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晨 尹婷 袁鵬慧
(1.臨汾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0;2.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廣東 茂名 525000)
當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成為檢驗高職教育是否緊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考量職業教育教學成果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尺[1]。所以各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到技能大賽的申報、舉辦、參賽中,并將其延伸到日常教學。為此,各職業院校針對不同比賽項目組建新實訓室并添置新設備。新實訓室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學院實訓設備緊跟時代需求,另一方面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證。但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技能大賽儀器設備使用率偏低的現象,雖然各院系都熱衷于購買技能大賽設備,利用設備展開集中培訓,以參加比賽,但由于儀器設備的管理模式不健全,賽后設備閑置率高,總體使用率和效益低下。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山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機電一體化”賽項 和“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賽項,每年舉辦一次。前者使用的設備是“SX-815Q”,后者使用的設備是“YL-1633b”,兩種設備的價格都不低。但由于沒有考慮其使用情況,學院購置的這些設備平時只供備賽組獨自使用,常規教學幾乎不用,賽后就束之高閣。說明常規教學工作并未完全引入職業技能大賽設備,使得職業技能大賽在促進專業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作用不明顯[2]。本文根據技能大賽設備特點,結合學院培養模式與發展需求,探究造成當前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設備使用率低的原因,尋求能最大限度提高技能大賽設備使用率的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輔助日常教學工作。
部分學校存在各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不暢,購置設備未能從學校整體發展思路出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的現象。由于缺少了頂層設計、統籌安排以及長遠規劃,在后期設備購置、設備使用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3]。第一,在設備購置方面,學院各系部第一時間考慮的是設備是否為技能大賽的專用設備,而未充分考慮大賽設備在常規教學中的使用,造成賽后就閑置不用,設備使用率低下。第二,在設備使用方面,部分教師授課時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訓”的現象,在制定授課計劃時就未全面考慮設備的實操項目。第三,技能大賽設備本身有局限性。缺少實訓教材,需要教師開發出與實際課程相符的實訓項目。另外,大賽備賽時間與授課時間有沖突,影響教學,降低了教師使用的意愿。
目前,有關技能大賽設備的實訓教材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缺少實訓教材,從廠家購置的技能大賽設備一般只附帶使用說明書、技術指導手冊,并無相關教學視頻與教材。第二,編寫教材不及時,院系在制定技能大賽實踐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統編實訓教材更是嚴重滯后。第三,組建的教材編寫團隊存在結構不合理,缺少企業人員、大賽指導教師,同時存在部分教師積極性不高的現象。第四,教材中未體現出職業性目標,教材內容沒有涉及職業技能大賽標準、行業標準、職業資格,沒有體現出職業技能大賽的特點。第五,實訓教材編寫存在理論章節占比較大,理論性較強,與實際需求脫節,缺少實用性與針對性。第六,教材內容與實際設備工作過程不一致,存在操作過程缺失、講解不透徹等問題。
近年來,高職院校為提高學校師資力量招聘的研究生人數逐年增加,他們理論水平較高,但大部分都沒有企業實踐經歷,實踐教學能力不足。通過調研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設有專職實驗員,但他們一般只負責設備與耗材的管理,對技能大賽設備的使用、比賽規程知之甚少。第二,大部分教師企業實踐經歷不足,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實訓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是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實訓設備只用來作簡單操作使用,并未對設備功能做深度開發。部分實訓教師由于未完全掌握設備,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對學生缺乏有效的指導,使得實踐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有實訓設備損壞的情況,從而影響實訓設備的使用率。第三,購置新設備后缺乏廠家系統培訓,教師未完全掌握設備的情況下不敢去操作。第四,繼續教育落實不到位,實訓教師對外交流和專業技能培訓機會少[4]。
目前,儀器設備維護保養及維修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訓室缺乏適當的儀器設備管理規范,特別是設備的定期維護與保養制度,加之實驗員缺乏制度約束,導致部分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檢修,從而影響實訓教學。二是各系部只重視購置大賽設備,缺少對設備后續維護與維修的考慮,一旦設備損壞,缺少維修人員與備件,導致設備得不到及時維修而停用。三是實訓室儀器設備通常應有計劃預修制度,但由于沒有統一的實訓教學與設備管理信息平臺,導致使用與維修記錄臺賬分散,做不到實時信息共享,無法制定全面的預修計劃,致使有些設備長期不維護而“帶病運轉”,嚴重縮短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還有一些設備由于得不到及時維修而處于廢棄狀態,甚者有些設備沒有達到報廢年限就提前申請報廢[5],更拉低了設備使用率。四是由于技能大賽設備本身的局限性,優化升級存在一定的滯后,當需要廠家優化升級或維修時,要經過層層申報、審批等,整個過程程序繁瑣,時間又長,造成儀器設備長時間停運,影響了儀器設備的充分利用。
