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剛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和平鎮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差異教學強調教學的個性化和針對性,它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和導向,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基本目標,要求教師精心摘選教學內容,創建教學形式,進而構成差異教學的框架,并逐步填充框架中的內容。在差異教學的輔助下,教師會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全面研究學生的真實學情,并利用恰當的課堂教學對策指引學生投入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產生被尊重和重視之感,這樣方能增強他們的自尊心,也能提升其英語學習水平。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盡一切可能培養和激活學生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并逐漸形成適合個體的學習模式,而差異教學以其個性化和彈性化的特征,恰好能夠與課程標準中的實際要求相對應。差異教學的有效實施和運用有助于激活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潛能和求知欲,也能進一步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人翁地位,進而為形成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而在差異教學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生在智力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受到教師的關注,并以此為依據選擇教學材料、實施針對性指導策略,也有助于增強教育的公平性,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于英語教學中受益[1]。同時,在差異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綜合實力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所成長。這也說明,以差異教學為英語教學的基本模式,其價值和意義十分深遠。
差異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依托于完善的上層制度,具備制度保障后,教師才能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并針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特征采取對應的教學對策。因而,教師應建構差異性的教學制度,通過制定分層標準和設定調查制度等方面,明確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以便后期靈活地運用差異教學模式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2]。
1.制定分層標準,了解學生個性差異
在過去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以統一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為基礎規劃課程教學方案,未能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在智力水平、語言能力和認知思維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始終未能達成既定的目標。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準備期間制定分層教學標準,依據三維目標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分層,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明確他們在性格特征、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并在此基礎上建設統領式的教學計劃表,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制訂長期發展計劃,這樣便能通過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的方式推動學生群體的整體發展和進步。而除了制定學生分層標準之外,教師也要制定個人考察標準,以個人成長檔案為載體,依據學生在英語課堂、課后作業、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差異提出對應的考核和評價方式、要求,并按照標準上涵蓋的具體要素對學生實施過程性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考核和評價系統上實時更新結果,開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對一窗口,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并能夠讓他們在了解考核標準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努力,這樣便可以在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也有利于完善上層制度,推動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2.設定調查制度,明確學生實際學情
一般情況下,問卷調查和談話是明確學生實際學情的最佳方式,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之前設定調查制度、開啟調查活動,那么他們便能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對策。鑒于上述分析,教師可以在教學前設定調查制度,借助調查問卷、一對一訪談、匿名小紙條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英語教學的真實意見,征集他們的創意想法,通過整合問卷信息、復盤訪談記錄和搜集小紙條,明確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真實學情,從課堂是否有趣、是否能夠利用英語與人正常交流、是否能夠理解英語知識中的人文主題等不同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這樣便能最直觀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能夠為差異教學奠定基礎。此外,問卷調查不是偶然性的行為,教師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不斷優化和完善問卷制度,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引入多樣化的調查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實時地追蹤學生的學習過程,動態化地分析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據此改建英語教學對策,這樣也是發揮差異教學模式作用和價值的有效舉措和必要前提。
鮑波爾曾指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本邆鋯栴}意識的學生,其思維往往更加靈活。而學生之間存在主客觀方面的差異性,若教師提出統一的問題,那么具有不同英語實力的學生很難在這樣固化和單一的問題模式中有所收獲。所以,基于差異教學的理念,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啟發其個性思維,教師可以于課堂上提出差異性的問題,以教材中的實際內容為素材,設計兼具針對性和導向性的問題,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提出對應的英語問題,建構起“后進生愿開口、中等生敢表達、優秀生善思考”的梯級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差異性問題的引領下思考和解讀英語問題,促使他們形成問題意識和個性化思維。此外,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教師也要改換提問的方式,分別以趣味化、互動化和探究化的提問形式,讓后進生、中等生和優秀生產生思考欲望,并能結合英語知識展開積極思考和學習,以此契合不同層級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受到思維能力、口語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解答英語問題時難免會得出不同的答案,這時教師要以包容的態度對學生得出的創新性答案進行激勵,并適時地指導學生改進口語技巧、寫作方法等,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英語教學中設置驅動性的教學任務,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認知興趣、加強學生的探究深度。