影響學生的聽覺神經系統,促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判斷定理的關鍵詞,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記憶定理的水平。
3.明確性原則。要想確保微課教學語音的明確性,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兩點。(1)吐字清晰,指代明確。教師錄課時要按照普通話標準,清楚使用漢語詞匯,不能產生混淆。另外,錄課時語速要適當,不能過快。設計微課時盡量減少使用“它、這個、那里、這樣”等詞語,要使用特定的名稱和地名描述它們,否則會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2)微課內容要簡潔,層次要清晰。數學微課在講解數學知識點時具有層次感和邏輯性,要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講解時必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教師的微課教學視頻中反復出現“這個,這個”“是不是啊”等口頭禪,就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即使內容不錯的微課,也極易被這種口語病給毀了。
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起到的教學效果相當突出。當然數學微課教學也并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必須參與其中,必須時時質疑、發問才能學有所得。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六何問題鏈”更深入、多維度地剖析問題,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方法,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解題的基本模式,“六何問題鏈”包括:從何、是何、如何、為何、若何、有何。下面以教學《平方差公式》為例來具體說明。
“從何”即知識從何而來。通過提問,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并與之前所學內容建立聯系。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點提問:“同學,你能看懂嗎?能解釋一下算法嗎?這個算法還有其他情況嗎?”通過復習提問,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這節課是延伸課——多項式和多項式乘法展開,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知識的增長點。
“是何”即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是什么。提出問題以便進一步闡明學習目標和任務。檢查多項式乘法規則之后,教師啟發學生思考:“你可以用這個規則解決這三個問題嗎?你能找到三個問題的共同點嗎?如果結果正確,你可以改進它嗎?”幫助學生逐漸認識到今天要學習新的公式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如何”即怎樣發現并且探究出來。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從第一次認識開始深入探索。因此教師可以提問:“這三個式子有什么特點?式子的結果又有什么特點?你覺得計算過程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找出共同特征并總結,初步了解二次差分方程,為后面推導方程的過程和多元表示奠定基礎。
“為何”是問理解性問題。此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詳細猜測公式。這不僅要知道如何創建公式,還要知道為什么。因此,教師可以提問:“你剛剛通過發現的規律是怎么推導出公式的?這個公式背后的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會有兩項消失了呢?”通過提問幫助學生認識到平方差公式的本質,進一步整合多項式之間的關系和差異以及多項式的乘法規則和兩個平方差的方程。
“若何”是指如果變化題目之后會怎樣。兩個平方公式之間的區別可以有很多含義,因此變化字母之后,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比如,教師提問:“這兩個數,一定是a 和b 嗎?它們還可以是什么?你能自己寫一些嗎?”通過反復訓練,學生發現可以使用各種字母和數字替換公式,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
“有何”即掌握了哪些知識、方法、技巧等,有哪些獲益。微課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在綜合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反思。特別是教師反思總結時可以提問:“今天學習的亮點是什么?你是怎么學的?你對兩個平方公式之間的區別有任何疑問嗎?”通過提問完成本次微課學習,幫助學生總結新知識、形成數學積累。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師生互動和鞏固練習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但是微課教學一般都沒有學生互動和操作訓練。所以教師必須深入掌握學情,然后利用學生對情緒的理解虛擬化學生的心理活動,以便相應地調整教學方法。微課堂教師的反饋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潛移默化地指導學法。學生的思維方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會出現偏差或模糊。因此,教師需要確定正確的教學方向,并利用反饋盡最大努力地把學生帶回準確的教學方向,幫助學生理解想法和問題。例如在教授“平方差公式”時,教師提問:“你能找到這三個例子的相似之處嗎?”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回答:“都是各項式與各項式相乘、再相減。”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多項式中間還有什么地方不同呢?請大家找出不同點。”經過教師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明晰,便會回答:“三個多項式的形式是一致的,都是前項的平方減去后項的平方,中間都是減號。”如此便可以更加順利地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給后續研究提供便捷。
2.糾偏補遺要一針見血,切忌含糊不清。學生的課堂提問中常常會出現錯漏點。所以教師錄制微課時要提前指出并反復強調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與遺漏,同時注意語氣、語調要平和,表達上要循循善誘,促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激起學習的欲望,產生自覺學習、探索的動力。例如在學習完《平方差公式》之后進行鞏固練習時,教師問道:“這三道選擇題等式的右邊有哪些特征?”學生回答:“某個數的平方減去另一個數的平方。”由此可見該學生已經明確了平方項,不過還要讓更多學生明確1、4、9 也能夠寫成某個數的平方項。此時,教師再適時評價:“這位同學真細心啊!這么快就找到了平方項!這么奇妙的一種規則,你還能找到嗎?大家都來試試看。”以此促使學生不斷探索。
3.精心設計微課,做到自然流暢。微課錄制視頻并不是學生和教師真正的交流和課堂互動,這也是區分課堂實錄和微課視頻的主要依據。所以教師要按照微課視頻的要求錄制微課,錄制之前要充分做好準備,精心設計講課文稿,要保持知識內容過渡、銜接自然順暢,確保微課視頻既保持科學探究的方法,也要保證教學語言流暢、連貫。在錄制微課視頻時,對于學生說的話,教師可以利用電腦系統配音,也可以課后找學生錄音然后編輯語音。這樣的語言設計可以將線下課堂中師生之間的直接互動轉變為微課教學中師生的間接互動,并根據課堂進程適時修改語音,讓微課語言更流利、更適合學生聽講的習慣,更能激發學生聽講的興趣。
信息對教育學發展有革命性影響,蓬勃發展的微課程教育正是大數據教育背景下體現信息化的核心產品之一,它在理論上有相當的優勢,而且有待進一步研究。“微課”必將形成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微課教育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探索不同類型課堂微課教育的規劃和策略具有特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