調研發現,院校各系部只重視實訓室建設,而輕視實訓室管理[6],管理理念滯后。一是實訓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更新不及時。雖然大部分實訓室墻上都有管理制度、維護與保養制度,但各校幾乎都一樣,并沒有根據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使用、維護和維修制度。二是缺少設備信息實時管理系統。當前的設備管理更多是依賴于人工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每個實訓室的管理記錄獨立,無法實時共享,導致設備使用率不高。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備作為實驗室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購置時應從學校發展全局考慮,并將其納入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訓環節。優化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實訓時間,兼顧技能大賽與日常專業教學,統籌配置教學設備,加快實訓基地的建設,以解決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的矛盾。將技能大賽標準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與課程標準制定中,增加實訓課比例。教學中不能以理論授課為主,而要注重實操,采用“理論+實踐”交替授課,避免設備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在教材方面,應組建結構合理的教材編寫團隊,編寫融入職業技能大賽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行業職業標準的新型活頁式、項目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教材內容應與實際設備工作過程相一致,并錄制微課視頻。當教材成熟后,可聯合出版社、行指委等機構共同出版立體化教材,每頁都配有二維碼,掃描即可觀看教學視頻和下載相應資源。同時,鼓勵教師和實驗員針對競賽設備開發新的課程項目,增加教材內容,也可作為科研課題研究。
技能大賽教學資源庫建設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學院可建立統一的數據庫云平臺,將技能大賽有關的原理圖與設計圖、操作手冊與說明書、使用的開發軟件工具、程序案例、綜合實訓項目的教學視頻及其他影像資料、試題試卷庫等按專業分類存儲其中[7]。同時,專任教師可以根據往年大賽試題拍攝錄制教學視頻,也可根據設備具體情況開發一些新項目錄制成視頻資料,作為對大賽數據庫的補充。以機電一體化專業比賽項目為例,主要有實操考核和職業素養考核兩部分,教師可以將比賽資料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上傳到資源庫,其中包括操作過程的理論講解、技能操作的過程分析、大賽試題的練習和剖析、虛擬仿真學習等,學生可通過資源庫中的資源自主學習,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實現資源共享是提高職業技能大賽設備使用率的有效途徑,技能大賽設備“專款專用、封閉使用”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設備的高效使用,難以發揮設備的最大價值[8]。高校實驗室設備管理必須進行改革,建立共享機制,打破自我封閉,優化管理,以提高設備利用率。一是整合設備,建立校級共享服務平臺或學科級共享平臺,實行專管共用,徹底打破部門、學科、專業的界限和自我封閉的資源配置模式[9]。二是對設備進行統籌安排,將多余的設備應用到日常教學中,使學生能盡早了解大賽設備,為以后參賽打好基礎。三是對外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在節假日和晚自習期間對外開放備賽場地與設備,可組建專業社團,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在這里學生可以討論學習,探討切磋,既提高了技能水平,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大賽設備的使用價值[10]。四是對科研教師開放,利用實訓室進行科學研究,取得更多的教學、科研成果,提高學校整體科研和教學水平。
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采購設備后,應及時聯系企業派專業人員給相關授課教師開展系統的培訓,讓教師能完全掌握設備,以便后續教學中能更好地指導學生[11];第二,對教師開展定期培訓,定期派遣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以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與技能水平;第三,當有國培名額時,學院應給予支持,派相關專業教師出去學習;第四,學院應定期開展教師技能大賽,既能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又能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第五,不斷擴充實訓教師隊伍,聘請企業中獲得國家級技術能手稱號的師傅來校授課;第六,制定相關的獎懲政策,以提高大家的積極性與重視程度。
實訓室是進行實訓教學的重要場所,對其中的設備不能只知使用,還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與維修,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率。實驗技術人員是設備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實訓設備的日常運行與管理、維護與維修、教學指導等多項職能[12]。一是做好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由于職業技能大賽設備的結構比較復雜,精度較高,要求使用人員經過培訓后嚴格按照使用規范要求操作[13]。如機電一體化設備使用后要嚴格執行清理打掃程序,并檢查設備情況。二是對技術人員定期開展設備保養與維修知識培訓,以不斷提高其檢修水平。實驗人員通過前期培訓就能解決一般故障,從而保證正常教學,而不是遇到問題就聯系廠家售后維修,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設備的使用率。三是嚴格落實預修計劃,消除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檢修,做好零配件的更換與預采購工作,縮短檢修時間。四是重視設備維護保養與維修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做好保養與檢修記錄臺賬,保證正常情況下每周一保養、每月一檢修。
科學合理的設備管理制度,是提高職業院校設備利用率的保障??蓮囊韵聨追矫骈_展工作:第一,建立一套有效的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實訓室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和監督[14],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建立設備管理、保養、維修、使用、安全等制度,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保障制度實施;第三,利用智慧校園數據中心,建立實訓儀器設備網絡實時信息管理共享平臺,為決策管理、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實現實訓教學設備的統籌安排,減少閑置時間,進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15];第四,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訓室設備績效考核制度,并將儀器設備利用率作為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以績效考核推動實訓室管理改革,建立一整套獎懲制度,充分調動教師與實驗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設備的有效使用,提高設備使用率[16]。
提高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備使用率是各職業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要真正提高技能大賽設備的利用率,還需要學校與教師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需要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