而在差異教學模式中,教師便可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巧妙地設置差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練習和專項研究等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中建構獨具特色的英語知識結構,并從主觀角度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1.巧設差異性課堂練習任務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學科,要想扎實地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必須給予學生反復練習的機會。從英語的學科特質入手,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便可巧設差異性的課堂練習任務,綜合分層標準、課前調查的情況以及課內教學的表現,為學生設置層次分明、種類多樣的練習任務,讓他們獲得集中訓練的機會。在差異化課堂練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可以彌補自身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如針對口語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可為他們設置簡單的口語練習任務,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表達;而針對語句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可借助詞匯填空、趣味連線等不同的練習任務,鍛煉學生解讀和分析語句的技能,以此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3]。而且,學生之間的性格也會存在差異,會在課堂上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因而教師也要創建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任務。對于性格內斂、參與性不強的學生,可借助趣味化的互動游戲,讓學生產生練習興趣,不斷增強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而對于外向型的學生,教師便可為他們設置闖關式的練習任務,激活他們的挑戰欲望,讓他們全面調動創新思維,積極解決英語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生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能力均能得到提升。
2.巧設差異性專項研究任務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項目化教學理念成為熱點話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項目化的思維有利于激活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探究英語知識的興趣,也能深化其拓展思維。從這一論點切入,教師可以于英語課堂上設置專項研究任務,依據學生的認知層次和英語實力合理劃分項目研究小組,為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如搜集材料、整合資源、摘抄記錄等等,讓學生在組內找準自身的定位,進而投入到項目學習任務中,著力鉆研英語知識、解析英語問題。除了將具有差異性的學生融合在同一項目小組外,教師還可為相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置同樣的項目探究任務,使得學生在研讀深度方面呈現出階梯遞進的狀態。另外,在專項研究的匯報環節,教師也要對不同學生提出差異化的要求,根據他們存在的實力差距,要求他們利用全英口語、半英半漢等不同的方式展現本組的探究成果,借此方式增強學生的探究自信心,拉近他們與英語學科之間的距離,這樣便可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布置差異性書面作業
一直以來,作業在英語學科的整體教學模式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和考試制度的多重影響,教師設計的作業往往都具有重復性高、機械性強的特點,作業的功能和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對此,結合減負增效的教育理念,教師可設計和布置差異性的書面作業,在全面分析真實學情、課堂教學情況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特色化的作業單,提供難度不一、形式有所變化、內容具有差異性的英語書面作業,借此提升初中生的英語探究能力、延伸其探究范圍。以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設置差異性的書面作業,針對后進生群體,以“單詞接龍”“趣味填空”等為學生的書面作業;針對中等生群體,設計“辨別語法”“閱讀理解”等基礎性的作業;而對優秀生來說,其各方面的能力較為均衡,教師可設置“短文寫作”等方面的作業。
另外,在課后作業的形式方面,教師也可以秉承差異化的教育理念,精準對接學生的需求,依據學生在思維方式和個性特點方面的差異,對作業單的格式、元素等進行精心設計,在不同學生的作業單上增添趣味符號、圖表等不同的素材,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作業的新奇感,也能滿足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的主觀意愿,加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布置差異性實踐作業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實踐性不足的問題,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也較少。種種因素都表明,傳統思想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英語教學情況,教師應轉變理念、探索創新化的發展路徑,將實踐教育的理念融入課后作業中,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實踐作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口語互動水平等因素,設計不同類型的實踐作業,如數據調查、隨行翻譯、福利院一日教師等,以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導向,決定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能夠在針對性的實踐作業中強化自身的學習體驗感。此外,在學生接收任務、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實時性的差異化指導,以學生在實踐作業中表現出的口語實力、處理應急狀況的能力等作為指導和點撥學生的依據,鼓勵他們勇敢地應對作業中出現的困難和阻礙[4]。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以差異性的考核標準評判學生在實踐作業中的真實表現,讓所有學生均能在差異化的作業模式中有所獲益,并能穩步提升英語交際、口語表達和書面閱讀等能力,進而體現出彈性化和個性化作業在英語教學中的驅動作用。
在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中,活動型課堂的價值和作用愈發凸顯?;诖?,在差異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開展具備內在差異性的課堂和課外活動,在完成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基礎教學任務后,于課內和課外舉辦多種類型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整合英語知識、應用英語知識,促使他們在活動型課程中實現綜合發展的目標。而差異性的課內外活動既要與課內基礎教學內容相對接,也要契合學生在英語水平和綜合實力方面的差距。例如,對于綜合實力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開展猜詞、填詞等類型的游戲活動;對于中等生,可進行英語故事大會等活動;針對優秀生的綜合實力,可為他們安排英語話劇、辯論等類型的課外活動。如此,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以及英語學習實力都能在現有水平線上有所增強,這也恰好契合了差異教學的要求,完成了差異教學的目標。
簡言之,教師以差異教學的理念實施教學計劃,通過構建差異性制度、提出差異性問題、巧設差異性任務、布置差異性作業等方式,建立起立體、多元的英語教學體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和課程輔導,有助于將學生的專注力集中于課堂教學中,也能讓他們在適配性學習內容的引領下產生強烈的滿足感,進而更為積極、樂觀地應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提升學習效率和英語綜合實力。